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抗日烈士梁彦明诗集考辨*

2020-07-22 01:24邓骏捷
图书馆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诗题抄本诗集

邓骏捷

梁彦明(1885.7.22①-1942.12.29),字哲(一作喆)士,广东新会小岗乡人,是澳门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梁彦明早年毕业于南海师范学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以及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宣统元年(1909),梁彦明随父梁泰初由广州迁往澳门,后创立崇实学校,出任校长。崇实学校初时位于卖草地街四号二楼,生徒仅有19人。1926年开办中学于巴掌斜巷三号。

宣统二年(1909)四月,梁彦明认识了革命党人林直勉、朱执信,加入中国同盟会南方支部,追随孙中山参与革命活动。次年,梁彦明与同盟会员周岂凡、何进斗等在崇实校内创办“剪辫会”,以示坚决反清。此后,孙中山的历次革命起义和护法之役、讨逆(陈炯明)之役,梁彦明均有所支援。1920 年,梁彦明与刘雅觉神父(Jacob Luo)、刘君卉、冯秋雪等组织创立澳门教育会。刘雅觉任会长,刘君卉任评议长,梁彦明、冯秋雪、赵连城等任评议员[1]311[2]。1927年,梁彦明参与组织中国国民党澳门支部,任第一届常务委员[3-4]。历任澳门教育会会长、镜湖医院副主席、同善堂值理、中国国民党澳门支部常委、广东省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等职。

抗战爆发后,梁彦明在澳竭力推动救亡工作,协助成立济难会、公债会和救护团等,奔走呼号;更复秘密侦察敌伪行动,密告抗战当局。因守正不阿,致为敌伪所仇;他拒绝和不畏敌伪的劝降和恐吓,泰然无惧。终不幸于1942年12月24日晚在龙嵩街被枪手暗算受重伤,延至29日下午不治,终年58岁[5]9。梁彦明出殡之时,队伍途经日本领事馆,群众“均侧目缓步,切齿而行”“为彦公作会心无言之不平鸣”[6]11。抗战胜利后,梁彦明被国民政府誉为“澳门华侨殉难之第一人”②。另据《中山日报》报道,日本人泽荣作是日本在澳门的特务机关长,山口久美为其属下,他们收买了汉奸黄公杰等,组织密侦队,梁彦明即为他们所狙杀[7]。

综上可见,梁彦明无论在澳门政治史、教育史上,还是社会活动上,皆是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亦创作不少诗词作品,是当时澳门重要文学社团“雪社”的主要成员。

1 梁彦明的诗作与诗风

梁彦明性耽风雅,馀事作诗人。1925 年夏,他加盟冯秋雪、冯印雪兄弟等人组织的“雪社”,号卧雪,又号天台山人,与黄沛功、刘草衣、赵连城、周佩贤等联吟唱酬,合撰《雪社诗集》五种。梁彦明生于乱世,目睹民族危难、人民遭祸,他深怀悲愤,故诗词中充满着浓烈的忧患意识,从而形成了较沉郁的风格,于苍凉中又透着一股英气。梁彦明早期的一些诗作,虽是写景,但已不时流露出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关切。如《西湾观涛》[8]13其二云:

拍岸惊涛树杪过,

灵胥白马战蛟鼍。

澄清揽辔平生志,

沧海横流感慨多!

而后,梁彦明面对国势衰颓,日寇肆意侵华,内心无比愤慨。如《书事》[5]17云:

狺狺瘈狗吠西邻,

国势陵夷屈未伸。

鹑首赐秦怜帝醉,

此生深愧作文人。

他怒斥日本侵略者是狺狺狂吠的疯狗,恨不得痛击之而后快;同时,他又以自己乃一介书生,未能亲赴疆场杀敌为憾。可见其忧国情怀之深,报国壮志之切。

1939年7月7日,澳门同胞集会纪念抗战二周年。席上梁彦明赋诗赠诸同志[5]23-24云:

那堪烽火起芦沟,

抗战于今岁两周。

天地不仁伤喋血,

山河重整待从头。

艰危搘拄无双士,

勋业还期第一流。

胜利可能操左劵,

平倭各自有千秋。

在抗战初期的艰难岁月里,梁彦明对于抗日战争抱有必胜的信念。而梁彦明的抗日意志和信心,在其为《澳门中国青年救护团第一期学员毕业纪念刊》(1937)所撰的序中表达得最为清楚:

