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视域下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研究

2020-07-18 15:58田阳徐晶晶童莉莉黄荣怀
电化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信息素养互联网

田阳 徐晶晶 童莉莉 黄荣怀

[摘   要] “互联网+教育”是推动教育变革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互联网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但这要求中小学校长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校管理的能力。开展相关培训是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基于对 “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调查分析,通过基于设计的研究活动,开展云南怒江州、四川凉山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研究。遵循可适性、设计性、调节性和总结性原则,构建了中小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模式整体架构,以期为今后的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培训提供参考,助力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三区三州; 中小学校长; 信息素养; 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田阳(1988—),男,黑龙江勃利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互联网教育应用、学习与社会交互研究。E-mail:tianyang001@yeah.net。

一、引   言

国家高度重视“三区三州”的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专门提出针对“三区三州”的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1]。有研究证明,促进信息素养提升是有效缓解数字鸿沟的方式之一[2]。中小学校长是学校里的领导者、表率者、决策者,在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校长在思想层面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推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等层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在信息化建設行动上意识到哪些技术是必需的、哪些技术是辅助的、哪些技术是可有可无的,从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各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通过调研走访“三区三州”中小学,摸底校长和教师的信息素养基本情况,开展基于设计的研究,总结针对“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提升方法,以期中小学校长能在今后的学校工作中让信息技术发挥它的优势,使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有力推手。

二、“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评价与提升模式设计

(一)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1974年美国前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公开提出的,并将其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3]。这一概念得到了图书情报学界的重视,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989年重新定义了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是个体必须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有能力去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4]。信息素养包含知识和技能[5]。因此,信息素养即为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要求个体在伦理道德框架下有意识地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相关的知识,实现能力的提升。

信息素养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对于教育领域的管理者尤为重要。中小学校长负责行政管理、教师培训、学校建设等重要责任,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因此,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不仅要体现出信息素养应有的维度(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安全),还要体现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这对中小学校长自身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评价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十分重视信息素养这一议题,于2003年和2005年分别发布了《布拉格宣言》和《亚历山大宣言》,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人类应具有的能力,即运用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效益、信息协作、信息免疫八种能力[6]。北美地区的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美国高等教育图书研究协会等近年来先后制定了信息素养的评价框架和标准[7]。综合来看,他们主要关注信息知识、信息评价、信息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管理、信息交流、信息创造、信息意识、信息伦理、信息需求十个方面。基于此,本研究将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归纳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安全、信息化领导力五个方面(如图1所示)。

研究团队对“三区三州”中的云南省怒江州、四川省凉山州的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情况做了调研,向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校长发放调研问卷。组织九位专家基于信息素养的五个评价模块对中小学校长填写的问卷进行评价打分,最终将九位专家的平均分作为这两个地区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基本现状的反映(见表1)。通过调研发现,这两个地区的中小学校长获取信息(教育信息化)的渠道主要是电视媒体、参加培训、社交网络、图书报纸等。从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各维度得分情况看,信息意识和信息安全方面较高,信息能力和信息化领导力相对薄弱,信息知识情况较为复杂,尤其是整合分析和创新应用表现不足。综上所述,“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在信息知识、信息化领导力、信息能力三个方面表现欠佳,主要体现在分析整合、创新应用、信息表达、组织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些方面有待提升。

      (三)“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模式初步设计

中小学校长本身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但是他们在运用、管控、调节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会给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成效带来影响。培训能在短期内促进中小学校长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和对技术理念的深度理解[8]。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应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两个方面,这是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9]。培训过程一般为培训前调研基本情况、设计培训方案、按照培训目标实施培训方案、进行总结和评价[10]。

考虑到区域的差异性,“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培训的前期评估、制订方案、培训实施、总结与反馈等环节均不能照搬传统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重新设计,并且应结合当前教育信息化2.0的基本要求。在前期评估环节,用问卷测试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测试,及时发现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差异性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前期调研,云南省怒江州和四川省凉山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中的信息知识、信息化领导力、信息能力相对薄弱,有待提升。本次培训设计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强化设计,如在专家授课和互动过程中增加这些方面的知识与训练。

