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道德选择的价值原则

2020-07-17 16:17阮青
知识文库 2020年14期
关键词:原则道德价值

阮青

据《中国社会科学网》提供数据我国高校大学生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五分之一,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约为12.3%。得出结论大学生成为现在社会中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主体,正在面临着自身道德价值的选择和实现问题。尤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道德选择也出现了价值原则的不确定性。因此,从理论上回答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价值原则,在这个所确定的价值原则的影响下,怎么样协助大学生实现他们自己选择的被社会认可的道德选择,这次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德育培养的重点,同时找到正确培养大学生道德选择的方法,必定对这个时代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道德选择价值原则构建的必要性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道德选择应该是什么?应当由价值原则中的价值应该是什么来回答和引领。“所谓价值原则,就是承认价值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坚持实践和认识过程的价值原则,就是要求现实的认识主体,在自身的行为和认识中,明确地意识到价值关系的制约,自觉地认识价值关系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效用。”那么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来说规范其在大数据时代道德选择正确方向是必要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大数据时代面对大学生自身现状必须构建他的多向发展性,但是不管它如何的不同和多样,它们总是来自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环境中,而不能独立存在的。在这里道德选择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对社会生活德育方面的一切行为构成了他自身的价值倾向,道德选择价值的一方理解,“失德”行为致使在社会中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还包括大学生由于自己的正当行为附有的正面价值影响。对于一个人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的做法来说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他的价值观。作为社会的人不能脱离群体而独居,更何况正处在大学环境中的学生来说,更会受到它们所扮演的角色影响,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在道德选择上受身边环境影响产生的效果最为突出。

那么大学生提高自我道德选择标准,首先必须要明确的了解到什么样的行为对他可以带来正确的价值正能量,同时应该得到相应的鼓励和及时的帮助以实现他正确的道德选择,提高自信心和存在感。

(2)大学生的价值观可以左右其对事物的认识辨别度和行为走向。可是在大学生活中对学生道德行為的确定标准都有合适的维度定性。具体指的是:只要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所做的行为都是有价值的,高低之分就在于贡献和作用的多少。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价值原则上的评价其道德选择能力高低就在于对社会是推动还是阻碍,是满足自我需要还是无私奉献更多。结合道德选择来看,价值原则的价值性质已经被固化和确立,那就是符合道德的范畴,也就是不能有恶的性质;此外价值大小上,可以有差异,但道德选择的最高道德价值和最低价值底线都应当是确定性的,否则大学生道德选择就没有价值原则可言,也就没有道德选择可为。结合道德的内涵来看,特别是结合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来看,道德就是倡导大学生与世界万物具有同一性,即尽力构建大学生社会没有压迫、没有异化、没有剥削,人是自觉自主的自由发展个体,是通过人自身来肯定人,来发展和满足人自己的人性。可见这种全面自由发展境界之上,没有再比这种境界再高的理论与憧憬,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道德选择的终极目标,是最高的道德选择价值原则。

由此,对于大学生道德选择价值原则,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出于某种目的而做出能够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道德价值行为,并且符合这个大数据智能时代的现状,由最低价值标准向最高价值标准延伸,不受智能机器的限制发挥人类道德价值的最大化。

(3)随着人类社会活动及其需求的演进发展,人类社会对实体性物能的需求与依赖,拓展至对实体性物能与实体性物之间的数据双需求与双依赖,大数据就以比十所大学研究还快的速度得到迅速崛起。同时,大数据时代来临,数据孤岛也逐渐消融,流入的数据变信息,信息跃“知识龙门”后,呈现出广阔的应用价值的海洋。大数据时代是把双刃剑,能让大学生接受到最前沿的信息最新潮的理念,在此时的大学生也被锋利的箭头侵蚀着大家的头脑,使大学生心里对道德的评判标准摇摆不定。在大学生进行道德选择的时候,起到最主观推动作用的是他们的道德认知功能,即就是他们在对待事物和人物时的态度和评价。往往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对待事物的看法更多的是从网络等层面去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客观上来影响他的主观性,这样很多时候屏蔽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正确道德选择需要建立在自我清醒和理性的情况之下,同时还可以经受住时代变迁、历史变革和科学进步的考验下,最终确定下来的道德选择。为了降低这种负面影响我们可以借鉴道德理论价值澄清环节,就是在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道德理论、道德原则、道德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局限性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原则,减少价值观混乱,形成正确、稳定的道德价值评判知识体系,为提高道德选择能力、实现正确的道德选择提供保障的教学环节。正如西季威克所指出的,伦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把多数人对于行为的正当性或合理性的明确认识系统化,并排除其中的错误。

