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实施途径研究

2020-07-16 18:22杨炀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小学生

摘要:体育对于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教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教学的目标体系,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动作技能,还要传授相关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3-0258-0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一书中明确指出,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我国教育课改不断推进和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越来越引起教育事业的重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内容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体育课程设立目的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到如今需要讓学生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并且心理素质发展也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这就迫切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这样的课程调整对完成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是具有深远的意义。

1.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情绪的健康和稳定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努力学习的前提。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个性三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所进行的各类体育运动时,无意间的话语和动作,都能让老师发现其性格和心理状况,当学生出现不良情绪和行为,教师能够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辅导,能缓解和预防某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因此在体育学科上,老师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

2.体育教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模式的探讨

2.1发挥体育运动项目的趣味性。

爱玩爱动是学生的天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每天重复的常规课融入充满趣味的游戏内容,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体育活动方式。体育老师运用趣味性强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仅能知道遵守规则,学生还能够在课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还要做好裁判工作,在课上公平公正的评价游戏胜负,反馈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优良表现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在这样和谐氛围的体育课上,体验到十足的成就感和体验感,更加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思想意志道德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2创设场地和器材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注意力分散、开小差的年龄特点。在体育课上不免会进行器材的摆放,出于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小学生更加显得兴奋,体育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不能强硬的命令学生压抑情绪,反而可以利用学生喜爱新奇事物的特点,与学生一起制作简单、有趣的道具,这样的体育课让学生更有归属感,体现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使用不同器材,或者使用同样的器材进行不同位置、形式的摆放,经常进行更换,在上课期间新颖的方式让学生不仅能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在室外体育上也能感受到美的享受,学生的心理产生舒畅、愉快。

3.体育教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模式的构建

3.1需要加强体育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阶段的孩子具有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老师作为教育的重要传道者,对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孩子常常会以自己的老师作为心中学习的榜样并加以模仿,因此教师的行为、话语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一举一动,因此加强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体育教师在授课时,一方面要对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和指导,另一方面还要时刻注意学生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能吃苦,不怕难的意志品质。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环节,通过良好的环境影响力和感染力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

3.2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教学环境。

在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环节时,积极营造符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点的教学情境或氛围,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教师不仅能够更好的达到所需要的教学效果,并且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健康心理。而对教学环境的创设首要条件是什么?首先要保证得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孩子的安全卫生问题,只有保证了这个前提才能让后续的环节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课堂气氛上教师应采用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欢声笑语”的教学形式能使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偷快、乐观、积极的学习心理,小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更加乐于服从教学安排并从中体验到体育运动的快乐。

3.3创设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课外活动形式有很多,其中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是运用比较广泛的,其生动活泼、灵活机动、方便组织的特点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每个班级学生都存在身体条件、运动技能、兴趣爱好等不可调和的个体差异,通过班级活动的课外活动,全班合力组织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运动才能。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锻炼活动,他们的主动积极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不同的个性得以合情合理的张扬,自身的特长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都会勇敢面对,通过不断探索,体验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通过提高抗挫折能力和锻炼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4.结束语

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复杂的时期,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长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体育教学生要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各项体育活动中,激发学生运动冬季,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更要注重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在体育课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罗志祥.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实施途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12):112-113.

[2]邱远.“学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的八年探索与实践[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1):24-26.

[3]臧德喜.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及其实践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杨炀(1992.8-),女,民族:汉,重庆奉节人,本科学位,南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小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