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应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2020-07-23 07:31贾师承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华罗庚真谛江水

贾师承

少年华罗庚敢于质疑,不落窠臼解“尝试”之意。名家风采,少年始现,以我观之,华罗庚此番质疑,恰似西江之水,东流奔腾,永无歇时。(概述材料。)

质疑,是一种点燃了勇气的询问,是一种丰富了深刻的探求,是一种氤氲了思想的考究。而华罗庚对胡适的这番质疑,仿佛是绚烂夏花,静美秋叶,皓宸繁星,诠释了治学的真谛。(运用排比,强化观点。)

华罗庚的质疑,是一种勇气。(分论点一。)

亚里士多德有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华罗庚此举正是对这句名言的最好诠释。不去畏惧胡适“文学大家”的身份,不去躲避胡适“首倡白话文”的光环,不去臣服“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的名头,这份质疑背后,闪耀的是令人动容的勇气!华罗庚的质疑何尝不是在启示我们:与其在人云亦云的畏缩不前中营造出“歌且从容,杯且从容”的假象,倒不如像他注解“尝试”那样,像卢瑟福推翻“枣糕模型”那样,用勇气擦亮自己的双眸!(结合材料分析华罗庚的质疑是勇气的体现。)

华罗庚的质疑,是一种探求。(分论点二。)

看似是一个词语在文学运用上的意义之争,实则是一种在专业领域中的孜孜以求。少年华罗庚用自己的质疑精神,遨游文字海洋,撷取语意芳华。难道这份求索之心,这份质疑精神,不值得你我为之拍案叫绝?在探求中,少年华罗庚成了行之榜样;在质疑中,少年华罗庚成了思之高标!江南在《九州缥缈录》中写道:“你问我为何不肯相信?那是因为怀疑的目光比愚蠢有价值得多!”这份对质疑的妙笔,也正是华罗庚隐于质疑之后的探求之心的写照!(阐述华罗庚的质疑体现了他的探求之心。)

华罗庚的质疑,是一种思考。(分论点三。)

可以想见,没有成熟的思考,就不会有成熟的见解。而少年华罗庚,正是在用思考打磨自己的理智,用思考打磨“尝试”的真谛,用思考打磨质疑的灵魂!一种“尝试”,两種概念,此番解读,可谓巧妙。若无思考,又何来质疑的价值?又何来这不落窠臼的读后感?正如儒家所言:“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倘若失去了思考,那么质疑不过是三番五次的无理取闹,见解也不过是贻笑大方的论调!又何谈思想之潮,浩浩荡荡?又何谈静水流深,沧浪踏歌?又何谈理性质疑,采撷硕果?(华罗庚的质疑体现了他成熟的思考。)

世事太烦扰,迷人眼,没马蹄;质疑似西江,净肌骨,涤心灵。(化用诗句,扮靓结尾。)

华氏年少亦才俊,百思得解更惊人。质疑应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评点】

本文亮点如下:

一是化用诗句,巧拟标题。标题“质疑应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化用诗句的同时又抓住了关键词“质疑”,令人眼前一亮。

二是结构严谨,章法有序。行文中,采用并列式结构,从“是什么”的角度开始论证,分别阐述“质疑是一种勇气、探求、思考”,文脉清晰,整体布局步步为营,结尾再次化用诗句,呼应标题,使文章观点鲜明,结构严谨。

猜你喜欢
华罗庚真谛江水
华罗庚、陈景润“弄斧”必到“班门”
春江水暖
长相思·江水东
华罗庚的信任
信任
捕捉45°角的“真谛”
山歌好比春江水
问答
天才与锻炼(节选)
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