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培训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如图2所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成效[11]。线上培训采用直播和社会交互促进学习,线下培训主要是通过有针对性的选聘专家授课和培训后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针对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活动设计、分组设计,改进评价方式,促进有成效的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打破传统培训中单纯讲授和仅有现场互动的模式,改为线上、线下互动相融合,配套班主任、专职辅导员、助教、各小组组长共同组织培训活动,在线上、线下两个课堂交替的过程中,把全体培训学员、教师、班主任、专职辅导员、助教均纳入群组中进行沟通与互动。群组建设主要分为主社群和分群组两个部分,主社群主要进行启发调动、案例分享、资源分享等活动,分群组主要进行情感调节、协作任务、社会交往等活动。总结与反馈方面,主要进行培训过程分析,并在各小组汇报的时候采用专家点评的方式强化学习结果,并要求学习者提交学习心得,以及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基于设计的研究是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迭代与修订,指导具体的实践,开展相关研究工作[12]。基于设计的研究能有效实现模式的提炼和方法的形成,这种研究是基于实践活动而进行的,可操作性较强[13]。通过对基于调查的设计方案进行实践应用,不断分析应用过程中的问题,逐步迭代和修改,最终形成一个可行性较强的模式或方法[14]。

(二)评价方法

两次培训分别由云南省怒江州和四川省凉山州教育局选派来自州、县、乡镇、村的中小学校长参加现场培训。

为接受培训的校长们布置培训作业,题目为“信息化如何促进学校发展”,要求作业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并制作 PPT 展示成果。汇报的PPT内容包括概念辨析、背景分析、SWOT分析、信息化价值和意义、信息化促进学校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路径等。各小组进行现场汇报,每个小组汇报时间不超过5 分钟。所有作业由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

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在研究过程中将两个地区的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水平标准化后,认为存在趋同倾向,这有利于后面的培训设计和研究的有效进行。研究过程分为两次迭代,分别实施了前期评估、制订方案、培训实施、总结与反馈等环节。

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要求,设计了专门针对分组汇报的评价量表(见表2),由评审专家进行打分,然后根据评价结果评估此次培训的效果,并根据此前提出的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如图1所示)评价中小学校长的信息素养提升情况。

四、研究的实施与模式修订

(一)第一轮组织与实施

1. 培训设计与实施

培训共设计了七个主题,分别对应信息化领导力、信息能力、信息安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五个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维度,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两次强化学习以及作业辅导。其中,两次强化学习采用线上授课模式,由专家、助教、专职辅导员共同组织。

本轮培训活动总共对120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授课,分成15个小组,每组8人。整个培训活动为期4天,每天涉及两个主题和培训后作业辅导,中小学校长均全程参加学习。

2. 总结反馈

在满意度调查过程中,中小学校长认为本次培训给他们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有利于帮助他们今后开展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从中小学校长的学习心得可以看出,他们认为使用信息技术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的开展、有必要革新教学观念、要有接受新事物的心态等(如图3所示)。

      根据培训收集到的作業和学习心得,聘请相关专家对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进行了评价,整体来看,培训后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各维度得分比培训前得分均有所上升,信息化领导力的平均分为76.9,信息能力平均分为79.7,信息安全平均分85.6,信息意识平均分为83.1,信息知识平均分为69.6。其中,信息安全和信息意识的得分上升幅度不大,属于略微上升;信息化领导力、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三个方面的得分提升相对较多。信息化领导力方面,组织建设和执行管理得分较低;信息能力方面,信息表达和终身学习均得分较低;信息知识方面,分析整合和创新应用得分较低。本轮培训共有15个小组参与,并由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由专家对小组作业进行点评和评分。培训后,各小组的基础知识得分较高,创新应用得分最低,信息技术使用方面得分居中。

3. 培训模式修订

经过第一轮培训后,中小学校长的信息素养在信息化领导力、信息能力、信息知识方面都有提升,而信息安全和信息意识提升不大,这符合预期要求。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信息化领导力、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三个方面较为薄弱,于是在制订方案的时候,过多地强调了薄弱环节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发现,前期调研如果能将需求调研和素养测评更细化一些,会对后面的方案制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评价,培训过程中主社群和分群组不存在较为强烈的互动关系,但是两个社群都发挥了作用,并能促进各小组有效协同,因此,需要纠正主社群和分群组的关系。

