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采芹:最早的华裔邦女郎与最霸气的“贾母”

2020-07-26 14:25王鹤
同舟共进 2020年7期
关键词:周信芳贾母

王鹤

伦敦的东方面孔

1928年,富家千金裘丽琳收拾好细软,乘着夜色潜出家门,跟人私奔了。这在家里家外都引起轩然大波——旁人看来,这一轻率之举除了败坏门楣,更预示了显而易见的命运悲剧:她爱上的,是名气如日中天的当红名角麒麟童(周信芳),有多少小姐少奶奶看了他的戏,迷得神魂颠倒。何况他大她10岁,已有妻室。

结果,裘丽琳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就算周信芳置身于人们印象中作风随便的演艺圈,但自从私奔之后他们就一直相伴。后来周信芳离婚,他俩在有了3个孩子后正式结婚。裘丽琳一生体贴甚至保护丈夫,包括能屈能伸地跟黑社会周旋。她还掌管了周信芳演戏的财务,以强硬而不乏灵活的经纪作风,为他争取更高额的演出回报。

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周采芹生在周信芳巡演的途中,在婴儿时期就坐遍了各种交通工具。这,是否意味着采芹将以演戏为终身职业,并一辈子云游四海?周采芹继承了母亲强悍、精明、冒险的气质,也遗传了父亲的创造和表演天赋,以及艺术家的自觉、自省能力。

周采芹的自传《上海的女儿》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她写得很好看,表述精准,文字洗练。更重要的是她的经历本身就无限精彩。李少红曾经有意将它改编为电影,确实非常适合。周采芹这一生,无须添油加醋,已五味杂陈、奇峰迭起,充满尖锐冲突,比电影还电影。2019年夏,另一位女导演陈苗推出的纪录片也取名《上海的女儿》,借助许多影像资料与现场访谈,让周采芹的鲜活傲娇、纵情任性,立体地呈现。

多年生活在西方,周采芹对自身几重角色的排序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伟大艺术家的女儿,女人,演员。她16岁离开上海去香港读书,临别时周信芳赠她一本毛笔手抄的剧本《文天祥》,那是他在抗战时期被禁演的戏;他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要永远记住你是一个中国人。”周采芹考入伦敦皇家戏剧学院时,她是该校第一个中国学生,后来她成为英国皇家戏剧学院院士。

当年同学们都预测,周采芹作为外籍演员,受外形所限,要想在西方找到演戏的机会,前途渺茫。但1958年,周采芹就在美国电影《六福客栈》里扮演葛拉蒂(英格丽·褒曼饰)的女儿,初露头角。她还认定,只要有亚洲角色,自己入选的胜算就很大。大约是相貌、才智和机缘都不错吧,她成名得还真是又早又容易——1959年因主演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名声大噪。周采芹在成熟之后觉得这台舞台剧缺乏深度,但因为满足了西方人的东方想象而轰动一时,在商业上非常成功。1959年的圣诞晚会,旗袍成为最流行的晚装,仿效苏丝黄打扮的伦敦女人比比皆是。采芹的第二任丈夫彼得·科也因导演此戏而被推向国际舞台。

在当年的欧美,银幕上的东方人以仆人、妓女居多,亚裔演员不可避免地会被找去扮演那些重复的类型化角色。周采芹自然也当过花瓶,演一些可爱的东方娃娃和善良的妓女,这让她能持续地保持在公众视线里,也获得足够的收入。她后来说,自己当然也并不想经历那些垃圾表演。

周采芹是最早的华裔邦女郎,且先后两次出现在007系列电影中。1967年,她在《你只能活两次》里先跟肖恩·康纳利在床上缠绵一番,然后轻巧妩媚地起身,干净利索地摁动机关,瞬间令邦德身陷险境。到了2007年的《大战皇家赌场》,她又跟新任007丹尼尔·克雷格配戏,演一位赌场妇人。

