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之记忆中国近代史的策略

2020-07-16 13:49孙建军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

孙建军

摘  要:在初中阶段,中国近代史是教师学生公认的难点,中国近代史的课程安排在初中二年级,这个时期初中学习任务加重,加上近代史本身知识点繁多,學生理解识记难度大,导致学生时间分配在历史科目上较少,对学生长期的学习特别是人文素养的形成非常不利,本文中,笔者就将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探讨初中历史学习中对中国近代史的识记学习。

关键词:初中历史;记忆策略;中国近代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7-0099-01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在三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最费力、学生最吃力、教学效果最差的学习模块莫过于是“中国近代史”部分了。学生普遍对于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个阶段的历史处于混乱状态,各种战争、不平等条约、赔款、政权更替“争先恐后”,学到最后部分学生思维混乱,开始搞不清楚谁是谁,久而久之,也就置之不理了。从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看,作为读书人这一段历史我们是不应该忘却的;从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的立场上看,学生学的“乱”了,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们的失职;从历史的“以史为鉴”价值来看,我们的学生如果学不好历史,很容易重蹈覆辙走错路、说错话。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很有必要想办法让学生记住历史,反思历史,以史为鉴,少走弯路。

而想要让初中生记住中国近代史,总归有一定的难度:首先,中国近代史需要记住的内容非常庞杂,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和技巧。其次,中国近代史学习与令人抓狂的“初二现象”在时间上“撞车”。这是阻力。最后,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学科突然增多,学生在学习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上都无法合理安排,导致焦虑。而焦虑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消极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想要解决初中历史之中国近代史学习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如何准确地记住这些历史事件的问题。

1.在笔者看来,传统的以朝代为记忆模块仍然是最佳选择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坚持的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学观,按照该学派的观点,社会被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五个阶段。由于学生在初中一年级阶段已经学过了中国古代史,那么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我们要做的便是将我们学过的各个朝代对应到具体的社会形态中。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把每一种社会形态的时间起止大概列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将自己知道的朝代纳入到合适的社会形态中去。教师只需要和学生强调三点:第一,社会转型和改朝换代存在区别;第二,每一种社会形态下一个形态转型的过程必然是曲折的、反复的甚至存在迂回,要用长时段的眼光去看待它;第三,社会形态的转型成功必然需要人民付出巨大的代价,且转型并非一种形态完全取代另一种,而是在前者基础之上的覆盖、代替、保留遗存并存的状态。当学生将中国古今历史框定在具体的社会形态及其变迁中时,首先自然不会出现朝代的混乱安排和记忆问题。

2.在具体的社会形态的内部根据重要事件发展特征再细分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过程,如果仅仅记忆时间、事件、影响等,造成混乱是难免的。笔者认为,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采用拟人化的手段和思路加以记忆。现以晚清政府为例加以说明:我们在对学生讲解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将晚清政府比做一位到了垂暮之年的老师,然后以时间为节点加以讲解和辅助记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老师对自己的能力相对比较自信,因此面对外部侵略时,也抵抗了将近2年。然而,终究还是败了,还让英国人看到了看似强大体魄之下的严重老化的四肢和器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这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接下来便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马关条约》使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显著加深;而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则使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简直就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破窗效应,通过一系列程度上的比较,学生就可以将这段历史事件的顺序大致记下来。

3.通过对于一些历史任务和历史事件的认识、评价加深记忆

中国书写历史的传统和习惯是“盖棺定论”,即等人物去世、朝代结束了才给与比较公正的判断。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在每一个历史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一个或者几个人物作为典型,通过人物命运来分析历史事件。

4.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

有人说,学过历史的人和没有学过历史的人是不一样的,学过历史的人相当于活了几辈子甚至几十辈子,其生命的长度不见得被拉长,但是其宽度和深度必然是与众不同的。教师可以在每一个阶段的历史学习结束之时,让学生带入到自己的人生中,引导学生明白人生选择的重要意义。这就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三观的作用。

总之,在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均是不同的个体,其阅历、家庭背景等各项条件不同,导致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但是,笔者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教师注意观察、开动脑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能教好初中历史。

参考文献

[1]蔡娜纯.初中历史复习课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34)

[2]郑训彬.浅探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构建爱国主义思想体系[J].学周刊,2016(03)

[3]付耶非.政治与历史:国统区、敌占区、根据地中学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5

[4]张丽华.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历史人物研究—以七年级中国历史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5

[5]李贞.初中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研究—以人教版、北师版、华师版教科书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应对初中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妙想
论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