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原不动 白云自去来

2020-07-20 16:15李凡伟
名家名作 2020年3期
关键词:章法水墨笔墨

李凡伟

“人之出生,未能言语,即分黑白。黑白者,色相之本真。”中国水墨黑白分明,显发本真,故能从者寡。又“图画丹青,本原天造,准绳规矩,类属为人。”足见水墨一事,根本在人;人假天工,巧心成之。故画家笔底山水意境之深浅品味之高下,全在画家当下一心。画家曹仲生先生,久居毓秀终南,心性恬淡,素朴自然。其笔下山水如其心性,素朴恬淡,意趣自然。

古人学画,必有师授,今人亦不出此。曹仲生先生师从张振学先生。张振学先生技纯德厚,情怀悲悯。传学生曹仲生技法则以承古为主,鼓励创新;化性则以先贤为楷模,身体力行,重在熏染。在他的笔墨之下,案头短语之中常常可见他对学生的教化透过文字娓娓道出:“作品品质的高下在诗性的有无多寡,达不到心手相应,不知道让自己的灵魂走出现实,独与大地相呼吸,丰富的内心世界何以能灵光再现。”先生所思并非多虑,没有灵光的艺术僵化且无生机。

而艺术本身则是“化抽象哲理为具体证悟”之事,是画家返璞归真后的灵光乍现。在佛即为参透生命之实相,在艺术则是生命性情在山水中的对应与消融。曹仲生先生则是一种艺术生命的脱透,是他艺术哲思内化成生命质地,由内而外,经过体践,而呈现出的另一种艺术风光一洗尽铅华,卓然而立。

卓然而立在曹仲生先生的作品中则表现为笔墨,上的言简意赅。清大家恽南田先生言:“画以简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烟寰翠黛,敛容而退矣。是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心存匡济,可遏人欲于横流者。”这简,在生活则恬淡自然,在心则生机盎然,在画则意境朗然。曹仲生先生化繁就简,洞彻生命自然艺术之本质,当下安立,一笔直趋。

正因此,才有了曹仲生先生筆下这山迥水潺、墨染林花、片片白云催犊返的家山生活,才有了这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密林深山,鹿鸣呦呦的和谐天真,才有了这主峰高耸、客山奔趋、烟村四五、柿树成林的天趣自然……这是曹仲生先生历经凡尘后的返璞归真,是铅华尽洗后的“情尽体露”。

王维《山水决》中言:“画道之中,水墨最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干里之景。”此决所言,在曹仲生先生之处则直趋笔底而跃然宣草直面观者。其大画浩然,山河壮阔;小画天真,不碍内观。《磨出一领雨》尺幅虽微,亦存大观。曹仲生先生恰到好处的布局,使整幅作品透千里之意。留白处泊一叶扁舟,观者思想随水流自然逝向远方,产生无限遐思。左上角留白的处理方式,在墨色的衬托之下,更显其白。黑山白光,一阴一阳,虚实自现,动静昭然。用墨上,则以焦墨勾勒冬树,泼墨意写远山,看似不经意的明黄与青绿随类隐赋,具象写意于一画中共生,清明清丽,受看耐观。

须知受看耐观,全在画家笔墨章法二者相宜。时郭熙有言:“画不以大小多说,必须注精以一之,不精则神不专,必神与俱成之。”后大成者黄宾虹先生历经所学亦自意:“夫惟画有章法,画之章法,重在笔墨,章法屡改,笔墨不移,不移者精神,屡改者面貌。”由此可见,章法笔墨体用分明。笔墨为体,章法为用。欲法尽其用,化一貌而为万象,则全在精神,全在画家精神世界对造化的对应与消融。这对应消融成则“游戏三昧”,败则“葛藤缠身”。所以,对画家来说,要得法尽其用,必经历一番苦寒,于造化中日磨月磨。这磨,于画家实在不易,若非曹仲生先生心简思纯,观四时以照内心,居深山而潜心笔端,“沿皴作点三千点”,又怎得今日这“点到山头气韵味”的笔底风光。

所谓“青山原不动,白云自去来”,唯有不动的心境,方可关照变动的万象。这万象,于曹仲生先生笔底,则扶摇为一种精神之美,呈现在他的水墨之上,成为美之源泉,济世清凉。正是赖画家此种寄情,透过其笔墨下的山水,我们方可超越时空与画家无隔,与山水无碍,温暖共鸣。而这,全在画家当下一心!

曹仲生简介:

曹仲生,2014年12月《艺术典藏》有多幅作品出版,作品《秦岭山庄》入选西部书画名家精品集,作品《衡山》参加西安美术馆优秀青年作品展。2014年3月在天朗美术馆举办八人展,2014年6月参加中国画院陕西分院年度展,2014年7月参加西安美术学院举行的全国巡回展,并参加玄奘法师圆寂1350周年画展等。《光明日报》和《艺术典藏》《陕西美术》《中华美术,盛世中华》等媒体专栏均有作品发表。

猜你喜欢
章法水墨笔墨
质地
水墨
水墨人物
多一分不平凡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笔墨厨神
当代水墨邀请展
章法教学之道
水墨谐趣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