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07-29 04:25曾武思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负压

曾武思

骨科创伤感染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通常是因严重开放性骨折所致;一旦出现该疾病,需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手段加以处理,否则将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如引起骨髓炎、截肢等,继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2]。临床上,对于创伤感染的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清创、引流、换药和使用抗菌药物为主,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感染,但是对于促进创口愈合的效果并不明显,随着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在临床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为了深入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本文将对本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所接收的86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选择43例患者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以了解该种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价值,现将具体情况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案共有研究对象86例,均选自本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所接诊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所有患者皆满足骨科创伤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另外,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并发症者、重度感染者、精神异常者予以排除。按随机双盲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个组别,组名分别为甲组与乙组。甲组43例,男女各22例、21例;年龄区间22~49岁,平均年龄(36.9±3.8)岁;31例新鲜创面,12例陈旧创面;平均创面面积为4.0 cm×3.5 cm~23.7 cm×16.4 cm;受伤部位:四肢26例,腰骶部17例。乙组43例,男女各24例、19例;年龄区间20~51岁,平均年龄(37.3±4.2)岁;30例新鲜创面,13例陈旧创面;平均创面面积为4.2 cm×3.6 cm~24.0 cm×16.3 cm;受伤部位:四肢28例,腰骶部15例。对比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差异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甲组:对该组患者采取传统常规治疗措施,即:结合创面所在位置及其大小,对其予以常规处理,每隔1~2天更换敷料一次;若创面感染范围比较大,需对患者予以安插引流管,且定期予以病理学检查,从而确保创面的恢复状况;此外,还需依据病原体、感染类型等实际状况,对患者予以抗感染、抗炎处理[3]。如果创面发生坏死,需及时清除创面;如果患者创面肉芽生长状况较为理想,可对患者试试皮瓣转移,加速创面的恢复。

乙组:对该组患者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即:首先,对患者创伤感染状况予以评估,结合创面大小,准备合适的VSD敷料;有效清理创面后,在创面上敷上VSD敷料,且确保整个创面被覆盖,再实施负压引流处理。在引流期间,需密切留意引流液的状况,如颜色,且确保负压引流不会出现漏气。在持续引流七天后,对创面感染情况予以病理学检查,如检查结果显示依然存在感染或炎症,需依据病原菌及感染类型,对患者予以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如果患者创面比较大,可对其进行植皮或皮瓣转移;若患者创口较深,则需在肉芽生长状况较为理想的基础之上,再实施植皮治疗。

1.3 效果判定标准[4-5]

经治疗后,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或基本愈合,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创面明显变小,亦或是创面分泌物下降,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创面并未变小,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无效。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换药频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与记录,且进行组间对比。

1.5 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数据展开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析

见表1,甲乙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8%、95.3%,组间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1,P<0.05)。

2.2 创面愈合情况分析

见表2,乙组患者在换药频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均优于甲组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s)

组别 例数 换药频率(次) 创面完全愈合时间(d) 住院时间(d)甲组 43 8.2±1.2 20.6±6.9 28.7±3.3乙组 43 1.9±0.6 15.3±5.1 19.8±2.3 t值 - 30.792 4.051 14.509 P值 - <0.05 <0.05 <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骨科创伤患者往往会因病情复杂,且需手术治疗,继而诱发感染,最终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6-7]。因此,为确保患者的早日康复,采取有效方式对骨科创伤感染进行治疗,意义重大。诸多研究表明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8-10]。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技术,通常用于骨科创面治疗,其是以VSD敷料对创面予以覆盖,且在负压封闭的情况下对创面加以清洁,清除创面渗出物及坏死组织,从而实现治疗感染的目标[11]。该种技术能够较好的预防细菌入侵创面,避免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抗生素的使用。此外,该技术属于物理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少,更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12-13]。

在本次研究中,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乙组患者,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比甲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另外,经过对患者换药频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对比发现,乙组患者均优于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减少敷料更换次数,并加快创面的愈合。

综上所述,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效果甚佳,不但能显著降低患者换药次数,且可加快创面的愈合,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的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负压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新型门窗在负压医院设计中的运用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阻止接球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