(二)第二轮组织与实施

1. 培训设计与实施

本轮培训共设置了五个主题,分别对应信息化领导力、信息能力、信息安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五个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维度,并设计了作业辅导。本轮取消了强化学习模块,实际是将其融合到了作业辅导当中。针对学习者信息素养中得分较高的部分,采用灵活的线上培训模式。

本轮培训活动总共对120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授课,分成12个小组。整个培训活动为期3天,中小学校长均能全程参加学习。

2. 总结反馈

对本轮培训的中小学校长学习心得进行词频分析(如图4所示),从学习心得可以看出,他们认为使用信息技术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信息技术能促进他们在学校管理和教学观念上发生变化、有利于实现对学习资源的整合等。

      第二轮培训的调查材料和学习心得经过专家评审打分,信息化领导力的平均分为77.4,信息能力平均分为79.4,信息安全平均分85.9,信息意识平均分为83.5,信息知识平均分为70.3。其中,信息化领导力、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安全得分均略微提升,各维度下的具体指标有略微变化。本轮培训共有12个小组参与,由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专家对小组作业进行点评和评分。经过培训后,各小组的创新应用和信息技术应用两个维度得分提升较大。

3. 培训模式修订

经过第一轮培训后的修改,培训模式在第二轮培训过程中基本稳定,该模式能对信息化领导力、信息能力、信息知识起到有效的提升作用,促进中小学校长在沟通交流、执行管理、信息表达、终身学习、分析整合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尤其是在第二轮小组汇报过程中,各小组的信息化表达、分析整合、终身学习方面等都得到了提升,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并能有效地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信息化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第二轮培训尝试,模式基本稳定,并能在培训过程中发挥出预期的效果。

五、“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模式的提出

中小学校长是基础教育阶段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培训手段以及常态化的沟通交流和经验共享,是未来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的主要方式之一。“三区三州”的区域地理位置特殊且少数民族居多,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是一个复杂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多方协调、多角度思考来促进他们的信息素养提升。培训不仅要依托政府的政策支持,还要多种社会力量的参与方能施行。

(一)“三区三州”中小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模式应遵循的原則

“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培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前期评估到总结反馈,整个流程都有着内在运行机理和可遵循的原则。

1. 可适性原则

可适性原则强调培训工作能良好地匹配培训对象的需求和能力,以及符合“三区三州”的实际情况。应调研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民族、地理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当地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的可能路径和影响因素。“三区三州”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地区,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差异较大,通过调研分析和测评,以及相关专家评估,才能判断具体情况。因此,组织专家进行调研,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当地中小学的发展情况,以及校长的背景、信息素养水平,对当地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需求进行研判,结合专家组的评估意见制订当地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的可能路径和方式。

2. 设计性原则

设计性原则强调针对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培训的组织、课程开发、专家选聘、社会交互、网络直播、学习评价等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确保培训一方面能够发挥功效,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具有美学特征,体现出较强的舒适性。组织好一次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培训,必须有着完备的方案和先进的培训理念,尤其是“三区三州”地区情况较为复杂,信息化水平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同一区域内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能获取的资源相对较少。设计方案时,一方面要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信息素养培训,另一方面要给当地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技术和理念,这就要求通过适切的设计将新技术、新理念以培训的形式巧妙地让中小学校长内化吸收。

3. 调节性原则

调节性原则强调在培训过程中应对突发情况和此前未预见的情况时,能根据内部组织协调和可控变量调节相关主体关系,以达到预期目标。“三区三州”有着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特征,这给组织培训带来一定挑战,尊重当地文化和民族习俗也成了培训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培训的实施有着多变性。培训实施是依托于网络技术和现场培训进行的,事先的预案设计和调节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培训。

4. 总结性原则

总结性原则强调对培训本身和被培训者的培训习得进行评价。培训的总结和反馈是保证培训有效进行的基础。通过总结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有利于今后开展相关培训,也有利于常态化服务“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的信息素养提升。通过中小学校长的学习心得分析,有利于持续推进培训质量的提升。

