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习生物

2020-07-18 15:40王丽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诱饵生物学营养

王丽

由于大多数学生学习脱离生活,学生只在课堂、学校对科学内容有认知,离开课堂、学校便不能使用生物科学解决生活问题,学习没有持久性和终身性。建议学生将生物学习贯穿于平时生活中。

一、从亲身体验出发,让生物学走进生活,走出课堂

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心理上来说,人们倾向于对与自己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事件、活动感兴趣,对于自己充当角色的活动会更加投入,因此教学中重视学生参与,让学生从自身体验中去感知、联想,使他们在参与中发展和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如在学“消化与吸收”后关注“合理营养”过程中,从一日三餐入手,让学生说说最爱吃的菜和自己认为最有营养的菜开始谈谈对营养的看法和认識。在小组讨论合作、设计营养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分析各类食物分别在哪里消化、哪里吸收、哪里利用,并以靠见常吃的淀粉为例进行简单说明,然后深入到生活实际中,开展对照现实生活中自己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良方案的活动。这不仅让学生充分化吸收了营养的相关知识,还提高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用观察和实验来引导,端正生物科学态度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实验教学,学生回答生物问题时往往是脱口而出,不讲实证、逻辑,不考虑科学依据。故要常引导学生科学问题靠证据和逻辑来回答,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证据,通过逻辑推理作出解释。如学习植物蒸腾作用时,讲到森林调节气候的原理,课堂让学生用干燥塑料袋罩紧一株菊花上方,过一段时间,学生观察到塑料袋内出现水雾。通过这一实验指导,学生加深对蒸腾作用的理解。这时用动画方式引导学生把森林与气候关系连贯起来:一草一木构成森林,成片森林蒸腾作用产生大量水分,汇集到天空形成云雾,大量云雾聚集形成乌云,乌云碰击形成雨滴降落下来,这样抽象知识体化,降低了对森林调节气候原理的理解难度于此趁热打铁,提出植物是怎样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学生顺理便会考虑从观察叶片的结构着手。这种通过亲身实验观察书本知识与有关实际结合起来的方法,培在了学生环保意识、还能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生活问题作出解释的能力。

三、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巧设诱饵,用生物学解释生活学习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单独从陈述生物学理论,再到实验探究,学生会感觉枯燥,学习无兴趣,若从学生生活实候中选取司空见惯的实际事物来抛出诱饵,会使学生恍然大悟,倍感主协生活联系之紧密。在种子的萌发一节中,课前也抛出“早春播种为什么塑料薄膜覆盖地面?种子存储为什么要晾晒?”的诱饵,然后在实验进行探究、验证。

四、以解决生活问题为学习动机,获得生物学知识生物学是自然科学六人基础学科之一。他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激发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如在学“人的生殖”时,可你知道雌雄麻雀生殖器官有何不同,是什么维持的性别差异?问题提升得到升华,同时还能形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在学习寻找帮助的习惯。

在生活中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诱饵生物学营养
险恶之人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多看一眼都不行
眼睛需要营养吗
蔬菜与营养
蔬菜与营养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
更多的奶酪,更多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