比当代男女朋友关系更复杂的,是顾客和导购

2020-07-14 16:20徐梦迪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米老鼠迪士尼日记

徐梦迪

一直以来顾客和导购,就像医生和患者,天生就有着莫名微妙的关系。尽管导购们掏空了心思讨好顾客,顾客们也不能完全放下戒备,态度、语气、情绪......一方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矛盾。都说男女朋友关系复杂,现在看来,这届年轻人和导购关系的复杂程度有时可能更胜一筹。

新零售的导购应该是个“自媒体”

当线上流量成本越来越高,行业意识到,新的流量增长空间存在于线下场景,线下有至少70%的流量还未被激发。而好的导购员能够形成自有口碑,建立消费者与导购之间的连接,通过良好的运营提升消费者的复购率,这也是导购员作为线上线下融合的交会点应该受到重视的原因。

尤其自2016年后,新零售概念被提出并不断被重塑,平台服务商争相入局,新零售导购的职位又重新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智联招聘联合银泰百货发布的《2020年新零售产业人才报告》显示,传统行业面临减岗减薪,而新零售产业快速成长,新零售相关岗位需求也呈逆势上涨。大数据显示,新零售产业快速成长带动人才需求三年激增20倍,其中年轻、高学历的优质人才正在为新零售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与传统导购单纯作为销售岗位不同的是,在新零售的场景下,导购应该是一个“自媒体”,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灵活运用新零售工具、多场景服务消费者。其生产的原创内容,摆脱了原来的洗脑式强势广告模式,不再沉溺于提升贩卖和销售,并试图以内容为纽带和千禧消费者建立新联系。

在这一点上,值得借鉴的是完美日记导购对私域流量的运营。消费者购买完美日记的产品后,会有导购运营人员添加消费者的微信,通过后对方会针对消费者购买的产品给予美妆建议,如果消费者觉得产品不错想了解其他产品,运营人员就会将其拉入用户粉丝群中。

群中的运营人员借助了新零售工具,创新性地实现了“真人+机器人”的方式。运营人员会统一命名为“小完子”,取自“完美日记”的“完”字,与小丸子谐音相同。虽然有一半“机器人”的基因,但完美日记对小完子进行了完全拟人化的设置,从头像(真人出镜)、个性签名(不知名逗比一枚,不撸妆会死星人)、朋友圈背景图(集合了女性、海滩、微风、精致等元素),用极为贴近用户的共同语言和内容,呈现了一个鲜活的爱美的年轻女性形象。

而且小完子账号的套路也非常直接,不是单纯地做品牌营销,而是会经常分享完美日记产品用法以及美妆小知识。此外,“真人”小完子部分还可以进行人工在线陪聊下单等一系列操作,这也使得用户在评价和小完子的相处过程时,会说:“温度感很足,让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对面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设,没有机械重复的套路。”

在完美日记新开的线下体验店里,也借助了同样的办法,加入了小完子和门店导购,如此分工明确,不仅有效提高了运营效率,而且通过线上线下闭环的打通和全方位的内容输出,也让完美日记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其倡导年青一代不应当被外界标签束缚,而是要努力地突破自我,积极地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在内容生产传播日趋碎片化、社交化的今天,带有驯服意味的传统刷脸式广告已经无法继续给消费者洗脑,消费者更希望能够找到品牌气质与自身的契合点,在强烈的价值认同感中完成消费行为的自我满足。

当我们足够了解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时,会发现这届年轻人的新特征,是不迷信大牌,更相信普通人的真实意见,同时敢于尝试,因此,用优质内容包裹的导购听起来要比简单粗暴的“买买买”更吸引人。

要想体验好,细节不能少

有了产生印象和建立连接的前提,想要维持客情,赢得好口碑,收获高回头率,还需要导购们从细微处着手,做好管理体验,与顾客之间建立起友好的信任关系。

其实顾客到零售终端,大多抱有或强或弱的戒备心理,导购们需要做的,不是夸自己的瓜甜,而是要卸掉顾客这层厚厚的心理防御盔甲,填平不信任的鸿沟,让顾客感觉到导购和自己是一条战线的亲密战友。只有达到这种信赖的程度,顾客才会考虑购买产品,乖乖掏钱。