澳侨念抗战御侮,伤亡众多,爰有“中国青年救护团”之组织。……今且第一届团员结业,行将赴战区服务,倚装待发,以同学情谊,不可无文字志雪泥鸿爪也,故有纪念刊之作。编成,问序于余,余维当此寇深患亟,有军事学识者,当赴前线,杀敌致果;有政治学识者,当为政府策动抗战方略,统率丁壮,捍卫边圉;甚至工农劳作,当增厚战时生产,以充裕经济力量,使持久作战,籍收最后胜利之宏效;具救护学识者,尤当急赴战地工作,实践救死扶伤。如此,方符总动员之旨,而民族可复兴也。毕业诸子,年富力强,热诚救国,不敢后人,愿本所学,为国服务,始终不懈,毋负初衷,有厚望焉。[9]93

他坚信中华民族具有抗敌御侮的优良传统,包括澳门人在内的全国人民有充沛的热情和敢于牺牲的信念,最终必能澄清寇氛,重整山河。

梁彦明的诗词,既有刚劲严正之气,亦有蕴藉婉雅之致和力臻刚柔并美的境界。这一特点在其优美流丽的描绘风光景物的诗篇中表现最为突出。如《咏红》[10]1其三云:

海国朝霞起,

渔郎爱晓春。

桃花千万树,

却迷武陵津。

诗人把澳门比作桃花源,朝霞桃花相映,美得醉人,倘使当年的武陵渔人到此,亦必流连意迷,忘却归路。如《江楼晚望》[10]5其一:

流霞片片落前川,

楼阁临江景最妍。

十里渔歌千顷浪,

半堤镫火万家烟。

树迷彭泽先生柳,

门泊浔阳商妇船。

闲数暮鸦归点点,

酒馀晚望意翛然。

江楼是指位于澳门巴掌围崇实学校附近的楼房。梁彦明登楼眺望,南湾、西湾水天相接,黄昏时天末流霞片片,堤岸华灯初上,景色美不胜收。这首诗以白描手法铺列登楼所见景物,引领读者尽享澳门南湾幽雅晚景,抛却尘虑,意兴翛然。

由此可见,梁彦明既是民国时期澳门杰出的爱国者,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教务繁忙,又兼襄党务及公共团体事务,复能以其暇隙而得如此之诗词成果,足见其推敲发箧之勤。可惜的是,在“雪社”7人之中,冯秋雪有诗词集《秋音甲稿》(1939)、《秋音乙稿》(1940),以及《甲申夏词》(1946)、《支春日寱》(1950)两部词集等;冯秋雪妻赵连城,曾与秋雪、印雪合撰古典诗词、新诗合集《绿叶》(1928);印雪死后,友人合辑有“冯印雪先生逝世周年遗诗选辑”(澳门《华侨报》1965年11月29日);刘草衣则有《刘草衣诗钞》(1941)。而黄沛功、周佩贤二人,今存作品较少,未见有作品集。反观梁彦明,他的约二百多首今存诗词在“雪社”中,应算前列,但因各种原因,其生前并没有结集出版,只有保存在《雪社诗集》内的一些诗词。在梁彦明遇刺后,作品可能一度散失。1946年,梁氏门人郭辉堂、罗致知编的《梁彦明烈士纪念集》,内有《梁彦明烈士遗稿》,数量虽然不大,不过所收者多不见于《雪社诗集》,且是梁彦明诗词的第一次结集,甚具意义。最近,澳门博物馆收得“梁彦明诗集抄本”一册,抄写时间约为民国年间,所收诗词140多首,是目前汇集梁彦明诗词最多的一个本子,甚为重要。

鉴于梁彦明对澳门近代文学的贡献,以及他为国殉难的伟大情操,笔者拟对《雪社诗集》中的梁彦明诗词、《梁彦明烈士遗稿》以及“梁彦明诗集抄本”作一统考,并就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祈进一步推进梁彦明诗词的全面搜集整理。

