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青年爱国主义思想论述探析

2020-07-16 03:48杨朔
学理论·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青年爱国主义

摘 要:習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相关讲话及论述,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既发展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又赋予了其时代特征。从内容上对习近平青年爱国思想进行梳理,不仅对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前进动力和方向,同时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凝聚中国力量。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握历史基因,青年践行爱国精神;用“中国梦”凝聚爱国力量,青年个人梦想的实现与民族复兴大业紧密相关;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增强教育实效;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爱国主义;青年;爱国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7-0007-02

爱国主义堪称中国精神中极优秀的成分。新时代为推崇中国精神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十分迫切。青年在投身祖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其价值取向的形成正处于黄金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对青年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过,要让爱国主义思想内化于青年内心,外化在其具体实践行动中。同时也要不断地培养青年的爱国热情,让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因此,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爱国思想的相关论述,有助于青年把握爱国精神,为推动新时代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价值。

一、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让爱国情怀在每个青年心中生根发芽。既要培养青年的爱国之情,又要践行爱国之行。时代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在中国古代,“礼义廉耻”被奉为维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道德准则,经过时间沉淀形成中国古人对价值观念的诠释。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反映的是公民视域的道德规范,即培养什么样的公民,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发展繁荣提供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必须重视对青年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塑造,这一时期是青年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形成的黄金时期,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都受到青年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扣扣子理论”,他指出青年价值观的养成,就如同穿衣服扣扣子,一粒扣错则其余的都会错。人生没有预设,不会重来。青年要从自身做起践行“爱国”价值观,并让它成为自己奋斗和行事的准则。

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习近平总书记讲到,青年要养成勤于学习、修养德行、明辨是非、踏实笃行的良好习惯,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束自我的日常行为,坚定自身内心信念,用爱国情怀涵养青春生活,努力贡献社会。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精神命脉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1]5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尊重祖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弘扬爱国精神,但更为重要的是理解祖国历史和接受祖国深厚文化的内在底蕴,把握历史基因,传承血脉族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我们要不断从先辈们积淀的优秀文化成果中汲取智慧和养分,取其精华加以延续并赋予新时代的血液。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相融合,用时代精神滋养传统文化,有助于青年形成合情合法的价值取向。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之中,大大加剧了中华民族经济发展滞后的状态和屈辱落后的国际地位。中华民族经过不断奋起反抗与斗争,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动力支撑,最终主宰了属于自己的命运并开启了建设国家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同时赋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铸就改革开放精神,用民族精神推动时代精神发展,不断为时代精神提供思想养料。“爱国”二字把中华民族联合在一起,通过学校教育、文艺作品等相关研究来增强广大青年的骨气和底气。

三、努力实现中国梦,凝聚爱国力量

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思想被视为指引青年奋进向上的动力。“爱国”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内容也由所处社会实践来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1]274这一论述,将中国梦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有机融合,与国家共命运的青年们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个人力量,坚持同人民共奋斗,同祖国共进退。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基础所提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39“中国梦”的提出得到了人民的强烈共鸣。中国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创造了灿烂且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了拯救国家于清朝末期腐朽的政治统治与西方列强入侵的危难之中,世代中国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甚至抛头颅、洒热血。中华民族不仅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飞跃,而且又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明前景。在新时代,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成为可能,在爱国主义思想中彰显价值。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不再是抽象的诠释,而呈现在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过程之中,将国家富强、民族兴盛与人民安居乐业统一于一体,相互融合,凝聚磅礴之力。同时,也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

“中国梦”作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引导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使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引导广大青少年理性爱国,提升辨别民粹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以合乎法律、合乎道德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怀,将爱国热情付诸青年成长和奉献国家的过程中。

四、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增强教育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青年对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明确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其一,融合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公共教育之中;其二,不断丰富爱国主义内容与载体,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其三,增强爱国意识与情怀,应用新媒体及多种传播形式;其四,重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化爱国之情为爱国之志和报国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青年学习掌握优秀传统文化和祖国历史,致敬经典,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坚定文化自信。

学校教育要充分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的伟大成就,对传统民族节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活动加以重视,以增强青年的爱国情怀和意识;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和网络新媒体,做到以简单的事实说服青年,以真诚情感打动青年,以更加生动且形象的方式向青年传播爱国精神;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故事”,让青年感受到积极的力量,形成良好和谐的风气,厚植青年爱国主义情怀,引导青年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由每个人一点点汇聚力量而成。让青年坚定信念,无论何时,身居何地,脑海中浮现到祖国,内心就会产生一种自豪与神圣的感情。这种情感经过长期积淀上升到对“归属祖国,回馈祖国”的理性认知,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自觉将爱国情怀付诸效忠祖国的实际行动中。

国史、党史教育也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在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真实记录和历史记忆,不仅包括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还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历史,蕴含着智慧和重要资源。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发展祖国建设和进行改革实践,这是基于爱国主义情怀的伟大探索。党史、国史教育一脉相承,向青年展示了国家发展的内在逻辑,尤其应当重视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和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以来的发展历程。青年坚守爱国主义,延续红色文化,让爱国精神始终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继承和弘扬革命的优良传统和朴实的工作作风。

五、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在新时代背景下,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被作为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的关键。全国各族人民要重视民族团结,珍惜民族友谊。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美好愿望做出努力。要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的认同,要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语言和行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坚定家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底线原则,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对青年一代来说,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首要内容,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青年只有先维护国家的利益,才能保障个人的利益;只有先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保障国家的安全稳定。中华文化的纽带紧密联系两岸人民,外来力量无法阻隔。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海峡两岸以天然的血缘纽带同属中华民族,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国家强大繁荣也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个人生存发展。

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指引青年维护和谐互助的民族关系,与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行为斗争到底,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青年要做奋勇向前的人、开拓前进道路的人以及敢于奉献的人,勇敢地走在时代前列。新时代广大青年要认真领会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爱国主義思想的论述,不断推动自身的发展和净化。青年爱国,国家就充满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爱国主义的思想论述寓意深远,青年将这种“精神”传承发扬,需要倾注一生的真情与顽强奋斗才能不辜负国之期望、民之所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共产党员,2019-01-08.

收稿日期:2019-12-20

作者简介:杨朔(1994-),女,宁夏中卫人,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青年爱国主义
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升中小学生民族自豪感
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建构方法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