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

2020-07-29 04:25肖丰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截骨术间室半月板

肖丰伟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扩增,膝骨关节炎的发生概率也随之攀升[1]。据相关调查显示,50岁以上群体的膝骨关节炎发病率约占9.56%,而60岁以上老年群体的发病率却高达78.5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2]。膝骨关节炎主要见于膝内侧间室病变,表现为疼痛,且易伴有内翻畸形。目前,关节镜、人工单髁置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是临床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的主要技术[3]。其中关节镜下清理术可以处理合并的膝关节软骨损伤与半月板损伤,继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胫骨高位截骨术则是一种廉价、简便的治疗技术,其在矫正力线的同时,较好的保留了患者的骨质[4]。2016年6月—2019年6月本院对51例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应用了关节镜与胫骨高位截骨联合治疗,收效十分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1例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60.5±4.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0.8)年;左膝26例,右膝25例。(1)纳入标准:①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对于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关节内翻畸形,膝内侧疼痛明显;②胫骨平台骨质塌陷≤0.5 cm;③膝关节韧带稳定性较佳;④膝关节挛缩屈曲畸形≤10°,活动度>90°。(2)排除标准:①类风湿性关节炎、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骨质疏松、严重髌股关节炎、痛风关节炎、严重胫股关节炎等其他骨病;②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③脑血管疾病;④恶性肿瘤;⑤有基础病无法耐受手术者;⑥有精神疾病史。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研究内容已告知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本组患者首先行关节镜下清理术,对关节内增生的滑膜、骨赘、游离体等进行清除,修整损伤半月板,之后再行胫骨高位截骨术。胫骨内侧开放斜形切口,充分暴露出胫骨内侧近端,于骨膜下对胫骨近端肌肉进行剥离,将一枚1 mm克氏针插入膝关节间隙。明确胫骨平台后,选择平台下方4~5 cm为截骨线,向后内侧剥离,插入骨膜剥离器,暴露出截骨端,从内侧截骨处斜向钻入一枚2 mm克氏针。通过C臂X线透视观察克氏针置入位置,之后采用骨凿与摆锯平行克氏针将内侧皮质截断直至外侧。截骨间隙插入撑开器,撑开1 mm矫正内翻角,直到膝外翻呈10°。明确膝关节平台后倾角与外翻角,通过皮下隧道将Tomofix内固定系统置入骨膜外,锁定螺钉对胫骨远近端进行固定。术后开始主被动膝关节活动训练;术后3 d扶拐下地行走,注意避免患肢负重;术后2周若膝关节屈曲度<90°则实施抗阻直腿抬高训练;术后4周若恢复良好则开始15 kg负重行走,但术后12周内不允许完全负重;术后12周后逐渐恢复完全负重。

表1 本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HSS、VAS、aLPTA与FTA的变化 (±s)

表1 本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HSS、VAS、aLPTA与FTA的变化 (±s)

时间 例数 HSS量表(分) VAS量表(分) aLPTA(°) FTA(°)术前 51 68.36±3.80 6.52±1.20 95.52±0.58 183.52±1.20术后 6 个月 51 84.26±5.00 2.33±0.50 88.00±1.05 173.52±1.18 t值 - 18.081 23.017 44.770 42.433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本组患者的手术结果,包括手术完成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2)对比本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胫骨近端外侧解剖角(anatomical lateral patella tendon angle,aLPTA)与股骨胫骨角(femorotibial angle,FTA)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的手术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切口Ⅰ期愈合,未见术中感染、骨折、腓总神经损伤、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

2.2 本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HSS、VAS、aLPTA与FTA的变化

本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HSS评分高于术前(P<0.01),VAS评分、aLPTA与FTA结果低于术前(P<0.01)。见表1。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属于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之一,多见于膝内侧间室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调查发现,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单独内侧室受累约占25%,外侧间室受累约占5%[7]。软骨下骨塌陷、内侧胫股关节软骨剥脱与内侧半月板磨损均可导致膝关节内翻畸形,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可进一步诱发严重的关节间隙狭窄、畸形,最终需要采用关节置换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然而,关节置换术不仅手术费用高、创伤大,且术后患者劳动能力明显下降,加之关节翻修问题[8]。因此,探寻一种可靠且安全的方案保证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十分必要。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膝关节镜也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9]。关节镜操作包括炎性滑膜组织清除、关节冲洗、退变软骨修整、半月板修补成形、游离体取出等,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10]。胫骨高位截骨术是一种费用低、操作简便的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异常下肢力线进行矫正,将内侧间室受力向外侧间室转移,继而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11]。胫骨高位截骨术包括内侧开放与外侧闭合高位截骨术,其中内侧开放高位截骨更为常用,其利用单次截骨,以内固定器械保证截骨角度,有效预防了术后角度回缩,减少下肢短缩、腓总神经麻痹等并发症[12-1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切口Ⅰ期愈合,未见术中感染、骨折、腓总神经损伤、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本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HSS评分高于术前(P<0.01),VAS评分、aLPTA与FTA结果低于术前(P<0.01)。可见,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可以有效去除游离体,修整破裂的关节软骨与半月板,清理关节内各种致痛因子与杂质,继而改善膝关节功能。同时,两种技术联合应用还可以调整膝关节力线,转移负重部位,缓解疼痛症状。

总之,关节镜与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疗效可靠,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改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截骨术间室半月板
基于MRI 测量正常成人半月板厚度的形态学研究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胫骨高位开放截骨并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植入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研究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外侧间室软骨退变程度在内侧单髁关节置换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术前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