好友说,采芹在社交上有野心,充满活力。那些年她的确非常活跃,曾经是著名的晚宴派对主持人,也在舞台上唱歌,很有气场,抓得住观众的注意力,还参加过全球巡演,那是她演艺事业的第二春。她演唱的1920年代中国流行歌曲《第二春》,曾在亚洲连续两年居于排行榜首位。最走红的时候,伦敦动物园一只新生的小豹子就以采芹的英文名字命名。

分崩离析与重塑再生

从纪录片《上海的女儿》中可以看到,周采芹的两任丈夫都英俊高挑。第一任后来是成功的商人,第二任是著名导演。好友这么评点她:采芹不是那么容易与人相处;另外,她待男人很有对抗性,她喜欢赢,性格弱一点的人在她面前有可能崩溃。采芹则觉得,她在爱情上难以专一的习性从17岁就已经显露出来。她说,我知道我不会成为忠诚的妻子。她不到20岁就当了母亲,儿子还不到两个月,她就带着他离家。跟第一任丈夫还未离婚就与未来的丈夫同居。再次结婚、離婚后,是疯狂的恋爱与失恋。采芹有八分之一英国血统,虽说不是典型的东方美人,但俏丽灵动的面孔和古灵精怪的性情,却很受男人青睐。看她早年的照片,容颜冷艳,眼神桀骜不驯,表情兼有诱惑与拒斥,的确很具杀伤力。

不过,采芹给男人的排序是:父亲、儿子、朋友、情人和丈夫,丈夫排在最后。是她不那么在意牢固而恒久的两性关系?是父亲的完美形象,使她太容易看到其他男人的缺陷?还是缘分如此?反正,1960年代恰好是反叛与颠覆传统的时代,她真是如鱼得水,过得花团锦簇,夜夜笙歌。她的家宴,客人皆是娱乐圈内外炙手可热的名流。她也经常上报,恰到好处地谈谈化妆、穿衣、聚会之类。周采芹早就深谙类似的曝光对演艺事业的好处:“媒体也需要像我这样生动的对象才能写出有意思的文章。演员要不断地提醒公众注意她的存在,除非她的名声太响,用不着提醒。”弟弟周英华著名的中餐馆“周先生”开业之初,她让追求者们轮流请自己去吃饭,持续3个月……总而言之,那份迷醉、狂野的生活,就连当时的西方人看来,也是很恣意的。

1974年,周采芹遇到一生最大的危机:因为贷款太多投资房地产,经济大衰退令她差点破产。走投无路之际,她吞服大剂量安眠药,幸而获得好友的救助,死里逃生。随后,采芹还曾住进不时有人尖叫的精神病医院。病员们都要按照医嘱编篮子,唯有她拒绝。采芹说,有一天她在镜子前化妆时猛醒,知道了“我是谁”。

其实,财务状况不是导致周采芹心理崩溃的全部原因,她的精神状态已经持续低迷,她回忆道,抑郁时就像在与黑暗跳舞。那时,已经连续8年与上海音讯断绝,对父母的担忧与日俱增;独在异乡为异客,或多或少难免有疏离、隔膜之感;亚洲演员相对稀少的演出机会,令人难以获得经济上充分的安全感;儿子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与采芹也有点疏离,彼此既渴望走近又抹不掉陌生感;更要紧的是,荡佚的生活、走马灯似的情感经历,或许能让年轻人觉得眼花缭乱、奇异新鲜,然而,当一个女人将近40岁时,快餐式感情往往很难再提供给她真正的满足与安心……凡此种种,都增添了飘在半空、无法脚踏实地的虚浮感,那也是不能承受之轻吧?

