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团员推优入党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2020-07-14 17:28裴贺男王丽丽
青年时代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

裴贺男 王丽丽

摘 要:新时代做好团员推优入党工作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团建工作的需要,是高校广大团员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本文对新时代高校团员推优入党工作的现状加以分析,并围绕高校党委责任落实、明确统一标准、建立健全推优入党工作的体制和监督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团员推优入党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高校团学组织改革的实施,意识形态工作高校作为主阵地。这些无不对高校团员推优入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我们应该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重视和加强高校团员推优入党工作。

二、高校团员推优入党工作的现状

(一)推优入党工作的基本程序

发展大学生党员必须经过高校共青团组织推荐,要始终坚持从下而上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严格的推荐程序,以确保推优质量。高校共青团组织推优入党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团支部按照一定的标准摸排清楚符合条件的优秀团员的基本情况并制订推优计划,团组织进行悉心培养、重点考察,将优秀团员作为推优入党的对象;二是团支部组织召开推优会议,根据民主推荐结果讨论通过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对象,由基层党组织根据其综合表现确定;三是对推优分子加强后续教育,以确保其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期间能够继续保持先进性。

(二)推优入党工作存在的不足

1.团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一是基层团组织实行团干部学期调整制度,如果最初确定的团干部不是很客观合理,就会出现团干部被动或主动调整的现象,而新任团干部对推优入党工作不熟悉,导致工作延续性不够;二是团干部缺乏必要的培训指导,导致对推优入党工作的认识不高,工作经验不足。

2.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够

各级团组织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上显得不够。一是团学组织改革不够深入,致使在组织领导、团学工作协调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二是在团学活动载体上缺乏创新,结合网络信息化、新媒体等创新团学活动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深度不够,缺乏对新思想精髓的教育。这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導致推优对象的素质参差不齐,为党员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

3.推优入党的标准不明确

目前,高校在推优入党的标准上只是要求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具有初步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觉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党有正确的认识,对党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要求入党;遵纪守法,敢于同不良倾向做斗争;在工作、学习、社会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思想作风正派,工作作风踏实,团结同志,坚持原则,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各基层团组织根据这样标准也都细化了一些具体条件,但在实际中条件不一,有的高些,有的低些,在这样状况下推选出来的人员素质不一。

4.团组织对推优入党工作认识不高

部分基层团组织和个别团干部不能充分认识推优入党工作,有的是因为主观认识问题,有的是因为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具体表现为不能按照团推优要求召开支部大会或召开支部大会的程序不规范;不采取从下而上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团支部支委会代替支部大会;不执行团推优程序,班主任或班级辅导员一个人定;团员对推优入党工作不了解、不关心,参与民主推荐存在随意性。

5.团组织对推优入党工作的落实不规范

推优入党工作是团组织的一项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任务,应该有完善的制度、健全的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制度不完善,推优程序不规范、不严谨,推优标准单一化等问题。例如,召开支部大会比较随意,不能执行介绍申请入情况,不进行民主评议,团支部委员会不再对推荐对象进行进一步考察、确定直接向上一级团组织或党支部推荐的情况;推优条件只强调学习成绩等一些方面,不进行多元化的指标量化考核,尤为不突出强调思想政治素养的考察。

6.党团组织在推优入党工作上缺乏联动机制

推优入党是党建带团建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团工作衔接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团组织只管推优,推完了就完了,忽视了推优后积极分子的政治面貌仍是团员,缺少继续和重点培养环节,党支部也只是在团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才开始一些培养,不能够在推优对象书写申请书后作为培养起点。也就是说在推优入党前后过程中,党团组织缺少沟通、协同,也无法完成真正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所产生的积极分子更谈不上什么高质量,这无疑不对党员发展的质量和整体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7.推优入党工作缺乏监督机制

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基本上就是由院系团组织统筹,基层团支部具体实施,也就是说由班导师或班级辅导员具体操作,然后直接由党支部支委会或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整个过程中,自家干自家的事,谁也不管谁,这样导致团推优入党工作的自主性过大,既缺乏上级团组织的监督,又缺乏同级党组织的监督,这是目前高校团组织推优工作普遍缺乏的环节。

