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立夏”这一角色的感悟

2020-07-17 09:51邓倩
艺海 2020年6期
关键词:角色塑造花鼓戏立夏

邓倩

〔摘 要〕作为一个演员,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能在舞台上演出自己喜欢、观众认可并记得住,又有正能量的好角色。我在花鼓戏大型喜剧《儿大女大》中饰演的“立夏”这一角色,即符合这样的标准。刚排练时,因与“立夏”这个人物有年龄差异,而显得有些“作”。通过不断观察、揣摩,才逐步获得深层认识,准确把控好戏剧表演节奏,掌控好剧中人物的“火候”和“尺寸”。

〔关键词〕花鼓戏;表演;角色塑造;《儿大女大》

作为一个演员,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能在舞台上演出自己喜欢、观众认可并记得住,又有正能量的好角色。我在花鼓戏大型喜剧《儿大女大》中饰演的“立夏”这一角色,即符合这样的标准。

《儿大女大》由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排,1988年首演以来,常演不衰,且演出频率高,总场次在全国所有新创作剧目中都实为罕见。这是一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好戏,三十多年来,南上广州、北往京城,在城市剧场、在乡村田野都深受百姓喜欢,演到哪红到哪,现场笑声不断,广受观众赞誉。戏剧家谢柏梁教授多次在专家会上说,《儿大女大》是一部很优秀的地方现代大戏,其生命力强、艺术性高、故事性真、投资成本少、挖掘潜力大,希望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中心继续努力打造,把这部戏推为中国近几十年来最受老百姓喜爱的优秀剧目。

《儿大女大》是讲述淳厚质朴的“贵满”及其家人的家庭喜剧,我所饰演的“立夏”是“贵满”的女儿。主人公“贵满”早年丧妻,含辛茹苦地将三个儿女养大成人,本该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可以公开“黄昏恋”,但他却被孙子上学要钱,女儿读大学要钱,二儿子结婚要钱等几座大山一样的儿女“债”压得透不过气来。

传统戏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式可用,比如我进团学的邵阳花鼓戏骨子戏,《打鸟》的毛姑娘、《装灶王》的兰香、《摸泥鳅》的满妹子等小花旦角色。而《儿大女大》是一部现代戏,现代戏塑造人物必须在表演技巧上有更多的创造,按照演戏演人的艺术准则,忘我、是我、演我,不追求廉价的掌声,不谄媚低俗的剧场效果,一切以完美塑造剧中人物为宗旨,把戏曲高超的演唱及表演技巧,用来为塑造人物服务。演员的形体动作,举手投足直接关系着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塑造。

演员在戏剧表演中,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演员对角色把握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水平的高低。演员如何通过千锤百炼的戏剧技巧,塑造出有血有肉,有情有爱,各具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永远是最重要的课题。只有琢磨角色,把握好角色性格,追求继承传统与发展传统的巧妙结合,古典美与现代美的有机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使古老戏曲具有現代品格,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才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我饰演的“立夏”,乖巧懂事,年龄18岁。刚开始排练时,因与“立夏”这个人物有年龄差异,而显得有些“作”。通过不断观察、揣摩,向生活学习,向前辈讨教,向现代科学表演体系借鉴,日积月累,滴水穿石,逐步获得深层认识,准确把控好了戏剧表演节奏,掌控好剧中人物的“火候”和“尺寸”。“节奏出绝活,节奏是戏的生命”,节奏是哲学上的“度”,是“对比”与“反差”,戏剧技巧的施展运用全在节奏的掌控之中。“四功五法”技巧的展示,“强、弱、快、慢、长、短、大、小、高、低、进、退、上、下、左、右……”都是由节奏变化来统领的。在常年的演出实践中,我特别注重节奏的把握运用,用“情感是灵魂”“节奏是生命”的戏剧哲学与规律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在“唱、念、做、舞”的艺术呈现中,走出了自己的独特之路,形成自己对“立夏”的独特表现风格。演戏就是演人,演人就是演人物的性格,演人的性格就是表现人的思想,此时此刻,我就是《儿大女大》中“立夏”,一个招观众喜爱、讨父亲“满贵”欢心,真切关心父亲,在舞台上传递正能量的当代大学生。

