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0-07-14 17:28张鹏飞
青年时代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公信力新时代党组织

张鹏飞

摘 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文章在分析当前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体制机制、在服务大局中担当作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大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的途径来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

一、引言

公信力是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寻有效的治理路径,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是公众普遍信任基础上形成的权威性资源。”[1]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是指基层党组织因坚强有力、果敢有为、政令畅通、办事高效而赢得信任基础上的社会影响力。它是社会公众对基层党组织的心理感知与评价,是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和决定因素。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公信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强弱,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得到高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给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描绘了宏伟的蓝图,但要将这蓝图变为现实,需要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广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起到带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及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将党的宏大目标分解细化,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逐步实现。而在此过程中,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将各级干部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以党中央为圆心,形成一道道力量的圆晕,保证目标实现。

三、当前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公信力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基层党组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作风,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在看到主流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确有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到了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两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对基层党建工作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一是“等同论”。认为抓好行政工作就等于抓好党的工作,这主要表现在行政负责人与党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同志身上。“一肩挑”,往往是先任命为行政负责人后,再选为或任命为党组织负责人。如此一来,让一些同志错误地认为党组织负责人的头衔是配套的,党组织的工作便成为附属搭头工作,从而对抓机关党的建设工作认识不够、情况不明、措施不力、效果不佳。二是“无为论”。认为抓党建务虚,是装门面的工作,可干可不干,干了也白干,少干少栽刺,多干得罪人,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副职或同等级别干部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同志身上。这两种观念都直接影响到基层党组织公信力的提升,以致出现一些单位对贯彻《条例》不力,对机关党建的工作职责不明确,“树立权威”和“摆正位置”的问题没有得到较好体现。

(二)融合力度不够强

党建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融合不够。一是基层党建工作融合中心工作、本职工作不够,存在“自弹自唱”,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机关党建无处生根,便没有强大的生命张力。工作内容上,就党务抓党务的多,工作浮在面上,停留在纸上,党建工作难以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工作中。在工作方法上,只满足于订计划、下任务,“贴在墙上”、“挂在嘴上”,没落实到行动上,工作无创新。二是结合具体实际不够,当政策的“传声筒”,人云亦云,心中无主见。突出表现为:坐而论道,凭想象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和承诺,导致好心办坏事;作风漂浮,浅尝辄止,缺乏深入持久的工作耐心,导致一些工作虎头蛇尾。三是结合党员实际需求不够。做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政治学习方法陈旧,不能传导感情,更不能触动心灵,结果做者劳而无功,受者索然无味。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的基本路径

加强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要以上率下,积极作为,从微观层面抓好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基层的贯彻落实,以实际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

(一)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体制机制

2010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好《条例》。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打通管理“梗阻”。要进一步完善工委上下级的工作指导关系,要用明确的发展规划来统领工作,用鲜活的活动载体来推动工作。二要厘清职责,打造管理权威。要自上而下规范各级工委的管理职责及机构设置,加对机关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机关党建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由机关工委牵头,部门党组(党委)各负其责,机关党组织具体抓落实,形成领导有力、职责明确、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新的机关党建工作格局。三要健全组织,打好工作基础。健全组织首要解决的是人员问题。当前受2002年机构改革时“三定”方案影响,一些单位因没有机关党委办公室主任或专职副书记的职数,人员迟迟难以到位。针对此情况,要全面落实《条例》,保证机关党组织人员力量到位,必须得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在各级“三定”方案中对机关党组织岗位职责和编制要求给予明确。

(二)要在服务大局中担当作为

一要筑牢服务理念。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只有放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才能找准定位、体现价值、有所作为。广大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破除不适应新形式发展的传统观念和条条框框,要围绕党的中心、围绕单位的目标任务去思考、去贯彻、去落实,不能单纯就党建抓党建,脱离实际抓党建。二要找准工作结合。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做到党委(党组)想什么,基層党建工作就抓什么;党委(党组)抓什么,基层党建工作就落实什么。要把保证业务目标任务的完成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拓展党建工作的内涵和载体,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三要加强协调沟通。基层党组织不仅要服务于本单位工作大局积极作为,而且要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广泛联系动员干部职工参与工作,并善于发现各种影响工作开展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做好防范。同时,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向机关行政领导、党组的汇报,争取支持,为机关党组织活动开展营造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的主体,他们的作风表现、能力水平、形象评价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直接影响到党的群众威信和群众对机关党组织的认可程度。一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基层党组织公信力,从根本上说是增强党员的公信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开展经常性的党性教育,重点突出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教育,着务增强党员的角色意识、身份认识,强化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要宁缺毋滥,坚持标准发展党员,真正把思想政治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吸收进党的队伍,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的结构。二要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广大基层党组织要对党务干部培训作出规划,纳入各级干部培训的范围,扎实开展专题性教育,切實提高党务干部的思想政治修养和做好实际工作的能力。三要加强“四型”机关建设。“机关党组织要积极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建设,切实抓好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政治教育、作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机关党员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2]

(四)要大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

一要创新党的组织生活。要把着力点放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加大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力度。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做到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记录规范。支部组织生活除开展一些基本的学习活动、支部会议外,要敢于创新,紧贴党员干部实际、社会热点等开展活动。二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党建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针对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反映的热点、难点、重点以及工作作风等问题,制定思想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建立定期谈话制度、谈心提醒制度、表彰激励制度等必要的保障制度。三要创新活动载体。有活动才有活力。创新活动载体,活动才有效果。要围绕党建工作中心任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各种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各项主题活动的开展,使机关党的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的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五、结语

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感召下,广大基层党组织只有坚持内外兼修,严格按照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新要求,破除“四风”之弊,大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才能传导社会正能量,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全力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公信力新时代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