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020-07-24 02:15王文英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罗敷美貌晏子

王文英

宋代画院曾经举行过一次绘画比赛,画题是“踏花归来马蹄香”,众画工挥毫泼墨,各显其能,有的画骑马人手里拈着一枝花,有的画马蹄上缠绕着一枝花,有的画一匹马站在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旁……最后夺魁的却是这样一幅画:一匹骏马奋蹄疾驰,马蹄边飞舞着几只小蜜蜂。真是绝妙的构思啊!画中没有花,但那追逐马儿的小蜜蜂却使人依稀嗅到那浓浓的花香。花香是难以正面描绘的,即使非要从正面描绘,也往往会显得直白、平淡,而以蜜蜂衬花香,则使作品取得一种含蓄巧妙的艺术效果。绘画艺术是这样,文学作品中的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这就是文学作品中的侧面描写,是描写手法的一种,指对描写对象不做正面描绘,而从对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一、常见的侧面描写的方法

1.以人衬人,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美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做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不同动作、神态,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样的描写,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無古人的艺术描写。”

再如《晏子使楚》,除了通过晏子的言行进行正面刻画外,还通过楚王的语言“晏婴,齐之习辞者也”“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侧面烘托晏子卓越的外交才能和爱国精神。

2.以景、物衬人。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远在他乡的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3.以物衬物。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这里作者以鱼衬出水的清澈,没有一字一句写水,可是读者却能从潭中鱼儿看出水清如镜,产生“水尤清洌”的真实感觉,收到了从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再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中这样描写春花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其中描写蜂飞蝶舞的热闹景象,也是为了衬托花的香、艳、多。

二、侧面描写的作用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如《陌上桑》中对罗敷的美貌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口技》一文先正面描写口技艺人惟妙惟肖的表演,然后用观众“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等神态描写烘托口技艺人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

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如柳宗元的《童区寄传》,文章中间部分主要是从正面描写区寄的大智大勇 ,而结尾写“乡之行劫缚者”对区寄杀盗一事的反应“侧目莫敢过其门”,则是从侧面烘托了区寄的惊人勇敢。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讲的就是侧面描写手法的妙用。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我会指导学生积极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做到正侧结合,虚实相生,使描写由单一变得丰富,使笔下的人物更加丰满。

猜你喜欢
罗敷美貌晏子
略谈罗敷之美——《陌上桑》罗敷形象浅析
晏子的车夫
小燕子
陌上桑
美貌催眠
论美貌
晏子使楚
论美貌
桑劫
桑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