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三代官窑陶瓷装饰的审美演变

2020-07-28 09:24王智元
广告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演变审美

摘要:中国陶瓷发展到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臻于鼎盛,进入我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清三代是整个清朝最繁荣的时期,物质丰富。制瓷业经过一干多年的发展,此时已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本文对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陶瓷装饰的审美进行分析;最后总结清三代陶瓷装饰审美演变的规律。

关键词:清三代;陶瓷装饰;审美;演变

康熙十九年景德镇便恢复了御窑厂,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烧造水平相比起明代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尽管民窑的瓷器也很精美,但是代表景德镇制瓷水平最高的依然是官窑。官窑瓷器的制作十分复杂,从设计图开始便是由在皇帝亲自审查官样制稿后,由皇帝提出具体要求,再交给工匠去制作,甚至先做好木制模型,令官窑照样制作。并特地安排督陶官去监察与学习制瓷工艺技术,与此同时对其他手工业类及国外工艺兼收并蓄,与工匠们共同创烧了很多新品种,如珐琅彩、粉彩、各种颜色釉、仿生瓷等。清三代景德镇陶瓷装饰的高度成就,除了制瓷工匠的劳动创造是根本因素外,帝王的重视和督陶官的贡献确也起过一定的作用。清代陶瓷产区很多,但是景德镇窑址依然是瓷器的生产中心。

一、艳丽富贵-康熙时期陶瓷装饰的审美

康熙时期,我国制瓷业进入到一个高度发展时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康熙时期的瓷器有许多创新之作,不仅体现在造型的设计上,在装饰上也开创了许多新的装饰工艺,在釉色方面,和釉上彩绘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装饰布局上,康熙时期的瓷器装饰上多见开光纹饰,其借鉴绘画艺术,借鉴织锦上的纹饰,同时还借鉴建筑彩画和造园艺术中的装饰,镂空花窗的开光装饰可见其创新之妙处。康熙时期的五彩瓷器比之明代又有很大发展,制瓷匠师把这种传统的釉上彩瓷工艺推到了高峰。康熙五彩除红、绿、赭、紫等色外,其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同时在五彩中加用金彩。由于色彩的丰富和对炉温控制适当,康熙五彩一般都艳丽光润,大大超过明代五彩器。在所有单色釉瓷器中,高温铜红釉是烧成难度最大的一种。明代中期以后,铜红釉烧制技术几乎失传,直到清代前期的康熙失传了二百多年的铜红釉恢复了生产,并且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康熙时期的铜红釉品种多样郎窑红器型大多是康熙时期新创式样,如观音樽、油锤瓶之类。康熙时期的制瓷成就与当时社会处于上升期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同时又广泛吸收各类艺术的长处,使得康熙时期的陶瓷装饰呈现当时的风貌。

二、清新雅致-雍正时期陶瓷装饰的审美

雍正王朝虽仅13年,但制瓷工艺却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因为当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帝王的审美诉求日益强烈。相比起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对瓷器有自己的特殊追求,并直接干预瓷器的制作。雍正皇帝因长期固守在紫禁城内,对宫内的陈设与日用的瓷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雍正雍正时期的瓷器以精细著称于世,其特点是瓷质莹洁,工艺精细,器型隽秀,优美典雅,品类繁多,釉色齐备。所仿宋代五大名窑及新创的釉色品种,取得卓著的成就。其品种之丰富、模仿水平之高超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比拟的。雍正时期的青花已不如康熙时期那样艳丽,以仿明代宣德青花器为多。雍正时期的釉里红器制作更趋精进,对铜红的呈色作用,完全能够熟练地驾驭,制品呈色稳定,色泽鲜红,成品率很高,达到了釉里红瓷器发展的最高峰。粉彩瓷器到雍正时期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柔和淡雅的色调、清新雅致的装饰图样与当时的陶瓷造型相得益彰。雍正粉彩的图案纹饰有花鸟、山水和人物仕女等,以花鸟图案为主。雍正时期的仿生瓷虽然是对自然界物象作为设计灵感来源,但是都经过了主观的审美处理,通过概括夸张抽象的设计手法进行创造,所造之器物十分有韵味,引起人们的遐想。雍正时期青釉的烧制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根据釉色的深浅不同分为豆青、冬青、粉青等品种。雍正青花装饰技法有淡描、双勾轮廓填色、重染等。画面布局疏朗,笔触纤细,青色明丽,十分典雅。雍正珐琅彩瓷和康熙珐琅彩瓷样,其瓷胚或白瓷器由景德镇御厂烧成,绘彩和彩烧的工艺在北京清官内务府造办珐琅作进行,因此严格讲不属于景德镇窑的制品。雍正时期瓷器生产所取得的成就,与皇帝的喜爱与参与分不开,其对瓷器的设计到制作都详细过问,反映了帝王对瓷器的极大重视。

三、奢靡繁琐-乾隆时期陶瓷装饰的审美

乾隆皇帝对瓷器的爱好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不惜花重金以满足自己的偏爱和喜好。乾隆时期的瓷器种类繁多,五彩缤纷,干姿百态,新奇的器物不可胜数,竭尽制作之能事。乾隆时期的特种工艺瓷就是在帝王的审美催化下诞生,别有新意的另类造型,令人信以为真的逼真有色,是它与传统的陶瓷装饰大相径庭。制瓷工艺中,“像生瓷”的制作和仿制各类工艺品以及转心、转颈等品种大为盛行,这是制瓷工艺高度发展时期的产物。像生瓷中如仿胡桃、花生、藕、石榴、莲子、蟹、海螺等各种生物形象,制作之精巧几乎与原物难以分辨,令人爱不释手。所仿的古铜器、漆器、织锦、竹编和玉石也能得心应手,无论工艺多么复杂和细致,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例如仿木纹釉的花盆和瓷碗,不仅色泽十分接近木材的本色,纹理和木料的质感也能精确地反映出来,这需要很高的制瓷工艺技巧。乾隆皇帝还喜欢在瓷器上写诗抒怀,寄情于瓷器。乾隆时期的瓷器制作可以说华缛之极,精巧之致,然而这种不惜工本、极尽乖巧的制作,艺术格调并不高,在工艺技巧上固然有其高超绝伦的水平,但在艺术上则呈现-种衰退的现象。这种艺术上的衰退,正是乾隆以后我国瓷器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滥觞,这与清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相一致的。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当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之时,可见帝王对官窑瓷器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三代时期历任皇帝的审美与器用诉求都是截然不同的,从艳丽富贵到清新雅致再到奢靡繁琐。帝王的宗教信仰、兴趣爱好以及审美诉求这对陶瓷的形制、纹饰、釉色、制作工艺等各方面都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莹. 清代康熙朝制瓷业发展述评[D].内蒙古大学,2010

[2]  占昌赣,汪冲云.乾隆粉彩瓷装饰艺术[J].陶瓷研究,2006(01.

[3]  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

[4]  吴战垒 《图说中国陶瓷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9

作者简介:王智元(1997—),男,汉族,江西景德镇,201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藝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演变审美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从神话到《诗经》中复仇意识的演变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