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双刃剑,你得全盘接受它所有锋利的侧面——游离于常规秩序之外的活法,因其不落套、不规范而特别具有观赏性。在旁人看来,真是花枝摇曳风情,水袖舞得曼妙。但当事人非得有强健的神经和持久的游戏精神,否则,很难刀枪不入。难怪,周采芹在美国教授法语的大姐早就担心,妹妹这种狂放的生活总有一天会土崩瓦解,姐姐觉得她的日子里,主菜太少而作料太多。

能干也自负的弟弟给周采芹在他的美国餐馆提供了一份当接待员的工作,这让骄傲的她有点不快。纪录片没有回避姐弟俩又关爱又竞争、彼此互不服气的关系。

随后,周采芹来到大姐家里疗伤、阅读。她还干过零工,当过打字员,接着到塔夫茨大学攻读戏剧硕士学位,同时在大学教课换取学费。大学以“严于律己、规范安全的环境把世上的诱惑挡在了门外,我再也不需要东跑西颠才觉得有活力,也不用到谈情说爱里去逃遁躲避”。从内心生长出来的安宁和定力,真正搭救了采芹。1980年,她还应邀回到中国,在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表演。

周采芹的演艺生涯持续很长。继在伦敦演出话剧《蝴蝶君》后,又在备受瞩目的电影《喜福会》里,扮演控制欲很强的琳朵阿姨,赢得一片喝彩,并引起好莱坞注意。她60岁左右还再次出发,从英国搬到美国,出演了《实习医生格蕾》等无数电视剧和一些电影、舞台剧,扮演那类性格坚强的成熟角色。这,倒真是挺适合她个性的。

新版《红楼梦》播出后,周采芹饰演的贾母让观众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她表情比较凶,还将其剧照跟“87版”电视剧的贾母放在一起比较,说看看哪个更慈祥?一目了然嘛。“87版”贾母的确慈眉善目,但也就是乐乐呵呵,欠缺一点从煊赫大家的孙媳妇走到老祖宗的那股有来历、有背景的雍容、復杂。贾母年轻时的精明强干、玲珑剔透不亚于王熙凤,只是到自己都有了重孙媳妇的年龄,心里依旧明镜般透亮,但太平日子里早已将万事脱手,不过是难得糊涂、乐得尽享清福罢了。从新版《红楼梦》的效果来看,周采芹演得出贾母曾经的犀利和傲慢,但是她的精气神都还“提”着,没有放下,看着更像是杀伐决断、不怒自威的晚年武则天。我个人觉得,电视剧的两个贾母,都不如北影厂电影版《红楼梦》里的林默予。她1951年曾在电影《红楼二尤》里演过尤二姐(言慧珠演尤三姐),晚年演贾母,收放自如,气质很准确到位。

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那场劫难之后,每到境遇与情绪最低落时,周采芹的脑海里,会交替出现扑向铁轨的安娜·卡列尼娜,和在掌声中上台领奖的居里夫人。她说,自己当然选择扮演居里夫人。后来她在美国真的领过许多奖项。

采芹享受过众星捧月的快意时分,也短暂从事过前台接待等不起眼的职业。处于后一个阶段时,她需要调适自己的心境:我已经不是当年伦敦的那个采芹了。而一旦发现合适的演出机会,她也能敏捷、积极地前去面试,争取角色,随后站上《红字》《阿伽门龙》等话剧舞台。这正是采芹为人称道的果敢。她的面容,也渐渐被镀上一层刚毅。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她成不了“慈祥版”贾母的原因。

纪录片《上海的女儿》结尾处,周采芹翻出一摞图文夹杂的剪报,她自得地说,自己19岁就已经上报了。女演员被定格在剪报中的言谈举止,当然是任人七嘴八舌议论的,不会桩桩件件都可圈可点。对此,采芹并不十分在意,她大大咧咧地说:“至少我有剪报,你有什么呢?”80多岁的老太太,此刻一脸霸气,还有两分调皮,也不乏经风历霜的淡定与释然。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周信芳贾母
贾母的品位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重识贾母
大师排练也不含糊
大师在排练
《红楼梦》里的贾母何以高寿
名人们荡气回肠的传奇恋情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戏子”和名媛的传奇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