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初中留守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2020-07-18 15:40朱玲利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监护人行为习惯青少年

朱玲利

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留守儿童还是很多的。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细心和耐心去对待的。我们应把农村青少年时时放在心上,处处关注他们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坚持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健康向上、茁壮地成长。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形成的关键,就是善于把间接学习兴趣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如果做到了这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把学习当做满足心理需要的极大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在课堂上采用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好奇心的授课方式,持续激发和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情激趣、以奇激趣、以疑激趣、以新激趣、以趣激趣等方法,以最精练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学习状态,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

(2)养成“多思”、“善问”习惯。“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怎样才能提高自己。“大胆质疑”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二、关注留守青少年的心里健康

对留守青少年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对留守青少年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关住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青少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因感情上无法和父母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性格相对内向、自卑、敏感,情感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因父母在物质上过分放任或临时监护人娇宠溺爱,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这类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

三、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绝大部分代监护人注重关注"留守"青少年的吃、住、安全,忽视情感交流沟通,使留守青少年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出现学习不认真,做作业粗心,玩就随心所欲。学习思想随波逐流,跟好的同学就学好,跟不好的同学就学坏等问题。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学校要通过一些活动有针对性的转变监护人家教理念和方法,帮助监护人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代监护人的素质,增强代监护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其明了家庭也要重视"留守"孩子的情商教育,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注重全面的教育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性格、品质,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猜你喜欢
监护人行为习惯青少年
为养老如何自行选定日后监护人
选择意定监护人,为养老未雨绸缪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School Admission择校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