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中丰富大班幼儿音乐欣赏经验

2020-07-14 10:07徐聪聪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渗透

徐聪聪

【摘要】音乐欣赏不仅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还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然而,幼儿园专门的音乐欣赏活动并不能完全满足幼儿接触大量优秀音乐作品的需求,审美教育不仅要有美的作品,还要有合适的环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所以,除了专门的音乐欣赏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自然地、自如地、随机地、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教育,丰富幼儿的音乐欣赏经验。

【关键词】渗透  音乐教育活动  音乐欣赏  丰富经验  大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4-0109-02

音乐欣赏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音乐欣赏不仅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音乐眼界,丰富音乐经验,发展想象、记忆和思维,还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以及初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然而,幼儿园专门的音乐欣赏活动并不能完全满足幼儿接触大量优秀音乐作品的需求,审美教育不仅要有美的作品,还要有合适的环境。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幼儿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个子系统,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又自然地交织融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整体之中。因此,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分为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和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两类。所谓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是指随机、灵活地蕴涵、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的丰富而多样的、“隐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所以,除了专门的音乐欣赏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自然地、自如地、随机地、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音乐欣赏的教育。笔者在担任大班教学工作时,尝试通过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来丰富幼儿的音乐欣赏经验。

一、选择适宜的音乐欣赏材料

选择适宜的音乐欣赏材料是音乐欣赏活动之前的重要环节。在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如何选择音乐欣赏材料呢?

(一)依據大班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发展的特点

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高。随着音乐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对器乐曲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感受、辨别较为复杂的器乐曲的结构、音色及风格上的细微差别。他们能在清楚辨别、理解音乐作品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等表现手段变化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并找出充分的理由。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体会、理解音乐中传递的情绪、情感的能力,如体验、理解音乐中较明显地表现出的愉快、悲伤、紧张等不同情绪、情感。而且能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例如在《狮王进行曲》这一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在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出狮王、王后和小鸟、小熊、小鹿等动物的动作。接下来,在教师对幼儿的动作稍加整理和指导后,幼儿戴上头饰分角色就能跟随音乐进行初步的表演。又如在《单簧管波尔卡》这一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在教师多种形式的引导下能感知ABACA式的音乐结构,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旋律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因此,进入大班阶段,可以增加更多的器乐曲的欣赏。

(二)依据音乐作品必须有较强的艺术性和丰富多样性的原则

曾有一位教育专家的话让我深受触动:“我的耳朵现在只能听听流行歌曲,至于古典音乐和交响乐根本听不懂。为什么呢?因为我小时候没受过高雅音乐的熏陶。可是又有谁规定了孩子只能听儿歌而不能欣赏高雅音乐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会直接表现在对音乐的偏好上。当幼儿反复接触某一特定的音乐,音乐中固有的特质会影响到幼儿对音乐的偏好。因此,为幼儿选择的音乐欣赏作品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且体裁广泛、形式多样。既可以是世界经典名曲,如《摇篮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等,也可以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精品如《百鸟朝凤》、《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对于较长的作品可以选择最精彩且又相对独立的部分欣赏。题材和内容上丰富多样,如《动物狂欢节》反应的是自然界,《赛马》反应了少数民族风俗,《丢手绢》反应的是儿童的游戏等等。

(三)依据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的特点

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是随机的、“隐性”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在幼儿阅读、游戏、自由活动、用餐时、午睡前等时段可以随机播放一些适宜的音乐作品,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让他们在无意识中感受不同的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从而逐渐加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根据以上三方面,我在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重点选择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水平,且体裁广泛、形式多样的经典器乐曲作为欣赏材料。

二、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和活动中,时时可以随机而灵活地穿插播放音乐,使幼儿在活动时有相应的背景音乐,从而潜移默化地接触到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由于不同活动环节各有特点,在选曲的时候就要注意曲子的风格与环节特点相符。在比较安静的活动环节,我选择了旋律优美舒缓的轻音乐。如,阅读时的曲子是《如诗般宁静》,进餐时的曲子是《茉莉花》,入寝时的曲子是《雪之梦》。在游戏和自由活动环节则选择了曲风比较欢快的波尔卡和圆舞曲,如《微笑波尔卡》、《花之圆舞曲》等。