2 《雪社诗集》与《梁彦明烈士遗稿》

早在1913年,冯秋雪等人组织“雪堂”诗社,在澳门提倡风雅,酬唱诗词;又于1915年创办《诗声──雪堂月刊》,联谊粤港澳等地诗友,发表创作和评论。后因诗社各人事务繁多,停止出版《诗声》,“雪堂”的活动也渐趋停顿[11]。约三四年后,即1925年,冯秋雪重组诗社,称为“雪社”。但“雪社”不再出版社刊,而改为出版社集《雪社诗集》。

《雪社第一集》前有黄沛功作的《叙》,对“雪社”的重组有较为详细的叙述,其中提到:“今夏,秋雪发愿重组诗社,仍以雪名。喜得梁子哲士、刘子君卉、周女士佩贤,联翩加入,而兹社乃复成立。”[12]1冯秋雪在为梁彦明诗集作序时亦称:“新会梁子喆士,掌教濠江,历有年所。民十六杞余与友辈,重组雪社。梁子不以余等为谫陋,加入联吟,同抱残缺,余以是知其能诗也。”[5]13[13]“雪社”前后共出版诗集五种,第一至四集的体例分两(或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同题联吟”,按每次“联吟”的题目不同,各人一般有一至五首之作;第二部分为“同人旧稿”(或称“集外”),又分为“诗”和“词”(在第三集中,诗、词各为一部分)。第五集则分七卷,每人一卷。下文就《雪社诗集》五种,了解和考察梁彦明早期诗词发表的一些细节及相关情况。

2.1 《雪社第一集》(1925)

此集仅有一次的“同题联吟”,诗题是《北郊听蛙》,有梁彦明七言诗2首;而在“同人旧稿”中,收有梁彦明诗六题9 首,合共11 首。“同人旧稿”中的梁氏诗作甚值得注意,因为此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梁彦明诗作,反映了他在加入“雪社”时的创作水平。

2.2 《雪社第二集》(1926)

此集的第一部分为“雪社第二至六集合刊”,黄沛功曾谓“今后每月出版一次”(《雪社第一集·叙》),但实际上要到5个月后的1926年正月才出版《雪社第二集》,“雪社第二至六集合刊”就是这5 个月内每月聚会的同题作品汇编。其中,第二集的诗题是《听雨》,有梁彦明五言诗3首;第三集的诗题是《南湾步月》,有梁彦明《忆旧游》词1 阕;第四集的诗题是《新秋》,有梁彦明七言诗2首;第五集的诗题是《卖画》,有梁彦明五言诗2首;第六集的诗题是《秋江钓船》,有梁彦明五言诗5首。而在“同人旧稿”中,收有梁彦明诗2题5首。前后合共梁彦明诗17首、词1阕。

2.3 《雪社第三集》(1927)

此集的第一部分为“雪社丙寅集”,共7个诗题,应是丙寅年(1926)间雪社同人的联咏,可见他们隔月即有聚会。其中,第一个诗题是《咏红》,有梁彦明五言诗3首、七言诗2首;第二个诗题是《闻钟》,有梁彦明七言诗1首;第三个诗题是《江楼晚望(限先韵)》,有梁彦明七言诗4首;第四个诗题是《白荷花》,有梁彦明七言诗1首;第五个诗题是《纳凉》,有梁彦明七言诗2首;第六个诗题是《读龚定庵集》,有梁彦明七言诗5首;第七个诗题是《秋蝉》,有梁彦明七言诗1首。第二部分为“雪社集外诗”,收入梁彦明6题8首。前后合共梁彦明诗27首。

2.4 《雪花──雪社第四集》(1928)

此集的第一部分为“雪花”,共有10 个诗题,应是丁卯年(1927)间雪社同人的联咏,可见他们几乎每月都有聚会。其中,第一个诗题是《侠女吟》,有梁彦明五言诗1首;第二个诗题是《想雪》,有梁彦明五言诗1 首;第三个诗题是《秦始皇》,有梁彦明七言诗1首;第四个诗题是《西湾观涛》,有梁彦明七言诗2首;第五个诗题是《古镜》,有梁彦明五言诗2首;第六个诗题是《夕阳》,有梁彦明七言诗1 首;第七个诗题是《旅夜(限七绝)》,有梁彦明七言诗4首;第八个诗题是《咏烛(限东韵)》,有梁彦明七言诗1首;第九个诗题是《南湾灯影》,有梁彦明五言诗3首;第十个诗题是《晚步》,有梁彦明七言诗2首。第二部分为“雪花之外”,“诗”收入梁彦明6题12首;“词”收入梁彦明1题1阕。前后合共梁彦明诗30首、词1阕。

