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现实指导研究

2020-07-20 03:23石颜阁
学理论·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内涵

石颜阁

摘 要: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又是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实践的创新,该论述给予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以重要指导。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为着眼点,以加强民族团结为着力点,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民族工作做扎实,铸牢人民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取民心加强民族团结,把党的顶层设计贯彻落实到民族地区发展的方方面面,使顶层设计落地生根,因地制宜探索民族地区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民族工作论述;内涵;现实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民族工作座谈会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老乡的回信、对民族群众探访等活动,都彰显了他心系群众、关心民族问题、注重民族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地区发展做了战略部署,对民族地区发展做了顶层设计。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给我国现实的民族工作以重要指导。

一、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秉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我国民族实际工作为依据,高瞻远瞩地发展创新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该论述主要包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理论,坚持“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2]理论,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理论。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思想基礎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既古老又创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实体存在着是那么古老,中华民族自秦统一中国就有相对完整的国家形态。近代,在民族危亡之时,梁启超首次提出并运用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团结一致避免了亡国灭种,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展示着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团结和睿智。新中国成立今,中华民族一直是以一个命运共同体存在着,以一个利益共同体发展着,以一个责任共同体承担着世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崭新的概念,其逐渐成为政治概念,这是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

(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核心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理论,既基础又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3]。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没有稳定就无从谈发展,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把民族团结比喻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把民族团结提升到了关乎各族人民生命的高度,把民族团结工作摆到民族工作的核心位置,这是理论的提升,也是实践经验的凝练。

(三)“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工作的主题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既稳妥又有效,是民族工作的主题。“要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的主题,这是国家发展、民族发展进步的迫切需要”[4]。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由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5]。共同团结奋斗是中华各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团结造就辉煌盛世,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6]。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团结的主题,是解决我国所有民族问题的关键,经济发展得好,人们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丰富,才会有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需要,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二、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对民族工作的现实指导

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给予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现实指导。要做好新时代现实的民族工作,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的着眼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从大局着眼,从小处着手,高瞻远瞩对我国民族工作做出顶层设计,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审视我国民族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着眼点,在现实的民族工作中不可或缺。

第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着眼点,首先要着眼于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牢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民族工作的基础,是我们的“家底”,也是中华民族的财富,中国共产党要做好民族工作,必须从高处着眼,从小处下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国情意识和“家底”意识,不断增强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身份认同和对国家认同,打牢共同体的思想政治基础。

第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着眼点,核心是着眼于“五个认同”。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意识。“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之本,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前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基础,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必然要求。把“五个认同”贯彻落实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铸牢。

第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着眼点,途径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生产实践的交流互鉴,文化的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途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生产实践和文化交流让各民族情感共鸣。中国历史,悠悠几千年,各民族在生产实践中交流互鉴,在交往交流中,感情相依,血脉相连,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中融为一个共同体。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交融中,增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要以加强民族团结为民族工作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理论把新时代新形势加强民族团结重要性准确寓意其中,加强民族团结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着力点。

第一,以加强民族团结为民族工作的着力点,首先是认识民族关系的主流。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留给新时代的民族事业总体局面是和谐稳定的。各民族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虽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不法分子企图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那是逆流;极个别民族地区发生过民族隔阂现象,那是支流,“三和”已经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主流地位不可逆转。“逆流阻挡不了潮流,支流改变不了主流。我们要看到我国总体和谐稳定的格局没有变,中华民族团结稳定的大势没有变。”[1]这也是“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基础所在。我们要认清主流,及时处理问题支流,坚决打击逆流,加强民族团结。

第二,以加强民族团结为民族工作的着力点,关键是要争取民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理论,强调做民族工作要从民族团结着手,搞好民族关系最关键的是争取民心,民心是民族工作中最大的政治。争取民心,首先,走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应把握好这一政治优势,深入群众,加强交流。其次,做民族工作要把工作落实在平时,把工夫下到交友和交心上。让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感受到关怀和包容,体会到亲情,要着眼各民族群众所思所盼。在民族群众上学参军、婚丧嫁娶、疾病灾害等重要事情上、在生产经营、重大节日活动上,将心比心同其共乐或予以帮助缓解疾苦。在民族群众日常生活工作中常走常问,在经常走动交往中争取民心。

第三,以加强民族团结为民族工作的着力点,途径是创建民族活动宣传法律政策,网下网上齐抓共管。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关系要想方设法向所有民众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民族政策。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民族隔阂事件,多为不懂法律不解政策。这启示我们要深入群众,做好宣传工作,宣传还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创建民族活动,可以在结亲帮扶,在“走亲串友”中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民族政策,在网络空间发布信息,在网站发布小故事、案例等借以宣传法律法规政策。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开展远程国语学习活动,开展网络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创建民族活动要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相结合,在各族群众共同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创建各种交往交流活动。

(三)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为各族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目标,我国临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民族必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我党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首先要认清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中西部和东部差异、民族地区差异都存在。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民族地区事实上的发展短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民族地区不小康,全国小康不全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全国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确保“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明确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我们要认清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关键要让顶层设计落地生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忘记民族地区,在很多国际化的宏伟蓝图中都把民族地区绘入其中。在促进全国发展的顶层设计中也没有忘记民族地区,如全面深化改革,主张向西开放,具体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在民族地区建经济特区,我国最西的民族城市喀什经济特区。启动全国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如援藏、援疆。只有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才会有“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所以民族地區的繁荣发展关键必须让顶层设计落地生根。

第三,“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途径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要“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地区面临的诸多特殊制约,短期内难以改变,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抓住民族地区的发展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探索出发展的新路子。民族地区可以乘“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快车,把对口援助与本民族本地区的奋斗统一起来,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边疆地区要做到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本区经济发展。民族地区可以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工业,也可以根据本区特色发展农业。如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地区,不必强调种植业,可以科学合理地发展牧业;适合特色农作物生长的民族地区不必强调种植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也是创造财富的有效途径。“共同繁荣发展”就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发展经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地区发展新路子。

三、结语

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给予新时代民族工作以现实指导。其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理论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理论,这些分别成为我们民族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照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工作重要论述,我们在民族工作中必须把工作做得扎实,全心全意铸牢人民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取民心加强民族团结,把党的顶层设计贯彻落实到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路子。我们要顺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日报,2017-10-28.

[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习近平.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M].新华网.2017-3-11.

[4]国务院研究室编写组编.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习近平.习近平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5-10-01(1).

[6]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1).

猜你喜欢
内涵
党内法规研究中的概念:内涵辨析、体系构建与重要价值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落实路径
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人体大探索
实施和雅教育 深耕内涵发展——以莆田市荔城区梅峰小学为例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旧书里的创意世界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