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2020-07-27 16:32赵敏涯周林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企业实践双师高职院校

赵敏涯 周林

摘 要:企业实践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可以对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工作模式、人才需求等进行了解和认识,也能帮助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这些都为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社会支持,文章同时也对企业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企业实践; 高职院校; 双师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7-141-002

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2016年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以及2019年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都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目前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

1.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平衡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社会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高素质服务、技术技能型人才[2],由此可见,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不应该存在矛盾或者冲突。但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执行者——教师往往存在着学历高、理论水平强、动手能力弱的特点,这些教师大部分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娴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了解社会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因此,让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首选途径。

而且,站在企业的角度,很多企业是不欢迎教师这种短暂的下企业行为的,其中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一方面企业不能像管理自己的员工一样去管理教师,反而还要支出人力、物力、财力去接待,另一方面企业出于对自己的商业和技术机密的保护,不愿意提供一线岗位的工作给教师[3]。所以,在学校方面,需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深入的合作机制来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作为下企业的教师,则需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服从管理,积极努力为企业提供服务。

2.教师企业社会实践的探索

笔者所在学校近些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政府号召,制定政策,联系企业,鼓励在校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或者全脱产形式进入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到企业真实项目案例中,与企业员工一样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帮助青年教师切实提高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并能真正了解到当今企业对人才岗位能力的需求,同时也要求教师服从企业管理制度,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2.1学校方面的制度支持

笔者于2019年7月暑假期间参加了由学校派出的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资助项目,项目为每位申请人提供了至少5000元的资助资金,企业则无需向教师提供任何报酬,只需要为实践教师指派一名企业导师,在项目过程中对教师的参与情况做一个综合考核与评价,形成过程性材料,并如实报送学校,方便学校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社会实践认定的重要依据,学校同时也会给予企业导师一定的报酬。

2.2教师企业实践的现实与必要性

笔者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十余年,亲身感受到了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作为该行业的高校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最新最前沿的技术,了解当今企事业单位对行业人才的真正需求,才能在教学和科研中不被社会所淘汰。

自2010年开始,在校院系的支持和鼓励下,笔者利用寒暑假时间多次到企业去实地参与工作,因而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的很多真实项目案例,在不断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对企业的运营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了解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本着对学生、对自己、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在不断的企业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让我们学到新知,同时也是提高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参加工作以来,笔者经历了院系改革、新旧专业的更替变化等。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专业因为跟不上时代发展被淘汰了,然后会有新的专业成立并招生。新专业的建设需要教师对该专业的课程、专业能力要求、行业标准等有清晰的认识,能制定出符合国家标准、专业发展的教学计划、教案等,需要教师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明确教学内容、重新备课,从而保证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踏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3企业实践的目标与内容

这次的企业实践,对于笔者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笔者已经多次进入该企业实践了,公司内部员工也有笔者学校的学生,陌生的是现在的企业项目很多已经转型,从原来的人力资源、pc项目为主转向了如今热门的移动端开发。笔者自己则是从2015年开始由原来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停止招生)转入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后,调整了自己的专业教学方向,转向java和android移动开发,转变方向后也是迫切地希望通过进入企业实践,能够达到以下两个主要目标:

2.3.1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工作过程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认识学校工作与企业工作的区别,优化个人能力素质结构,提升自身能力;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差距,认识社会本质,认识公司本质,认识公司的工作流程;了解本行业企业开发、技术、测试、维护等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可以为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指明方向,使学校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与适应性,以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3.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是给老师一个机会,让老师走进企业,融入企业环境,体验企业工作过程,达到老师与企业的一个无缝连接,从而帮助老师将企业的实践经验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技能搭建合适的场景,让学生体验真实项目过程,提高学生兴趣,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

笔者这次参加企业实践的企业是一家小微高新企业——苏州市创采软件有限公司,企业拥有10年的企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经验和声誉。公司专注于企业级应用开发框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eHR)、客户管理软件(CRM)的研发,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多年从事企业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业务有着深刻理解,能够同时为广大客户提供技术支持、软件开发、应用解决方案、专业咨询等业务内容。企业拥有一项国家专利和多个软件著作权,迄今荣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通过“江苏省软件产品测试中心”检测、“江苏省软件产品”称号、“江苏省科技局”科技创新认证、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CMMI-DEEV v1.3认证过ISO/IEC 27001:2013認证等荣誉。公司软件产品深受客户的喜爱和好评,在前期的多次接触中,我已基本能适应公司的文化、工作氛围,与各位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深知要转变角色,自己不再是一名教师,而是一名企业员工,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考勤,听从安排,积极学习和了解公司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内容,参与到企业软件研发、维护、测试等工作过程中。