2.5 《六出集──雪社第五集》(1934)

此集与《雪社诗集》第一至四集的体例不同,共分七卷。其中卷五为《哲庐吟草》,收入梁彦明诗22题44首。《六出集》在《雪花》后近6年才出版,且没有社员联咏的同题之作。由此可以推想,在1929年至1933年间,“雪社”的活动可能有所减少。

《雪社诗集》所载梁彦明的诗词,是其创作的重要部分,但在稍后出版的《梁彦明烈士遗稿》中则保留较少,所以值得充分重视。另一方面,《梁彦明烈士遗稿》和“梁彦明诗集抄本”皆不编年,也不分体。但梁彦明在《雪社诗集》上的“同题联吟”之作,至少可以确定其写作年份;而其他的诗词,则大体也可知写作时间。因此,《雪社诗集》无疑是一个座标,有助推测梁氏作品的写作情况。此外,《雪社诗集》中的“同题联吟”,共有23次之多,是比较“雪社”诸人诗风的重要依据,价值不可低估。

在梁彦明遇刺后,崇实中学随即陷入混乱状态③,梁氏诗词稿件或有所散失。待至抗战胜利后,梁彦明的门生郭辉堂、罗致知等人合编出版《梁彦明烈士纪念集》,其中辑有《梁彦明烈士遗稿》(以下简称《遗稿》)[5]13-23。《遗稿》前有冯秋雪《序》;又刘草衣(2首)、冯印雪、张纯初、张白英的《题词》,四个题词皆为诗作,即题诗。《遗稿》共收诗55题99首,词1题1阕,合共诗词56题100首(阕)。

通过比对和分析,可以发现《遗稿》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冯秋雪的《序》款署:“癸酉闰月望后,南海冯秋雪叙于羊石小安簃之西轩。”癸酉为民国22年,即1933年。时梁彦明49岁,早于其遭害的1942年近10年,亦即《六出集──雪社第五集》出版前的一年。冯秋雪在《序》中提到:

溯梁子之在兹土,除从事教育外,兼襄党务,各公共团体,靡不厕足致力。复能以其隙,从事于风云月露之章,而成黄绢幼妇之词。其精神之强毅奋发,与推敲发箧之勤,劬可称无两。日者将以其数年来之作,精其抉择,付诸枣梨,嘱为之序。

从中可见,梁彦明当时欲出版诗集,或即由雪社印行。盖雪社在1928年出版了“雪社丛书之一”的《绿叶》,而梁氏诗集或是准备出版的“雪社丛书之二”。但此书今未见,亦未有人提及,故其已出版的可能性极低。

(2)通过与《雪社诗集》五种的比较,可以发现《遗稿》所收且又见于《雪社诗集》者,数量不多,共九题29首。《遗稿》中的《秋江钓艇》(5首)见于《雪社第二集·雪社第二至六集合刊》中的“第六集”,《与关公博夜步南湾,戏咏灯影》(3首)见于《雪花──雪社第四集·雪花》中的第九个诗题《南湾灯影》;其余的《苏武》(2首)《清明道中》《谢公仪、仲少铭昆季约,偕辉堂、瑞墀、李俭、紫垣诸子游西樵漫兴》(11首)《过废城次仲恭韵》(2首)《匡时、宇雪以〈游翠亨唐家湾〉诗见示,次韵寄答》(2首)《莲峰寺凉亭消夏》《秋雪索和梳头穿衣曲,赋此调之》(2首)等皆见于《六出集诗钞──雪社第五集》卷五《哲庐吟草》。由此可以推想,若《遗稿》的目的是选编梁氏诗作,则不至于只选《雪社诗集》前四集中的2题8首,所以编者手上或未有《雪社诗集》的前4集。至于《六出集》《遗稿》所采较多,但亦不全,所以编者或见或未见,以未见者为多。

