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2020-07-18 15:40郑旭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玩乐学具表象

郑旭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尤其是对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来说,他对所学知识有无兴趣,将直接关系到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小学低段的数学老师来说,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 带着问题去“玩”,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积极创设有趣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在玩乐中探究新知,也正好符合了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動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二、巧用学具,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增强合作意识从而理解数学算理

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玩中学,就可以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让学生在“玩”中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往往都抱着要试一试的欲望。那么要引起学生发自内心的求知欲,首先必须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游戏玩乐中质疑,唤起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以及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着创造的动力及空间,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快乐,通过自己的努力揭示了知识的奥秘,探索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总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他们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精心的创设情境,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从而激起学好数学的愿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每个小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猜你喜欢
玩乐学具表象
窗前
表与里
表与里
特别的玩乐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透过表象看公式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最享受的玩乐
台北玩乐 散步地图
表象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