在企业和企业导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下,笔者深入参与了人脸识别和外贸网站平台开发这两个项目的研发过程,接触到了当下较为热门的最新技术,这些工作内容让笔者对自己所承担的课程教学内容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公司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良好的计算机编程习惯也让人耳目一新,而这些都是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的。

3.对本次企业实践的总结和思考

3.1良好的团队协作是开展所有工作的前提条件

现在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计算机软件研发的规模则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长,当中所涉及人员众多。作为项目团队成员,需要思想一致,统一目标,默契配合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团队如同一个整体,成员如同四肢和躯干,只有互相配合默契才能走得快走得稳走得远。团队协作精神也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跟学生强调的,计算机编程不需要特立独行,需要的是遵守统一规范,互相合作,为共同目标努力。

3.2工作态度直接决定效率和结果

教学时,一直跟学生强调态度很重要,你可以学得慢、做得不好,但一定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而参加企业工作这些时间以来,笔者也能感受到积极的工作态度有多么重要,面对bug、面对反反复复的技术难题和客户的近似无理的要求,始终要抱有一颗积极解决的心,多沟通、多查找、多调试,也许就在不经意间解决了难题,那种突然的成就感和收获是对精神的最大鼓舞和振奋。

3.3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

进入企业,经历企业项目的开发,见证企业人才的流动,对于笔者是有一些触动的。跟社会人员的互动可以增加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见识人才竞争的激烈,理解他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我们的学生将来也要面临这样那样的竞争和压力。所以,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是需要不断学习和补充新知的,技术在进步,从业者更要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

3.4资源共享的时代提供了最好的知识营养

现在是网络时代,知识以更多的载体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海量的数据、信息的爆炸性增长给人们的学习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数据海洋中找到准确的信息成为当下技术员们的又一项工作技能。通过观察以及与同事的交流,笔者发现,计算机行业的很多技术牛人更加提倡开源与共享,他们自成社区,组建公益网络组织,借助论坛、QQ群等通信手段,免费共享,互帮互助讨论解决技术难题,这也成为当前很多计算机从业人员能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5知识经验的积累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快速适应时代发展

计算机行业近年来衍生了很多新的专业,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企业的发展方向也会随着行业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这就逼着从业者们学习新的专业技术。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可以帮助从业者快速适应新要求新技术。笔者的公司同事中有从Delphi转ASP,从ASP转C#,从C#转Java PC端开发,又从PC端转移动端的。企业不会给很长的学习时间,往往是边工作边学习边消化新知识。

3.6认识了现代企业,更新了教育理念

通过下企业锻炼,让笔者从企业的管理模式,到企业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管理,从企业服务的创新、设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到经营创新,从企业所蕴含的企业文化都让笔者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创新意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让笔者对目前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就业状况有了全新的认知,这都有助于笔者回到教学工作中以后,更好地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社会的要求。

3.7更新了对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认识

通过企业实践,亲身经历真实的项目研发,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和人事往来,让笔者更清晰地了解了企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再结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案、课程安排等,使得笔者对今后的教学改革开始思考,要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为社会输送更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下一步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内容调整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3.8以学生为本,教授他们真才实学

行业竞争是残酷无情的,优胜劣汰是不变的市场规则,人才同样如此。作为高职高专毕业生,面临的是来自多方的压力,学历上的、工资上的、技术水平上的等等。作为教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让他们找准自己的定位,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工作上能有上升空间等等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通过企业实践,笔者能感受到人才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工作压力,更加促使笔者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企业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综上所述,笔者在学校不断强调和重视的社会实践中,不断观察、不断学习,虚心请教、努力实践,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缩短了课堂教学和企业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更加了解市场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定位和需求,促进了产、教、学、研的结合,有助于今后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资助项目(2019QYSJ164)

参考文献:

[1]苟维杰,杨大伟.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现状调查及建议[J]职教论坛,2019(10):73-80

[2]周春光,周蒋浒.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探析[J]职教论坛,2019(10):138-142

[3]刘璃蔧.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现状调研[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12):47-50

猜你喜欢
企业实践双师高职院校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思考
培育改善文化和成本文化在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