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叙事言志

2020-07-23 07:31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范蠡吴国天籁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

辛弃疾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赏析】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这年晚秋,词人游赏蓬莱阁,写下了这首词,以自然喻人世,以历史比现实,托物言志,寄慨遥深。

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尽写秦望山头云雨苍茫的景象和乍雨还晴的自然变化,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词人所登的蓬莱阁在浙江绍兴(即会稽),秦望山,又名会稽山,在会稽东南四十里处。词人为何望此山?因为这里曾是秦始皇南巡时望大海、祭大禹之处。登此阁望此山,不禁会想起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和为民除害的大禹。词人以“倒立江湖”喻暴风骤雨之貌,生动形象。“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语出《庄子·天运》,云层是为了降雨吗?降雨是为了云层吗?这是自然之理,云与雨,谁也不为了谁,各自运动着罢了,也没有别的意志力量施加影响要这样做。接下来三句写天气的变化:忽而一阵西风,天色急转,长空万里,云无留迹。云散了,雨当然也就收了。“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天籁”指自然界的声响。从暴风骤雨到云散雨收,月明风起,词人在大自然急剧的变化中似乎悟出一个哲理: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中,阴晦可以转为晴明,晴明又含着风起云涌的因素;失败可以转为胜利,胜利了又会起风波。

上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为下片追怀转败为胜、又功成身退的范蠡做了有力的烘托、铺垫。

下片怀古抒情,说古以道今,影射现实。词人首先以诘问的语气讲述了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当年是谁到若耶溪上请西施西去吴国以导致吴国灭亡呢?越地的人们至今还盼望着他能乘船归来呢!这当然是说范蠡,可是词人并不直說,而是引而不发,说“谁向”,含蓄而且具有启发性。据史书记载,春秋末年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蒙受奇耻大辱。谋臣范蠡协助勾践进行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并将西施进献给夫差,行美人计。夫差果然贪于女色,荒废朝政。吴国谋臣伍子胥曾劝谏说:“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后来越国终于灭了吴国,报了会稽之仇。越国胜利后,范蠡认为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于是泛舟五湖而去。词人登高望远,怀念古人,为何想起了范蠡?这是因为词人精忠报国,力图收复中原以雪靖康之耻,范蠡正是他仰慕和效法的榜样。这一部分用典,叙述出主要的情节,以表达思想感情。

“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词人首先以设问的语气提出问题:一年将尽了,为什么不鼓瑟吹竽欢乐一番呢?表达了岁晚当及时行乐的意思,接着又以反问的语气做了回答:“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王亭谢馆”,指王羲之修禊所在的会稽山阴之兰亭,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有别墅。旧时王、谢的亭馆已经荒芜,现在只有“冷烟寒树啼乌”点缀其间,已无可行乐之处了。

词人面对自然的晴雨变化和历史的巨变,抒发了报国雪耻的积极思想,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有人世匆匆的暮年伤感。

猜你喜欢
范蠡吴国天籁
范蠡卖牛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吴国平
范蠡还钱
“知止”的天堂
自勉
中级车舒适标杆天籁究竟强在哪儿?
一所学校 一名老师 一辈子坚守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粮食也是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