在完美日记的线下体验店,甚至有高人气的美妆顾问凭借个人魅力让消费者成了自己的粉丝,经常收到顾客送来的奶茶。全黑着装、大胆的发色、夸张而有创意的妆容,让该导购在人群中特别显眼,下单时不苟言笑严肃认真,一到接待客人就热情地打招呼的专业态度更是让顾客评价:“我觉得她好有趣,妆容也很酷,就像那种相见恨晚的好朋友!”。

把沉浸式消费体验做到极致的迪士尼,将园区里的所有员工,不管扮演米老鼠唐老鸭的,还是售货员清洁工,统统称之为“演员”,这里是在表演,不是在工作。既然是表演,那就要造一个完整的梦。迪士尼管理体验,都是从造梦这个目的出发的,其工程师被叫做“幻想工程师”,他们造的就是幻想。

比如迪士尼对演员的要求是,你不能只扮演米老鼠,你必须就是一只米老鼠。所以,只要有宾客在,演员就不允许把头套摘下来,而且全世界所有演米老鼠的工作人员都必须苦练签名,因为全世界米老鼠给孩子的签名都必须一模一样才可以,这是因为迪士尼的规定——不能毁灭孩子們内心的童话世界。

迪士尼体验管理还延伸到8小时之外。比如一名演米老鼠的演员,不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讨论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可以穿一半戏服,把头套摘下来给自己拍一张照;不可以发一张自己扮演的米老鼠的照片到社交媒体上,然后说“这个米老鼠是我扮的”......任何让孩子的幻想破碎,让孩子意识到我眼前的这只米老鼠是人扮演的细节漏洞都必须堵住。

还不只是扮演者。上到CEO,下到清洁工,都是演员。所以,这一套管理流程是针对所有人的。比如,每一个人在园区内捡垃圾的动作,都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不能蹲下来,而要是用一种优美的“瓢虫”动作。如果你问演职人员:你在捡什么?他会回答你:我在捡梦想。绝对不能说在捡垃圾。这种细节都是有预案的。

而且因为是乐园,观众就在身边,他们还要和“演员”互动,不可能一言一行都写在剧本上提前排练。这就对迪士尼的体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的界面不能放在自己身上,而要放在用户的心里——他的体验上。这就要求,所有和游客的互动,要多想一层。

当一个柜台的导购给消费者推荐完衣服,并快速地把用户的钱款清点好,保证不出错,然后交给顾客的时候满带笑容地说,感谢惠顾,是不是就已经很棒了?不过在迪士尼那里,这根本还不算。

那迪士尼认为的高水准的体验是什么呢?比如,当你深夜购物的时候,收银员会特意弄清楚你的身份和住址,然后推荐你坐到达酒店的免费渡轮,还会给你一份去码头的地图。当你迷路的时候,餐厅服务员不仅愿意给你指路,他们甚至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带你到达目的地。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有人问:“三点钟的花车巡游什么时候开始?”你看这是个典型的蠢问题。如果工作人员回答他,3点钟开始,或者现在是2点55了,还差5分钟就开始,这都是错误的回答。所以,迪士尼的员工就必须要判断,游客真正想问的是什么。是游行队伍到达特定地点的时间?或是哪里是最佳的观赏位置?或是游行的线路是怎样的?总之,不管怎么回答,底线都是你不能提醒用户他刚才问了一个蠢问题。

试问,现在的线下门店里,有几家能够向迪士尼一样做到“永远为用户多想一层”呢?这不仅仅体现在为顾客端茶倒水等服务中,更包含了对其消费习惯和心理的深刻洞察。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Z世代具有多维的价值观,无论是网络还是实体消费,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构造生活的两种选择而已,但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更高,更希望线下消费过程中能感受到革新带来的沉浸式体验。

我们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更新鲜的工具、更高水准的体验,导购和顾客之间能早日达成“和解”,甚至为这段关系的发展带来更多惊喜。

猜你喜欢
米老鼠迪士尼日记
华特·迪士尼——制造快乐的梦想家
如果迪士尼的公主们真实存在……
我是可爱的米老鼠
迪士尼版图再次扩充 米老鼠“收编”阿凡达
迪士尼与Netflix如何相杀?
迪士尼开业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