(3)总体而言,《遗稿》中的梁彦明诗作见于《雪社诗集》五种者,占三分之一弱,亦即三分之二以上是《雪社诗集》五种以外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编者有意不取《雪社诗集》(尤其是前四集)中的梁氏诗作,而主要收集《雪社诗集》外的作品;或编者没有《雪社诗集》(尤其是前四集),只以手头上所存之梁氏诗作进行编辑,相信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在未有发现其他的梁彦明诗集本子之前,学者一般以《雪社诗集》五种和《梁彦明烈士遗稿》合观对梁氏诗作进行研究,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因为两者的互补性较强。2016年12月,澳门文化局出版了《雪社作品汇编》3册(包括《诗声》四卷46 期、《雪社诗集》第一至五种、《绿叶──雪社文学丛书之一》),学界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雪社作品的一些情况。

3 “梁彦明诗集抄本”剖析

最近,澳门博物馆入藏了梁彦明诗集抄本1册④。此书为绿栏抄本,全书以墨笔抄写,未见有关于抄写者的记录。书前有关炽波、关公博、黄沛功、冯秋雪等人所作的《序》;又草衣(2首)、印雪、张逸、张白英和阙名(2 首)的《题词》,5个题词皆为诗作,即题诗。抄本共收诗97题142首,词5题5阕,合共诗词102题147首(阕),最后附对联1 幅。另,在《客蜡》1 诗后,附有关炽波诗1首。细读此抄本,并与《雪社诗集》《梁彦明烈士遗稿》进行比对,可以发现和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在《序》的数量上,抄本多《梁彦明烈士遗稿》3篇,即关炽波、关公博、黄沛功者。这3篇《序》与冯秋雪《序》同样提到梁彦明出版诗集之事,如关炽波云:“抑此模山范水,弄月吟风者,今且裒然成帙,卓卓可传。”关公博亦云:“崇实中学校长梁公彦明,尝裒集其所为诗若干首,都为一集,颜曰□□□□。番禺关公博为之序,谨抒其意。”黄沛功则谓:“梁子喆士,名彦明,号卧雪,自辑其雪社雅集诗,汇成一帙,颜曰□□□□。将付刊,问序于余。”由此可推断,当时梁彦明的确准备出版诗集,内容大致以“雪社雅集诗”为主;但集名尚未拟定,唯先请各人分别撰序而已。各人撰序的时间亦十分相近,如关炽波为“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上巳前一日”,关公博为“中国民国二十二年上已”,黄沛功为“癸酉莫春之初”,此与冯秋雪《序》的时间(详见上文)极为接近,因此可知4人均为同时受邀作序,且可能在梁彦明准备出版诗集的时间稍前不会太多。当然,如上所述,诗集或未出版之原因待考。

至于《题词》,抄本与《遗稿》基本一致。抄本中的张逸,即《遗稿》中的张纯初(号禺山山民,又号无竞老人),广东番禺人,为著名画家居廉之弟子,擅绘虫鱼花鸟。曾与陈树人、黎庆恩、郑剑刚等合组清游会。著有《花痕梦影词》《笔花草堂诗》等。唯一的差异是,抄本多《题词五》(诗2首),但是未署作者,有待查考。

(2)抄本内见于《雪社诗集》五种的诗词,共九题22首,总数较《遗稿》少。抄本中的《听雨》(前2首)见于《雪社第二集·雪社第二至六集合刊》中的“第二集”;《忆旧游·南湾步月》见于《雪社第二集·雪社第二至六集合刊》中的“第三集”;《新秋》(2首)见于《雪社第二集·雪社第二至六集合刊》中的“第四集”;《卖画》(2首)见于《雪社第二集·雪社第二至六集合刊》中的“第五集”;《秋江钓艇》(5首)见于《雪社第二集·雪社第二至六集合刊》中的“第六集”;《送赵赞虞君北游》(4首)《谢赵赞虞君饮山庄》见于《雪社第二集·同人杂稿》;《北郊听蛙》(2首)见于《雪社第一集》;《与公博夜步南湾,戏咏灯影》(3首)见于《雪花──雪社第四集·雪花》中第九个诗题《南湾灯影》。