最初播放这些音乐的时候,我没刻意向幼儿介绍什么,只是提醒他们说话的声音不要大过音乐。我想这些音乐一定能让幼儿感悟到什么。果然,自从有了这些音乐的陪伴,阅读、入寝、起床的时候很少再听到幼儿大声喧哗;一段时间后,有些幼儿竟然能跟着音乐哼唱旋律;游戏活动和自由活动时,有些幼儿还会自发地随着正在播放的音乐翩翩起舞。慢慢地,幼儿习惯了音乐的陪伴,如果哪天音乐没有及时响起,他们还会提醒老师放音乐。幼儿的这些表现,体现出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次入寝前,几个男孩在排队等候。佳佳看着音乐播放器的滚动条轻轻念出“雪之梦”几个字。他立刻问我:“老师,音乐的名字是不是叫《雪之梦》啊?”我说:“是的。”其他几个男孩子听到了,都念叨着“雪之梦,雪之梦。”第二天,所有幼儿都知道了入寝时听的曲子叫《雪之梦》,并对其他曲子的名字也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向幼儿介绍了其他曲子的名字,并根据他们的兴趣点,设计开展了专门的音乐欣赏活动。在对比欣赏《雪之梦》和《微笑波尔卡》这两首曲子时,幼儿完全是结合与这两首曲子相对应的日常活动来分析两首曲子的不同点,并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幼儿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对两首曲子的特点有了具体而深入的理解。还有的家长反馈说带孩子去餐厅吃饭,听到里面播放的轻音乐,孩子竟然说“我特别爱听这样的音乐。”这令家长很惊讶,因为在家里从没给孩子听过这样的音乐,询问后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常听这样的音乐。从幼儿的表现和家长的反馈可以看出,这些音乐的美打动了幼儿,唤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

三、在其他学科领域中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整体性。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因此,要注重领域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在其他学科领域中同样可以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根据其他学科领域的特点和具体活动的需要,将适当的音乐自然地融入其中,在有效促进其他学科领域活动开展的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音乐体验和情感表达。如:在《美丽的海底世界》绘画活动中,我用《大蓝》这首曲子导入活动,幼儿们听到海浪声立刻就想到了大海。接下来,这首曲子作为背景音乐贯穿于活动的主要环节。阵阵的海浪声和优美的旋律,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用画笔尽情地描绘着自己心中的海底世界。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还发出“真想去看看大海”的感叹。又如,在开展《我是小兵》的体育活动前,我为幼儿播放了《拉德斯基进行曲》。当音乐响起时,大部分幼儿自发地随节奏原地踏步走。个别幼儿还根据乐曲的强弱变化做敬礼、瞄准等动作。曲子结束后我问:“听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幼儿说想到了部队,有的幼儿说想到了国旗在天空中飘,大部分幼儿都想到了部队、解放军叔叔去打仗等。接下来,我在活动的齐步走、练兵、整理活动等环节播放了这首曲子。受到音乐的感染,幼儿们都精神抖擞,随着铿锵有力的节奏,每个动作都做得整齐到位,仿佛自己真的就是一名战士。在欣赏和绘画水墨画的活动中,我选择播放用民族乐器演奏的中国古典名曲,如《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让幼儿在音画合一的境界中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在故事讲述中,配以适当的音乐,与故事内容相辅相成的音乐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还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

四、家园共育,引导家长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家庭早期的音乐启蒙和教育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很多幼儿对时下的流行歌曲张口就能唱,我问他们怎么学会的,他们有的说爸爸车上总放这样的歌,有的说妈妈爱唱这样的歌。由此可见,家庭的音乐环境对幼儿有重要影响。优化了家庭音乐环境,会对丰富幼儿音乐欣赏经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于是,我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园共育宣传栏向家长介绍班里开展欣赏器乐曲的活动情况,宣传为幼儿营造良好音乐氛围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如何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经典而优秀的乐曲作为平时生活的一种背景音乐,长时间地,反复地播放;在家里或自己的车上,播放一些幼儿在幼儿园常听的曲子,和幼儿一起欣赏;休闲的时候,和孩子一起随音乐翩翩起舞,或在音乐的伴随下一起游戏。同时,我还在家长群里随时上传班里近期播放的曲子或推荐一些适合幼儿欣赏的曲子供家长参考。通过这些介绍和宣传,很多家长意识到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開始根据教师的引导尝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一段时间后,家长们纷纷反馈收到的成效:有的说,当自己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时,孩子非常开心,会主动和家长讨论听曲子的感受;有的说,在欣赏孩子熟悉的曲子时,孩子能进行简单地介绍,还会让家长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说,孩子在欣赏了优美的钢琴曲后,对练琴有了更大的兴趣;还有的说,有了音乐的陪伴,家里的氛围越来越好了。很多幼儿则会把自己在家听到的好音乐告诉大家,再由老师找来给大家听,他们还会与老师、伙伴分享在家欣赏音乐的快乐。这样的分享与交流,让幼儿接触到了更多的音乐作品,也积累了更丰富的音乐欣赏经验。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我们通过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在幼儿园和家庭都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音乐环境和浓浓的音乐氛围,使幼儿自然而然地丰富了音乐欣赏经验。同时,在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会对音乐产生不同的兴趣点。教师筛选出有价值的兴趣点,即可生成专门的音乐欣赏活动,从而在丰富幼儿音乐欣赏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2006年6月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渗透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