该剧分上、中、下三部。上部分中,“我”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向爹爹报喜,把录取通知书藏在身后,想给爹爹一个惊喜。一进门,就看见爹爹和相好十几年的和秀姨,嘴里开着他俩的玩笑,心里暗暗地为爹爹窃喜、开心。当看到爹爹为学费的事为难时,尽管心里是多么渴望能读上大学,还是主动提出不读,眼睛却一直盯着那本录取通知书。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是纠结的,委屈、期待、失望、难过……可是为了爹爹,为了这个家,“我”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对爹爹说:“读不起就不读算了。”这句道白,我将话剧、影视及戏曲的念白方法巧妙结合,把快、慢、轻、重把控精准,从而声情并茂。用戏曲的程式动作表演来表现人物内心,使人物既有充实的内心体验,又有完美的艺术表现,让人物真实、好看、可敬、可爱,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要,让戏曲的艺术张力和高超技巧得以充分发挥,让人不由得爱怜这个可爱、懂事又孝顺的乖乖女。

在此剧中最大的难点就是下部的那段哭戏。惊闻爹爹去世,“我”伤心欲绝,对着爹爹哭得肝肠寸断。这段戏是编剧、导演采用戏曲程式,为“立夏”设计的一段能体现人物内心,表达人物情感的桥段。这段戏对观众的感染力强,音乐设计采用传统曲调《阴告状》和《反哀川》结合,板腔结合变化大,能满足人物情绪的需要。前面一句内起板,唱 “惊闻噩耗,心欲碎”,我注意了吐字技巧的运用。对于戏曲演员来说,要形象地展现表演效果,表演者不仅要做到咬字清晰,同时还要掌握一些特殊的吐字技巧,精准把握好唱词逻辑重音,以及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在“惊闻噩耗”四字演唱中强化吐字的力度,“心欲碎”三个字唱得激情奔放,让观众感觉到人物在奔跑回家,进而更好地表达出演唱的情感。接着一句回龙、正板、慢板,这段演唱要注重把“字儿,气儿,情儿,味儿”的演唱技巧运用到极致,把对“唱戏就是唱情”这一最高境界的领悟,表达到极致,当唱到快板:

何处再见慈颜面,

回到家来再喊谁。

千呼万呼你不应,

万念俱焚心成灰。

要做到“慢板情不断,快板字不乱”,把“字是骨头,腔是肉”的演唱规则,演戏演人的艺术准则,完美地体现出来。

这一段边哭边唱的戏,哭得太过会影响唱腔,当唱到“千呼万呼你不应”时,此句唱腔有一个十二拍的长拖音放腔,所以更要学会在悲声哭的同时控制好气息,注意发声和唱腔的圆润。当然,还要吸收民歌的演唱技巧,在唱这个长高音时做到“放中有收,收中有放”,在满宫满调中收放自如,一气呵成,把自己的情感放进戏中去,体会剧中人物当时的感受。这样既能得到观众激情的掌声,又让观众感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把《儿大女大》中“立夏”这个人物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角色的思想感情,演员要有体验有感受,才能表达真切,但是这种体验与感受,仍然属于艺术创造,而不是演员的自我流露和暴露。感受和体验感情固然重要,但控制感情使其符合角色感情的分寸,同样也不可少。演员在体验中,对感情的调动和控制要处理好,才能使感情表现得既真切生动又恰如其分。

邵阳花鼓戏《儿大女大》是一部剧种特色浓得化不开的戏,味道醇正,鲜活、水灵,真正做到了“守正创新”。全剧有戏、有趣、有悟,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荒诞中透着合理,偶然中藏着必然。观剧过程中,观众或开怀大笑,或会心浅笑,或无奈苦笑,笑声不仅传递着剧中人物的悲欢,也传达了观众该有的感悟。当今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空巢老人多,怎样关心他们的生活、情感、健康及“黄昏恋”等问题,需要更多像“立夏”这样关心、孝顺父母的好儿女。

(责任编辑:尹雨)

猜你喜欢
角色塑造花鼓戏立夏
立夏喽,碰碰蛋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立夏
Début de l’été
舞蹈表演中的角色塑造元素探讨
湖北远安花鼓戏当代生存状态思考
浅谈戏曲演员的角色塑造
戏剧演员自身与角色塑造的共生关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