从上可见,抄本中的“雪社”诗词主要集中在《雪社第二集》。《雪社第二集》中的梁彦明诗词全见于抄本,更为重要的是,各诗均按顺序出现在抄本上。由此可以推想,这一部分诗词是抄本的抄写者从某本文献上整体抄录过来的。这个来源可能是梁彦明交予出版《雪社第二集》的底稿(或底稿的传抄本)。不过,在《听雨》诗题下,抄本较《雪社第二集》多出了五律1首。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在出版《雪社第二集》时,梁彦明(或其他人)删去了此首五律,或排印时漏掉了。当然,另一种可能是抄本的抄写者是从《雪社第二集》抄录梁彦明诗词时所得的;而梁氏在诗集出版后,补录了1首五律于《听雨》之下,又为抄写者所录得。但是无论如何,这都说明了此抄本与《雪社第二集》关系密切,甚至与梁彦明的自存稿本或藏书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抄本的《与公博夜步南湾,戏咏灯影》(3首)在《雪花》之中,是作为丁卯年雪社同人联咏的《南湾灯影》,此一情况与《遗稿》相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抄本与《遗稿》一样,与梁彦明诗集的自存稿本存在某种关系。

(3)若以抄本与《遗稿》比对(详见表1),可以进一步推断两者的一些情况。大体而言,抄本与《遗稿》共有的诗作,除了为数不多者外,次序基本相同。这样大约可以说明,两者相同部分的来源应该是一致的。若说《遗稿》是郭辉堂等人依据梁彦明的自存稿本进行编辑,则《遗稿》所据之本或已有较多的散失,并非梁稿全貌;反之,抄本所保存的梁稿或较《遗稿》更为完整。

表1 “梁彦明诗集抄本”与《梁彦明烈士遗稿》对比表

(续表1)

序号 “梁彦明诗集抄本” 序号 《梁彦明烈士遗稿》18书事秋江钓艇(五首)19 20勖海客21秋感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22 33 34 23襄阳纪游观鱼书感自遣24 25 26 27饥鸿病鹤枯鱼崔瑞琛女士促撰学生救济会《征信录》序文脱稿媵以二十八字为报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东望书事听雨(三首)忆旧游·南湾步月新秋(二首)卖画(二首)秋江钓艇(五首)送赵赞虞君北游(四首)谢赵赞虞君召饮山庄北郊听蛙(二首)闻戒勉乡人香江晚望七夕二首忆故乡勖海客病起秋感雨夜十字街头感赋襄阳纪游观鱼书感自遣重过自来水塘及门童军昨岁露营处悼缪恭煦同志冲锋行饿鸿病鹤枯鱼崔瑞琛女士促撰学生救济会序文脱稿媵以二十八字为报闻客谭儿时钓游处尽毁兵火书此志慨书愤题画寿刘耀墀君(二首)秋感次山馆秋夜韵奉酬斗灿医师倦鸟答刘紫垣同志见赠次韵奉酬再次紫垣同志见赠原韵奉报寿刘耀墀先生五十初度八月初八夜与清游会诸子同登西望洋山西湾步月同二南静斋浩然耀墀惺岸(二首)振饥28西湾步月同二南静斋浩然耀墀惺厈(二首)

(续表1)

抄本中的诗作,最晚者为1940-1941 年。比如《哀巴黎》:“我国抗战肇七七,历时三载信念一。”“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 年,“历时三载”即1940 年。《简功德林竺摩上人》发表在《觉音》第17期,时在1940年;《八月初八夜与清游会诸子同登西望洋山》发表在《觉音》第18期,时在1941年。此外,抄本中有《祝刘耀墀君五十生朝》《寿刘耀墀先生五十初度》两首,刘耀墀与梁彦明同为“澳门各界救灾会”常务委员,他50之年即为1941年。由此可以推想,抄本或系抄于梁彦明逝世的1942年12月前不久,或系抄于其逝世后的一段时间,抄本的底稿可能就是梁彦明的自存稿本,且保存较为完整。

