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华罗庚敢于质疑权威”导写导练

2020-07-23 07:31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华罗庚行文读后感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少年华罗庚不仅对数学感兴趣,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阅读文学大师胡适的《尝试集》,并分享读后感。华罗庚对该书扉页的胡适题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故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提出质疑,他认为首句的“尝试”是说从来就没有尝试一次就成功的,尾句的“尝试”则是强调自古成功都在于不懈的尝试,两者含意不同,因而胡适的“尝试”并不能构成对陆游的“尝试”的反驳。这篇读后感也赢得了老师的赞赏,认为华罗庚的文章不落窠臼。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本题是叙事体的材料作文,区别于以往的“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这次作文的要求是“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这就要求考生应综合理解材料,抓主体事件,不能只抓个别词句便立意行文。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少年华罗庚在阅读中敢于质疑名家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赢得老师赞赏”。具体来说,少年华罗庚阅读文学大师胡适的《尝试集》,能从中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此举赢得老师赞赏。老师赞赏的是他对待学习的踏实认真、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更是他善于质疑的智慧。据此,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

一、从华罗庚的角度立意

1.不迷信盲从,敢于质疑权威;2.要敢于质疑,更要善于质疑;3.为质疑者点赞。

二、从老师的角度立意

保护和鼓励学生学习思考的热情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构思点拨】

本段材料主要涉及的两个对象并不是平均用力的,“华罗庚”是材料中所用笔墨最多的,也是立意的关键所在,所以围绕“华罗庚敢于质疑权威”等角度来写,则为最佳立意。

行文时,可先肯定“少年华罗庚质疑权威的行为”,分析他的质疑并非为了质疑而质疑。他是一个勤于思考、潜心钻研的人,质疑方向明确,有理有据。接着,可设置华罗庚“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等分论点,进而分析他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的意义和好处,再用现实生活中的同类事例佐证,使行文更有说服力。但分论点的设置不能凭空臆想,必须是从材料中分析而来。最后,再联系现实,提出社会要发展,科学要进步,离开质疑和挑战是不可想象的,肯定质疑的现实意义。

结构安排上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办”的层次。写“是什么”时,可从质疑是一种勇气,善疑是一种智慧等角度行文;写“为什么”时,可从质疑对个人、社会、国家的意义下笔;写“怎么办”时,可从主观条件和社会客观条件展开分析。也可采用由果溯因、从原因切入立意等方法来行文。还可侧重分析其中某一方面,比如重点论述质疑的原因、意义或方法等。“文无定法”,写作时不必太拘泥于文章的结构或内容,只要论证清晰即可。此外,要想论证有力,必须要有论据,可举出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引用名人名言,如能列举最新热点事件更好,也可运用多种修辞,变换句式,来增添文采。

猜你喜欢
华罗庚行文读后感
华罗庚、陈景润“弄斧”必到“班门”
如何写读后感
华罗庚的信任
信任
作文指导教学尝试与思考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强化指导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大闹天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