(二)“三区三州”中小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模式整体架构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是符合“三区三州”教育实情的,这些地区由于师资资源不足,已经尝试开展“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探索,并在一些中小学进行了尝试[15]。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模式主要根据相关设计理念和原则,在前期评估、制订方案、培训实施、总结反馈四个方面都做了深入的思考。

通过两轮迭代,提升模式做了相应的调整(如图5所示)。前期评估是确保培训能顺利进行的第一步,主要进行需求调研、能力测评、专家评价,通过系列的活动来评估采用什么办法支持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培训的进行。制订方案,本模式采用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培训过程中的在线直播直接连接最优质的资源,并鼓励中小学校长进行广泛的社会交互活动;线下培训由于受地理、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专家选聘是第一要务,要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切题性,此外线下培训时间短、授课内容多,组织作业辅导是一种有效促进学习的方式。培训实施注重群组互动,通过构建主社群和分群组,促进线上、线下两个课堂的有效交互和融合,并安排好班主任、助教、专职辅导员、小组长积极组织交流互动,邀请授课专家入群交流。通过构建社群,有利于实现培训后常态化的交流沟通和经验分享。总结反馈,过程性分析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专家点评小组汇报,综合评估中小学校长的学习心得和满意度调查,及时找到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中小学校长快速提升。

      中小學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可持续的、稳定的社群供给信息素养提升的资源可作为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的一种途径。他们通过社群与专家、学习者等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有利于启发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案例和资源分享。此外,社群的建立能有利于帮助中小学校长获取社会交互的渠道,以及进行与信息素养有关的情感互动。线下授课更多的是带给他们理念和方法,而长期的网络社群交互有利于中小学校长逐渐提升其信息素养。

本研究尝试通过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探究“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模式,经历两轮培训后,该模式得到了一定的迭代,并发挥了初步效用。由于信息素养是由多个维度组成的,其中,信息化领导力和信息知识更不是短期所能获得的,需要经过长期持续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尝试构建社群,通过持续的学习资源供给和经验交流及定期研讨,以期促进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提升。

六、结   语

“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议题,需投入更多的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短期培训活动,以及以网络社群的形式建立学习者之间长期交流的机制,形成分享经验、分享资源、分享案例的学习共同体,定期组织中小学校长召开信息素养提升研讨会,均有利于促进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2018-04-13)[2018-04-1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 冯仰存,任友群.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育扶智:消除三层鸿沟,阻断贫困传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三[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4):20-26.

[3] 张倩苇.信息素养与成人教育培训[J].开放教育研究,2000(5):30-33.

[4] 罗玛,王祖浩.基于ISM与AHP的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4):5-11,25.

[5] CHARLES R,MC CLURE.Network literacy:a role for libraries?[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1994(3):115-125.

[6] 钟志贤.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演进与标准[J].中国远程教育,2013(8):21-29,95.

[7] 李毅,何莎薇,邱兰欢,等.北美地区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现状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8(8):67-72.

[8] 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20-21.

[9] 褚宏启.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改革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6):41-46.

[10] 林森.中小学校长培训“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7(5):93-96.

[11] 田阳,杜静,黄荣怀.面向混合学习的学习与社交协同策略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5):8-14.

[12] WANG F,HANNAFIN M J. Design-bas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2005,53(4):5-23,7.

[13] 郑旭东,杨九民.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创新的艰难之旅——安·布朗和阿伦·柯林斯的贡献及“基于设计的研究”的缘起、内涵与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1):54-59.

[14] 俞树煜,聂胜欣,王国华.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一项基于设计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10):49-56.

[15] 王继新,施枫,吴秀圆.“互联网+”教学点:新城镇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6(1):86-94.

[Abstract] "Internet +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educational reform. Through the Internet,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can be promoted,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basic education. However, this requires a high level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chool management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in "three districts and three states", a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in Nujiang Prefecture in Yunnan Province and Liangshan Prefec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is conducted through design-based research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adaptability, designability, adjustability and summation,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improvement model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principals is constructed,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future information literacy enhancement training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facilita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Keywords] Internet + Education; Three Districts and Three Stat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Information Literacy; Balanced Education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信息素养互联网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