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作业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0-07-29 04:25周长青何前芳张志琼陈元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疗法维度

周长青 何前芳 张志琼 陈元生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常见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多伴有社会功能受损等表现,患者生活品质明显降低。当前,临床主要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封闭式护理管理,但是受长期环境封闭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行为退缩以及情感淡漠等表现,独立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改善效果不佳,病情控制效果不佳且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及人际交往能力,不但影响护理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帮助其早日重返社会,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对于改善其身心健康、提升其生活品质有重要价值[1-2]。本次调查研究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自2017年3月—2019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通过分组对照的方式观察患者康复过程中应用系统化作业疗法的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自2017年3月—2019年6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纳入标准:患者监护人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伤人、冲动、兴奋等阳性症状得到控制;以意志减退、情感淡漠及懒散等为阴性症状[3]。排除标准:无人监护患者;有药物滥用史者;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或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4]。将所选患者86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n=43)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34~89周岁,平均年龄(51.37±5.08)岁,参考组(n=43)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32~86周岁,平均年龄(50.39±5.12)岁。两组年龄等基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患者提供系统化作业疗法,如下:(1)制定训练计划,治疗前向患者讲解系统化作业疗法的目的、意义、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丰富患者对作业疗法的掌握和了解,激发其治疗配合度及积极性;(2)心理性作业疗法,通过定期举办破冰游戏、情景剧表演及诗朗诵等形式调动患者的主动性。为患者提供增强记忆力等认知功能训练,有助于使其认知功能获得改善。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及时调节其不良情绪,减轻其焦虑等不适感[5-6];(3)针对性作业活动,于医院内开辟一片空地,于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带领患者种植红薯、蚕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及当季蔬菜,种植前向患者讲解蔬菜及农作物种植知识,待蔬菜成熟后交由食堂加工并分发给患者,售卖经济作物并将收入所得奖励患者进行郊游或为患者提供物质性奖励[7];(4)带领和指导患者进行陶瓷、泥塑、工艺编制等手工制作,可转移其注意力,避免患者过分关注自身病情;(5)每日开展打麻将、打扑克、下棋、唱歌、听音乐及看电视等活动,改善患者消极情绪,激发其生活积极性并能够改善其心理健康[8];(6)组织患者做放松操、打太极拳、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篮球、散步、跑步等运动,有助于纠正其懒惰、松散等不良习惯,还可使其体质获得增强;(7)培养和强化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修剪指甲、换洗衣服、叠被子等;(8)指导患者进行人机交往能力训练,首先指导患者与病友进行沟通,主要包括见面时微笑点头、进行眼神交流等,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真实感受,接受并改正缺点,增强自信心[9]。

1.3 评价指标

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分别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及物质生活等四个维度,各维度评分范围为20~100分,生活质量越高则评分越高[10]。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SPSS 21.0软件包分析文中所涉及相关数据,用例(%)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治疗前两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以及物质生活等各维度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躯体健康等维度评分较参考组高,P<0.05,两组物质生活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多发性精神疾病,临床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主要以行为、情感、思维不协调等为主要表现,为患者提供包括行为治疗、社交能力训练以及认知治疗等在的康复治疗手段有助于使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生活品质得到提高,延缓精神衰退[11]。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患者容易产生孤僻等消极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适当的体育活动及劳动活动有助于使患者对病情的注意力得到转移,可促进其精神状态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外界接触较少,带领患者外出郊游、种植农作物,配合体育疗法及音乐疗法等能够为患者的生活增添活动力,还能够陶冶其情操,提高其思维活跃度并可唤醒其对生活的热情,强化患者战胜困难的勇气[12]。

表1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 ±s)

表1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 ±s)

组别 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 躯体健康 物质生活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43) 39.19±7.34 46.72±6.81 36.35±5.24 44.35±5.49 42.15±4.59 49.67±5.46 49.35±5.46 51.24±5.46参考组(n=43) 40.08±7.25 43.26±6.57 36.07±5.19 40.23±5.35 41.37±4.38 45.23±5.37 48.79±5.38 50.89±5.19 t 值 0.566 2.398 0.249 3.524 0.806 3.802 0.479 0.30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心理性作业疗法有助于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认知功能训练有助于使患者认知功能获得改善;心理支持可使患者不良情绪获得调节,减轻其焦虑感,同时还能够使其自我认同感得到提高;针对性作业活动能够使患者获得成就感,可使患者感受劳动的艰辛及拉动的乐趣,唤醒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手工制作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动手能力,还可转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关注,减轻其绝望、焦虑等心理不适;打麻将、打扑克等活动可增强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过能力;打太极拳、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此次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躯体健康等维度评分较参考组高,P<0.05,两组物质生活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康复治疗过程中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系统化作业疗法能够改善其心理健康并可加快机体新陈代谢,有助于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得到增强使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增强,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可加快病情缓解,延缓精神衰退,进一步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有助于改善其社会功能,帮助患者早日重返社会。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疗法维度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