三、高校团员推优入党工作的对策

(一)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落实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提出,党组织要指导基层团组织做好推优工作,加强对优秀团员的培养教育,及时把优秀团员推荐为党的发展对象。高校要站在讲政治的角度,抓好总体规划,把推优入党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经常听取组织部门和团委的汇报,检查推优入党工作实施情况,落实措施,明确党组织的指导责任和团组织的推荐权力,确定推荐标准和程序,实行党建与团建工作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切实加强对团建工作的领导。

提高团组织和团干部的思想认识,激发工作主动性。从学习层面提高团组织和团干部的思想意识,一是充分利用党建工作培训这一平台,加强在党内任职的团干部培养;二是开展团组织专题培训,促使从政治高度认识团学工作的重要性。从实践指导层面激发团组织和团干部工作主动性,一是利用一年一度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列指标、画观测点,从党的建设方面促使责任落实;二是建立健全团学组织考评体系,从团学工作角度促使责任落实;三是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充分利用党建和团建考评结果,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团组织和团干部在评奖评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二)明确统一标准,规范有序落实

明确统一的标准是做好推优入党工作的前提。结合办学层次和学生特点制定能够具体量化到观测点的标准,且学院各系要统一执行。具体步骤是:班级辅导员指导团支部书记组织召开团员大会,指派1名团支部委员在团员大会上介绍申请入党团员的情况,团员进行民主评议(口头评价或无记名投票),提出推荐对象;团支部委员会要对推荐对象进行认真考察、讨论确定推荐名单,填写团组织推优表,报上一级团组织,并向党支部推荐。党组织要重视团组织的推优入党意见,及时讨论研究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团组织继续协助党组织做好培养考察工作。

(三)把推优入党工作重点落在团员的培养上,形成“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育人格局

高校团组织是推优入党、育优融党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要注重党团组织的衔接、协调和融合。一是依托党校、团校和相关社团,加强教育培养,激发广大团员政治上的进取,学习上的奋进,工作上奉献。二是党组织要有意识地吸收积极分子参加相关组织活动,让发展对象列席组织生活,也可以分配一些工作,不断培养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三是党团共同联手,持之以恒,团组织不能对团员或积极分子放松在团组织的充分历练,党组织也要重视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在在党内的“任务”,也就是说党团千万不能“脱钩”。

(四)建立健全推优入党工作的体制和监督机制,提高推优入党工作的规范性和水平

各级党组织和团组织要以创新的态度不断建立健全推优入党形式,可以建立推优打分制或答辩制,在名额上,校级层面可以结合上一年党建和团建考评结果,院系级可以结合班级量化情况,实行优则奖,劣则减等制度。建立推优入党监督机制,团实行四级监督制,校团委—院团委—系团总支—班级团支部,各级相互监督制约;同级党组织对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以指导性的监督对全过程整体工作进行监督。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推优入党工作的良好氛围

各级党团组织要对推优入党工作和对象多进行正面的激励和约束。一是组织团组织和团干部加强对推优入党文件的学习,从政治角度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对推优入党完成质量高的團组织和团干部进行及时表扬肯定或荣誉表彰;三是在青年团员中极力宣传推优入党工作,激发广大团员的参与热情;四是在推优入党的各环节加强工作的公开透明度,营造规范有序的工作氛围;五四以典型引力等形式,加强优秀推优入党对象的宣传,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六是利用传统和新媒体加强对推优入党工作和对象的宣传。

参考文献:

[1]刘仕清.发挥高校团组织在入党积极分子工作中的作用[J].教育理论研究,2017(1):130-131.

[2]叶凯贞.浅析高校团员推优入党工作的研究进展[J].才智,2017(20):160-162.

[3]邱晓飞,杨蕾.高校共青团组织”推优”入党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与问题解决[J].北京教育,2011(2):49-51.

猜你喜欢
新时代高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