而在现在大学生真实成长状况是大多数80或90后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多数养尊处优,在家长羽翼保护下成长,缺乏社会阅历和实践能力,看待事物的方法单一,多数在对待事物道德评价和行为选择的时候缺乏主动性和客观性,更多的是显现受社会或他人影响被动的选择或者随意盲目的去选择。

2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道德选择的诉求和特点

在这个信息发达、资源丰富、生活复杂和多元价值观的社会状况下,人们需要用清晰的主观性来分辨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正确道德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2.1 实践诉求现状和特点

大数据时代的我们的道德理论教学和传统背景下的教学思路有着本质性的区分,在这个人工智能盛行的背景下我们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都将随之同步产生很大的变化。在大量的网络平台受到大学生关注和使用后,他们在网络中获取到的信息很大部分都和道德有关,那么在现实学校道德教育中不能单方面只对他们进行道德行为上的要求,还应对他们的获取途径、内容、做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创新教学方法。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教育主要是用鲜活的实例、人物榜样或者是书本文字等途径来进行教育,从而达到个人道德行为的标榜。另一方面是在网络智能平台中,大学生选择获取的信息、发布视频和文字、截取图像等途径都是透析着自我道德内容的体现。因此,对于两种不同途径的教育方式,在它们的结合之下就体现着现今大数据时代道德选择价值多元化的现状,而需要把两种途径相结合来构建新型的道德选择价值标准。

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从网络获取知识,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来获取金钱,如:发布视频图片获取流量费;在淘宝等这样的购物平台进行虚假评价;虚假信息和他人进行交往造成他人身心伤害等。面对社会复杂的大环境,大学生社会经验尚浅不足以理性进行道德选择,在这个开放的信息时代大学生最基础的道德需求就是需要做到知行合一,明辨是非。因为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选择不仅仅是通过一次讲座或者一学期的课堂讲学就能改变的,必须是通过长期的教育渗透和结合多元的社会现实情况来有层次的有序进行,现在大学生道德选择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所看所想和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有出入,做不到言行一致,在大数据时代只有从根本上让大学生自己先树立强有力的道德根基再自我屏蔽无效信息,才是正确的途径。

现在高校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家庭,对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或多或少会缺失诚实信用和社会责任感。在他们选择对待他人关系或社会关系的时候会更多显现出自私的倾向。或者他们心理倾向做某件事的时候就会缺少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控力,因此造成了我们认定的道德示范行为。

结合以上分析,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对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的辨别有待提高,而正因为这个大环境的复杂性我们看到了正确的道德选择极其重要。

2.2 理论诉求现状及特点

人是社会中的人,他在道德选择上是具有主动性的,大学生他们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价值需求不同、社会认同感不同那么他们的道德选择自然也形态各异,我们从数据网络这个大环境中需要找到“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道德初衷,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展现更多的是优秀道德文化的传承,在技术欠发达的旧中国还是技术领先的新中国,一个国家的灵魂就是国民的道德情操高尚,素质品德良好,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国家拧成一根绳,而大家更多是想到为社会和国家奉献的精神。回顾古时候的中国,夜不闭户的大同社会,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大大存在。再看现今大数据时代,人心贪婪,自私自利,言行不一等这样的道德现状就是没有处理好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思想的结合,对于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习总书记在2018年5月4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里的一段话,说明了“大人之学”或者“君子之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性,并且推己及人,把这种品性运用到教育和引导人上去,最后达到最完善的道德境界。在这个时代的大学意义上与古时候的“大学”虽然不一样,但是在培养人才问题上是一致的,因此习总书记引用这句话是想要说,大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有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一代新人,这些人应该是有理想、有自我完善的能力、也有服务社会的热情。这样的人才是服务于国家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时代变迁了,进步了但是最初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知情意行上优秀的人。在这个初衷上我们需要利用大数据这个大环境进行道德需求的提升,把大学生对基础的知情意行的道德价值正能量扩大到为他人、社会和国家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上来。

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变,对于年轻这一代的压力和竞争更加紧张,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存在影响大学生利益问题的多种因素,它们和单一化的道德规范相冲突。有时候大学生会因为自己正确道德需求去选择合理行为导向,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不如意的;相反与自己道德意识相违背的时候导致的结果却是好的。这种心理暗示下,大学生对自己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出现矛盾和选择偏差,时间越长这种心理暗示越確定化。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大学生对他人的感受、需要等方面应该有换位思考的理解,这也是在这个多元化社会当中道德评价最基础的方面,那么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在网络背景下如何有效的维持这种道德基本条件,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之外,网络防御墙应屏蔽掉能让大学生产生错误道德感知的信息。

(作者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原则道德价值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