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视角下的小学德育与班级管理

2020-07-17 16:17宋燕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8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

宋燕云

【摘要】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大部分德育工作均由班主任开展,导致班主任工作内容增加,从而出现应付现象。同时,由于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仅通过班会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为了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在德育工作中可通过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共同进行,通过采取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有效渗透德育知识,提高教师对班级的管理能力。本文基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引入德育,使德育工作有效地渗透到班级管理中。

【关键词】语文视角;德育;班级管理

目前,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工作时,由于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是一、两个孩子,学生在家中受到全家人的宠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不利于孩子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仅通过为数不多的几节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配合语文等学科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在德育工作中,利用语文学科,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能够使学生通过课文的内容学习和拓展,有效地提高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语文视角下引入德育的意义

第一,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表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引入德育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表现。我国的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作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中指出在小学教育中,不再局限于文化成绩考核一项内容,而是通过结合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进行全方位考察。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程知识讲解,而是以教材为基础,对学生的综合素养、道德品质进行培养和引导。通过语文的教学,不断完善学生个人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表现。

第二,培养全面人才的切实表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单一化,更加倾向于综合性应用人才的培养。为了避免出现个人拜金以及享乐主义等负面思想情绪,应从小开始对人才进行培养和引导。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切实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能够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使学生在无形当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全面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学生个体综合发展的具体表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主要是指五、六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好处于青春期的前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品行。为了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误入歧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内容等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心态,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得到综合发展。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学生个体综合发展的具体表现,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语文视角下渗透德育的方法

第一,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正确引导。例如,在五年级《落花生》一课中,教师通过采取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通过分析父亲的话,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深刻把握作者想要告诉同学们的人生哲理,使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像花生一样做个默默无闻、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指导,有效提高德育效率,让班级管理得到更有效的优化。

第二,通过作文和阅读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为提高班级德育工作效率,使班级管理得到优化,在语文视角下,通过作文和阅读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采取作文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利用阅读进行教学,促进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作文和书籍,从中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正面有积极性相关的文章,提高学生的正义感和综合素养能力。例如,在作文教学中,通过以“感恩”为话题进行自主创作,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恩思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情感舒展,从而提高德育教学工作效率。

第三,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素质教育逐渐替代传统的应试教育,在教学工作中,学生的成绩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考核标准。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通过引入德育,利用实践教育等方式能够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使学生能够朝着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成为真正的“三好学生”。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让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强化。例如,在五年级的《军神》一课学习中,能够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拜之情,借助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到烈士园进行祭拜和掃墓,通过在实际生活中讲解英雄事迹,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班级管理的同时,需要密切与各个学科相互联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结合语文课程进行德育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表现,是培养全面人才的切实表现,也是学生个体综合发展的具体表现。在语文视角下渗透德育思想、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通过作文和阅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结合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及班级管理等,这些更加有效地提高和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品质,能够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深刻掌握相关的德育知识,使学生的三观和道德品质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提升班级管理效率,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晓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J].学周刊,2020(18):79-80.

[2]刘静.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J].才智,2020(15):118.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