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正能量新闻素材开展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方法分析

2020-07-24 02:15张倩
文存阅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格教育正能量大学生

摘要:人格是由先天性格和后天教育共同决定,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栋梁之才,进行人格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进入社会前,培养积极正确的人格,有助于大学生成才。大学生接受正确积极的人格教育,培养个体积极的人格,指导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被消极思想所影響。本文认为可通过正能量新闻素材对大学生展开人格教育。

关键词:人格教育;大学生;正能量

一、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人格是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在行为上呈现的倾向性,以及内心的特征。人格是一种综合的自我表现,涵盖性格、兴趣、理想等多种特质。人格既受先天性格设定的影响,也受后天教育和社会经历的影响。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格是自我实现的内驱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大学生接受正确的人格教育,培养正确的人格,在进入社会前,形成稳定的人格,保持个人的理想、兴趣、性格非常重要。毕业后,稳定人格的大学生必定投身社会,既寻求个人发展,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大学生接受正确的人格教育非常重要。

二、运用正能量新闻素材开展大学生人格教育

1.“战疫”正能量新闻教育大学生培养职业理想

2020年年初,武汉在爆发“疫情”之后,全国调动医用器械、调动各地医护力量前往武汉支援,同时,全国各地的新闻记者赶往武汉报道新闻。“战疫”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正能量新闻,央视网发布《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 护士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护士不仅照顾病人,还想尽办法为患者保暖,把自己的电热毯、暖宝宝、保暖内衣给患者使用。凤凰网发布《战疫最前线|患渐冻症仍坚守一线张定宇:我的思想没有残疾》,武汉银滩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入院,仍然坚守一线,他夜以继日地与流行病作斗争,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并努力让更多的病人从病毒中康复。人民网发布《讲好战疫故事,新闻人也是“逆行者”》,记者在疫情防控的一线采访,传播,向外界带去正确的信息。

在“战疫”正能量新闻中,主人翁无论是护士、医生或者记者均是最美逆行者。这些最美逆行者能够毫不畏惧,奔赴武汉,背后原因是他们的职业使命。中新社副社长夏春平说,“身为媒体人,做好抗击疫情的报道工作义不容辞”。媒体人要前往武汉,报道疫情工作,告诉外界武汉正在发生什么。这是媒体人的责任,是职业赋予媒体人的责任。前往新闻地做报道是每个记者的职业理想。医生和护士作为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是职业理想。全国调集了近2万多医护人员,180多支医疗队支援湖北,其中绝大部分医护人员是主动请缨,申请前往湖北。这是医护职业带给他们的勇气,交给他们的责任。一个人要有职业理想,跟随职业理想,在职业生涯中奋斗,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贡献社会。

大学生尚未进入社会时,不具有任何职业,但是大学生可从“战疫”正能量新闻中读懂这些最美逆行者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赋予他们的责任。最美逆行者扛起了职业责任,使得个人价值得到发挥,贡献给社会、国家。大学生今后进入社会,要快速担当起职业理想,让职业理想成为个人人格重要的组成。

2.“脱贫攻坚”正能量新闻教育大学生积极向上战胜困难

我国无数基层干部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为群众解决难处,治理当地的贫困困境。网易发布《“第一书记”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该新闻讲述了“第一书记”孙庭新打井的故事。人民网发布《脱贫攻坚 万众一心加油干》,新闻报道了2019年全年全国有340个贫困县成功摘帽,1000万人脱离贫困,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属于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新闻中列举了湖南省十八洞村第一书记孙中元带领十八洞村补短板、强基础,摆脱了贫困;江西省白泉村第一书记夏凌说村里还有7名贫困户,为完成任务全力以赴。各地贫困县的村委干部、第一书记坚守脱贫攻坚任务,为完成任务,想办法、活思路,为乡村发展,为农民脱贫创造更多的条件。

“脱贫攻坚”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性胜利,还需要越过重重难关。重重难关由一线基层公务员给踏破的。在艰难的任务面前,各地的第一书记、村委干部没有退缩,想尽各种办法,寻求各类资源,一心要使得当地摘帽,全体脱贫。大学生可从“脱贫攻坚”正能量新闻中收获积极向上、战胜困难的态度和决心。

总结

大学生在学校进行专业科目的学习,同时也要接受正确的人格教育。通过运用正能量新闻素材开展大学生人格教育,引导大学生建立职业理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完善个人人格。

参考文献:

[1] 卢佳.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01):112-114.

[2] 唐莹,张静平,余晓波.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现状[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03):224-226.

[3] 张连国,丁兴富.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格教育问题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2):96-103.

作者简介:

张倩(1999年—),女,汉族,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研究方向:商务写作、商务翻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课题项目:

“乡村云研”直播调研新形式项目,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

猜你喜欢
人格教育正能量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强化人格教育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