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2020-07-21 08:14李游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运用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李游

摘要:小学德育教学组成中,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所具备的作用十分显著。然而,因各方面因素影响的缘故,小学生目前有程度不一的心理障碍存在,其自身健康成长受到一定影响。并提出了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期推动小学德育教学效率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9-0023-01

新课改之后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影响下,难以全面发挥素质教育的效果。而立足于小学教师亦或是学校层面而言,不但需要将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视,依托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德育教育效果与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1.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各项工作内容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德育主要表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的强化,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对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引导他们正确树立思想观念,确保其身心发展得以实现健康。

依据两者概念不难发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区别和联系存在。具体来说,教育内容方面基本一致,都是将学生心理活动作为主要关注对象,着重引导学生正确价值导向的树立;通过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在将学生心理状态全面掌握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以便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2.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策略

2.1 营造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

学生与班级相聚的时间十分长,学生处于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下,心理状态能够维持良好。而和谐班级心理环境的营造,具体可入手于下述两方面:一方面,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作为小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为频繁的人员之一,其言行举止能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故而,教师若想保障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就应当以身作则,从自身健康心理的保持做起。教师于日常生活和工作期间,需要重视自身人格的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感染学生。而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应对学生予以足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最大限度一视同仁,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予以关注的同时,也应对性格内向、犯有过错的学生予以同等的爱护,确保学生心理保持健康。同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坚持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

2.2 积极组织专题式班会活动。

小学阶段基本是由班级为单位组成的,班主任能够发挥显著的作用。所以,班主任需要深入探究、探索小学生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系列专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如主题班会的定期举办,依托班会活动将小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使其踊跃参与活动,将自身存在于心理方面的压力释放。同时,也可在游戏活动的组织下,通过学生间的配合,推动集体荣誉感的提升。此外,班主任也可将实践教育与课堂教育等两种活动有机结合,强化感恩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推动小学生抗压能力的提升。通过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学的深度融合,依托彼此相辅相成的关系,能够实现教育效果的显著提升。

2.3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实践。

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得人们逐渐提高了重视、关注教学实践的程度,大部分学校在对德育教育予以关注的同时,也逐渐将教学实践力度增强。通常而言,小学德育实践形式由共青团团队活动、德育主题会议等组成,而小学德育的实施手法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实践活动中最为常见。如依托学校德育活动“做文明、自信校园小主人”的召开,在班级内阻值“榜样在身边”、“礼仪伴我行”等德育实践活动。

2.4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学校、教师与家庭间协调配合的双教育、双成效模式,有利于教育效果与质量的显著提升。家庭能对小学生造成极为显著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具体情况如何,所造就的教育模范也会一致。因此,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将榜样的作用充分发挥,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发展。而学校在组织召开活动时,应当鼓励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如幸福家庭演讲会、校园亲子活动会等与亲子相关的活动等。学校在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之后,可将家庭合作的机会提供给他们,学生在与父母合作的活动中,对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爱能够有所感受,如此一来即可灌输相应的教育。

2.5 构建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作为小学生学习、生活重要区域的小学校园,其文化环境的优劣可对小学生各方各面的教育造成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外如是。小学校园相关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校园文化环境的打造,以更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目标,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小学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提升,为学生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强化奠定基础。并且,学校在升旗仪式的召开中,也能发挥弘扬爱国精神的作用,通过优秀人物表彰大会的召开,有利于学生健康、高尚理想目标的树立。

3.结语

小学德育教学开展期间,教师应当重视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在德育教育中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需站在社会、学校及家庭等多个层面,对学生性格养成予以着重关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并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剑.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J].北方文學:中,2016(3):186-186.

[2]郭文华.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149-149.

[3]王彩琴.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3):216.

猜你喜欢
教学运用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