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设计”的策略

2020-07-23 07:02章淑良
神州·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核心素养

章淑良

摘要:课堂活动设计是活动型课堂教学的起点。进行有效的活动设计是构建活动型落实核心素养的前提。活动设计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活动设计要能让学生如释重负,才能为学生放下包袱;活动设计要让学生真实参与,才能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活动设计;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落地,让活动型课堂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活动型课堂强调学生通过活动过程进行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从教师教知识、教技能转向学生学知识,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得以落实。课堂活动设计是活动型课堂教学的起点。笔者将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例,谈谈课堂活动设计的一些策略。

一、活动设计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真实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性课程。课堂活动内容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载体,以生为本是活动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活动内容要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

在七年级《单音和和声》中我设计了“春夏之交湿热天气,为避免感冒,班委会决定不准同学开风扇”的大讨论活动。这一活动内容就发生在学生当时的生活中,每个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活动内容的设计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样的活动设计就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起学生学习对课堂学习的向往。

(二)活动形式要多样

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再有趣的活动也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这要求我们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形式多样,常换常新。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再这些活动中乐此不疲。比如新授课可以故事分享、合作探究、小组合作、问卷、故事续写等方式。复习课我们可以小组合作与竞争、独立学习与互助学习等活动形式。试卷评讲课我们可以用举一反三的练习活动、变式训练的活动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在《竞争与合作》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方式开展竞争与合作。在《合理利用网络》一课中我们开展了基于主题式活动的合作探究与课堂分享活动。

二、课堂活动设计要让学生如释重负

(一)活动内容要为学生释疑解惑,突破教学重难点

活动内容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课堂活动设计应该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直指教学重难点。很多时候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学生的困惑。课堂活动设计要预见学生的困惑,并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课堂活动设计就是要通过课堂活动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释疑解惑,为学生服务。

在《在基于思维发展的辨析题专项复习课》中我们预见学生不知如何寻找辩点,不知运用哪些书本知识回答问题。所以在活动内容设计时我们将重点放在如何根据题目与材料找辨点,如何运用书本知识答题作为了整节课的重难点。

(二)活动数量要精简。

有效的活动课堂需要课堂效率,课堂活动数量不宜太多。过多的活动容易使课堂眼花缭乱,效率低下,甚至成为任课老师展现个人教学风格的障碍。所以课堂活动数量要精,一般以1-2个为宜。一般来说,这两个活动是围绕重难点进行设计的。

在八年级《关爱他人》的课堂设计活动中,我就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关爱他人以及被人关爱故事分享活动,为“关爱他人的意义”这个教学重点服务,第二个活动是老人倒地扶不扶的探究活动,为“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这个教学难点服务。

三、活动设计要让学生真实体验过程。

(一)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思辨性。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同样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如果进行灌输式的,道德绑架式的教学是不可能让学生产生真正的政治认同并形成自觉行动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养成需要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及自身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理论的真谛,在践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觉行动。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要设计开放性的探索环节,以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关爱他人》“扶不扶老人”的探究活动中,答案的设计就是开放式的。学生可以是扶,可以是不扶,关键是学生能表达自己这样做的真实理由,理由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里,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也是发散式的。他们通过整个活动会懂得扶是与人为善,是道德要求。不扶是因为有顾虑,所以也告诫我们关爱他人需要讲策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明白,扶包括动作上的扶起老人,也包括道义上的扶。打个电话,撑把伞,也许都是对老人的帮扶,所以我们也可以为倒地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这样一个相对开放式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發散性思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多角度分析问题的理性思辨精神都会再这个活动中得到培养,价值认同也会自然落地。

(二)活动设计有可操作性

课堂活动的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活动能否有效开展。有些课堂活动不能按时完成,或者达不到老师需要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不强。老师可以通过“活动要求”“温馨提示”等方式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在这个指导里面,学生明白需要做什么,和谁做,如何做,按什么顺序做,用什么方式去做……

在《关爱他人》“扶不扶老人”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学生的:(1)做出你真实的选择。并给出至少两条理由。”(2)个人独立思考1分钟,小组分享3分钟并由小组长做记录总结,然后小组派代表回答。”通过这个指引,学生就可以明白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回答什么问题:扶或者不扶以及至少两条理由。第二,活动的步骤: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再派代表回答问题。第三小组合作的要求:有交流有记录有总结。第四,时间限制:独立思考1分钟,交流3分钟。通过这个“要求”学生明白了这几个操作要求,活动当然就能顺利开展下来。在练习活动,我一般会将练习题按先易后难、先基础后应用提高的情况编排,这样设计的练习案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使老师分层教学具有可操作性。

总之,做好课堂活动设计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一个好的课堂活动设计既要抓得住学生的心,留得住人;也要解得了学生的困惑,解放人;还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人。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核心素养
新教材下Integrated skills课堂教学的思考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