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化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的特征

2020-07-23 08:53李颖
学周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

李颖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化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的呈现方式是通过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化学学习问题情境。基于这一要求,教师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4-012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4.059

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放在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品格、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强调“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基本理念和“基于学科特点和素养内涵”的内容建构方式,凸显化学学科素养在课程中的主旨作用,重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形成了”化学科学—高中化学课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完整链条,使高中化学课程与高素质人才培养联系得更为紧密。对于化学知识的教学,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才能获取知识,形成化学核心素养。因此实施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应有如下特征。

一、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特征

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激情昂扬从头讲到尾,学生听到昏昏欲睡,教学效果较差.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随学生动,学生随教师思,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整个课堂是生动有趣的,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自信、快乐。以学生为主教学策略的实施,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课堂教学的时间既是教师教授新知识的时间,同时也是学生阅读、发现问题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例如,在“盐类水解”的教学中,教师只通过课件引入新课、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发现和总结得出结论。教师再深入揭开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建立盐类水解概念和水解平衡概念模型,对常见盐溶液进行分类建模,学生归纳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类型,建立模型,归纳归类,拓展应用。整堂课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渐入佳境,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动手动脑,多重并举。

二、先学后教的教学特征

以先学后教的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的需要,先让学生学起来. 初入高中,学生对化学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更谈不上化学学科素养. 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在化学必修一教学各章节中逐渐渗透化学核心素养,在不同的章节融入不同的化学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归纳、掌握和应用,对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框架的建构建模,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例如新授课之前要求学生首先预习课堂内容,然后自主地完成导学案,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地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积极思考问题。

要想养成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自学讨论,通常教师布置预习新课,学生只是阅读一下课本黑体字就了事,没有达到自学的效果。如果教师在预习时布置某些具体思考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对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手脑并用,积极思考。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思维的“共振效应”。在某些元素与化合物的课堂教学中,化合物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以化学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对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大有益处。例如,在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时,结合预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1: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学习任务2:探究氯气的漂白原理。

学习任务3:探究氯气和二氧化硫漂白原理的异同。

学习任务4:比较氯气和氨气在制取装置的不同及收集方法的不同。

学生要想完成化学学习任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必须通过阅读课本了解氯气的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熔沸点,学生七嘴八舌总结出氯气的物理性质,比教师讲授效果要好得多。2.重视实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品红溶液中分别通入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并加热,出现的不同现象,得出氯气和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异同。3.课后小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和概念辨析,比较氯气和氨气制取装置,自然得出原理不同,装置不同,收集方法不同。学生的化学实验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学生也逐渐学会了学习。

三、核心素养的情感特征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是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而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全面展现化学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例如,在讲授新课时,教师要迅速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先激发起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与自己的学习需求相联系时,学生对新知识就有认同感,他们接纳新知识的愿望也就越强烈。例如在“盐类水解”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化学小魔术”引入。

教师活動: 同学们,看这是两张白纸,请检验一下。如果不用笔和颜料,你能在上面画出彩色的画吗?答案是不。但是在神奇的化学课堂上我们可以让一切皆有可能。相信吗?只要用这个喷壶你就可以见证奇迹的发生。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上来用装有无色液体的喷壶喷洒一张白纸,白纸上立刻出现红色“盐类的水解”字样,喷洒另一张白纸,出现上面蓝色的天空,下面红色的花朵。想知道魔术的奥秘吗?那就请认真地学习的本节内容。

用实验魔术的形式引入,能迅速地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激思”“激疑”是化学学习情境最基本的功能。真实情境下化学实验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机会。任何化学概念的建构都是有情境的,任何化学知识都具有社会价值,其价值的体现也是有情境的。知识的功能价值在真实学习情境和丰富多样的学科活动中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觉探究、释疑、思考、创新等学科能力,从而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对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来说,设计真实的化学知识的建构性和迁移性学习情境尤为重要。

四、合作学习的团队特征

合作学习小组,是利用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力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健康个性的养成。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的交流,在小组交流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及胆量都得到了训练。同时在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了学生主动交往能力、形成自己独立见解。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方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讨论、讲解,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探究实验任务的完成,实验数据收集、整理,讨论得出结论。课堂下合作学习方式有学习小组间的社会实践的小论文,师生之间创新实践大赛的合作等多种形式。例如,在必修一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课堂教学中,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很多,涉及化合物之间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更多,这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同学相互提问,相互帮助记忆,很快这块硬骨头啃下来。这次合作学习,使化学方程式的记忆通过率大幅提高,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发挥。所以通过合作团队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更好地向自己的奋斗目标奋进。

五、当堂训练的反馈特征

以当堂训练的反馈特征,教师要在新知识传授过程中穿插当堂练习环节,及时掌握学生接受的情况。把最主要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能够当堂查漏补缺,及时巩固基础,补上短板,实现“堂堂清”。当堂训练也是落实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的需要,当堂训练设计要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起点低、坡度小、层次多、类型多等为原则,形式多样,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或探究题等,让每一位学生解决不同层次的学习问题,都能得到训练的机会。当堂练习一定要在课堂训练中完成,当堂落实,及时反馈。

六、面向未来的发展特征

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是以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本质特征的。新课程理念的体现,面向未来发展的课堂从以下三方面体现:

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借助化学学科与生活、科技、经济等密切联系的优势,将前沿科技素材、化学新产品、新技术与化学知识联系,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在教育追求方面,如果教师把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作为总教学目标,教师一定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获得社会生存能力,同样也教会了学生离开学校后继续发展的高效学习的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意识培养方面,把培养学生强烈的互联网意识、网络发展意识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学生选课和志愿填报,吸引更多学生投身化学事业,还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大多数教师都认识到,化学教学工作不仅要教化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正在悄然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伴随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全面、能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人,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房喻,徐端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

[2]張冬雪.黄翠英.“3+3”高考模式下化学职业生涯教育的课堂渗透[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1).

猜你喜欢
化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