还有一事值得注意,梁彦明生前有意编辑诗作,曾在撰于1941年初的《和惺岸庚辰除夕次原均二首》中略为提及此事,其二云:“扫除斗室迓春回,妇备屠苏酒百杯。闲散盟鸥耽聚茗,豪吟倚马逊多材(谓清游会诸子)。爱稽世变新闻检(是日命儿辈将年内报载大事剪存备查),为整诗编旧集开(是日又将雪社唱和诸作托吉秋抄录)。近水楼台花盛放,已传春信早归来(邻家水榭盆栽盛)。”[14]但是,梁彦明所整理的诗集具体情况如何,是否即为今所见之抄本,尚待进一步查考⑤。

此外,以抄本反观《遗稿》,可以推测郭辉堂等人或原有抄本之类的梁彦明诗集,但其后有所散失和混乱。到了出版《梁彦明烈士纪念集》时,郭辉堂等人又再新辑集,而成今所见之《梁彦明烈士遗稿》。必须指出的是,《遗稿》中的《无竞老人开画展会赋赠》《纯公近写燕子四屏,以新题入旧画,洵得意之作》《题张纯初丈白牡丹画轴》《偶成》(同题两首)《军训》《扬州道中》(二首)《自北固放棹瓜州》《东官谒袁督师祠》《晚步》诸诗,今均不见于包括抄本在内的其他各种书刊内。因此,在烽火之际,郭辉堂等人致力保存和搜集梁氏诗作功不可没,值得高度肯定和赞扬。

抄本的重新出现,不仅说明当时之澳门人,不惧风险,竭力保存抗日烈士之遗作,高风亮节,令人钦佩。同时,抄本中的近半诗词均为之前所未见世的梁彦明作品,使后人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梁氏的诗风,弥足珍贵。

4 结论

梁彦明是在澳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两位烈士之一,为“澳门华侨殉难之第一人”,值得永怀纪念。与此同时,梁彦明亦是澳门近代的著名诗人、“雪社”的重要成员之一。可惜梁彦明的诗词因各种原因迄今未有一个较为完整的集子。如上所述,目前所见的梁彦明诗词主要集中在《雪社诗集》五种、《梁彦明烈士纪念集》中的《梁彦明烈士遗稿》,以及“梁彦明诗集抄本”。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诗作散见于各种报刊中,如《和惺岸庚辰除夕次原均二首》(见澳门《华侨报》1941年2月4日),《与季昭善朗过访竺摩大师,归途口号》《苦雨》《功德林茹素赋谢》《读〈战尘集〉赋呈陈树人丈》(以上见于《觉音》第23期的“诗剩”,1941年),《竺摩上人归雁荡送别》《读〈觉音〉简竹摩上人》(以上见于《觉音》第30 至32 期合刊,1941 年),《赠竺摩法师》(见于《狮子吼月刊》第5 至7 期,1941年),《辛已除夕次韵奉酬王惺岸词长》(见于澳门《华侨报》1942年2月23日)等。因此,现今或可据以上的资料,对梁彦明诗词作一较为全面的辑集整理,以进一步表彰这位澳门近代史上的先哲。

注释

①此处的梁彦明出生月日(7月22日)为阴历(据郭辉堂《梁彦明烈士年谱》,郭辉堂、罗致知辑《梁彦明烈士纪念集》,澳门,1946年,第8页),公历为8月31日。

②《国府来电褒扬梁彦明烈士,卅二年三月六日中央社发》,见郭辉堂、罗致知辑《梁彦明烈士纪念集》,第5页。按:另一位牺牲的烈士是林卓夫,见《卅二年中央致唁本澳先烈电文,国府明令褒扬梁林两烈士电文如下》(同前)。

③梁宝璇《崇实的呼声》曾谓:“崇实学校,自遭此变故(按:指梁彦明逝世)后,顿失所依,而呈摇动状态,缘一切擘副皆经其手。”见郭辉堂、罗致知辑《梁彦明烈士纪念集》,第12页。

④此前已发现梁彦明文集的抄本──《哲庐文钞》,可惜残缺不全,故此存文数量不多。

⑤此蒙蒋美贤小姐提示,谨此说明,并致谢意。

猜你喜欢
诗题抄本诗集
复古与叙记:论韩愈诗歌的制题
诗集精选
简论安大简《诗经》抄本中的讹误等问题
浙江图书馆藏《三朝北盟会编》明清抄本考论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诗题漫议
明诗制题之叙事*
诗集精选
《荷馬頌詩》中世紀抄本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