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对策分析,探究整本书阅读

2020-07-17 16:17陈爱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8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整本书教学方式

陈爱萍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整本书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本文将从环境、方式和评价三个方面来综合分析探究小学语文中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对策。

一、创设合适环境,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

第一,创设兴味盎然的教学环境。要为学生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环境,而不能以布置教学任务,为学生增加负担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作为一名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的,并且对于一些陌生的奇特的事物有很强的探索、了解的欲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昆虫备忘录》时,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绘本或者科普的图片等多媒体教学素材,来提升学生对这篇课文内容的兴趣。可以在讲《复眼》时,为学生准备标注出来了复眼部位的昆虫的图片,使学生明白复眼在什么部位,同时准备比较清晰的复眼图片,让学生了解复眼是什么样子的。另外,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可以这样做:教师在发现学生的兴趣被提起来后,可以问:“大家还想不想了解更多的昆虫的知识呀?”这时候,学生很容易就会回答“想”。接着教师就可以说:“大家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昆虫的知识,可以去读一读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里面写了很多有趣的昆虫,例如……”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推荐的读物内容,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这本书上。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后去翻看教师推荐的读物,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从而开始整本书阅读。

第二,使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因为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的《海底世界》时,这是一篇简单介绍海底的生物与环境的课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可以在课堂的最后准备一些科普海底世界的多媒体小视频,在讲解完《海底世界》这篇课文的时候,播放这些小视频,在学生看得较为投入的时候终止。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提问:“大家觉得这样的海底世界好不好看啊?”学生回答后,教师就可以接着说:“这只是海洋的一小部分,海洋还有许多神奇的生物和景观,如……”举出一些视频中没有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到教师身上。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这本书,这一过程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这本书里还有更多更精彩的东西。这种间接的方式能够使得学生产生一种自信,让学生认为是自己爱读书,而不是教师给自己布置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环境。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班级环境能够营造一个优秀的学习氛围,作为新课改下的一名教师,不能忽视了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纸的发明》时,这是一篇简单介绍我国古代造纸术发明的课文。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然后,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发明发现,或者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述自己对于某一种发明发现的了解,再进行评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提供多种方式,助力学生整本书阅读

第一,“自主探究合作”的小组方式。“自主探究合作”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某些具有探究性的知识或问题来开展合作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阅读《成语故事精选》《智慧故事精选》和《神话故事精选》三本课外读物,为学生布置任务:了解每本读物讲述的故事的内容。但是,在学生完成的时候,教师还是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读物的内容。比如,当学生讲完一个《夸父逐日》大概内容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喜不喜欢夸父,为什么?”等到学生说了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的看法是夸父的志向很伟大,但是有些不自量力,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更深层次的道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问题探究意识、团结协作意识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等,能够显著地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第二,优化课堂活动方式。教师还可以采取课堂活动的方式,来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果。传统的整本书阅读往往没有太大的效果,很大原因是因为学生感觉读了书没有什么作用,同学之间大多数情况是一起做游戏,很少交流读书心得,而老师也不太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推荐了课外读物后,告诉学生,在之后的某节课会进行这本课外读物的课堂活动。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时,这一单元主要讲了奇妙的想象。对于奇妙的幻想,教师可以在这一部分推荐学生阅读《吹牛大王历险记》。然后在后面举行活动课堂时,教师可以用《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本书的内容引入。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看完《吹牛大王历险记》后,想成为里面的男爵吗?如果不想,那你们想成为里面的谁?”利用学生刚刚看完,印象深刻且急切交流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让几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可以提问:“如果让你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探险的地方,你们希望去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探险啊?”等学生表达了自己各种各样的想法之后,可以为学生推荐一本与其相似的课外读物,或者对其鼓励。这样的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投入,注意力更加集中,而通过每个人的不同的看法的表达,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书中的内容的理解,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第三,基于目标内容推荐书目方式。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不能脱离正常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与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地达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的目的。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大自然中的生灵,第四单元介绍了大自然中一些生物的奇妙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昆虫记》《生物王国》《走进自然》等科普类课外读物;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第八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幽默的小故事,第五单元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推荐《伊索寓言》《成语故事精选》《骑鹅旅行记》等故事类课外读物;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教师可以推荐《上下五千年》《科学发现》等文化教育或者科学普及类的读物;第六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品质,教师可以推荐《淘气包艾米尔》《做人的故事》等教育故事类的读物;第七单元讲述了世界的奇妙,教师可以推薦《海底两万里》等科普故事类课外读物。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不同,教学任务不同,设计不同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这样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三、进行多元评价,鼓励持续整本书阅读

对于学生而言,经常出现无法完整的读完一本书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读书的意义不明确,直白地讲就是学生从自身读书的感觉出发,并没有感觉到读书对自己产生了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时,一定要对学生阅读的结果进行检验,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作用。以《神话故事精选》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推荐了课外读物《神话故事精选》,但对于学生到底是否对整本书进行了阅读,教师无从知晓。教师可以在单元内容结束的时候,组织学生举办一次类似于主题为《神话故事精选·我心目中的英雄》的演讲比赛,让学生进行即兴的演讲来考察学生的阅读情况。为了能够更好地、更加全面地进行考察,教师还可以以小测验的方式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获得演讲资格,并对获取演讲资格的学生和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这种通过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评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同于教材中的单篇文章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并结合传统的教学技巧或方式,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敏.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才智,2020(12):144.

[2]黄慧颖.部编本教材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思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02):126.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整本书教学方式
《论语》整本书阅读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