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检验血糖仪与静脉全血检验血糖结果的对比研究

2020-07-29 04:26陈存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血糖仪全血指尖

陈存仁

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血糖仪因其易用性、较低的技术要求和快速的报告结果而在有关临床部门中得到广泛使用[1]。在使用过程中,有研究学者发现血液样本的使用是相对随机的,不同的隔室或同一隔室有时会使用指尖毛细血管血,有时会使用全静脉血。大多数血糖仪在开始采样时就被设计为使用指尖毛细血管血液,而其他血液样品可能会给出错误的结果[2]。在日常的应用中,血液葡萄糖测定应用的便携式的血糖仪,其在相关的指南中有要求,需要采集患者的头和脚跟的侧面的部位,通常不使用静脉或动脉血。指尖血采集检验结果,其血浆与全血的结果检验中会有所偏差,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查的样本均为末梢全血,如果检测样本应用的血清或血浆,可能会导致较高的结果[3]。本次研究,针对血糖仪来同时检测指尖毛细血管血和抗凝静脉全血血糖,同时在生化分析仪中检测血浆葡萄糖以研究不同血液样本之间血糖水平的变化进行相关研究,仪器均为同一生产制造商,现将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收入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指尖血组和静脉血组,每组共40例患者。在指尖血组中,共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44.6±4.3)岁;疾病持续时间从4个月~25年不等,平均病程(8.2±1.5)年。在静脉血组中,共19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龄为21~77岁,平均年龄(45.1±4.3)岁;疾病持续时间从4个月~27年不等,平均病程(8.7±1.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断,并且经医师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依从性较强的患者;心脏、肝等重要器官完好的患者;无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无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能够同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与临床诊断不符,并且经医师确诊不是糖尿病的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有精神方面疾病并且影响有效沟通的患者;有贫血或贫血症状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并发尿酸增加和酮酸化增加;最近服用VC的患者。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测试人员选择美国公司制造的即时检验血糖仪,严格遵守设备手册的操作说明,并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方法检测患者的血浆葡萄糖[4]。指尖血组:刺穿患者的手指,收集血液并将其放在抗凝管上。充分混合后,使用生化仪进行血糖检测,1次/d,连续3次。静脉血组:从患者那里抽取4 mL的空腹静脉血,并将2 mL血液抽取到同一根抗凝管中。用生化仪器测量血糖,其频率和频次与指尖血组相同。将另外的2 mL置于血清分离管中,并通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比容,并选择比重在30%和50%之间的样品进行进一步测试。合格的样品在3 000 rpm下离心不超过10 min,上层血清是检测的目标。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血糖结果的准确性与生化测试结果中的偏倚程度进行比较。偏倚量是生化测试结果中两个测试结果之差的比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及偏倚量。比较结果显示,指尖血组的血糖值为(9.58±1.34)mmol/L高于静脉血组的血糖值(9.07±0.83)mmol/L,但是指尖血的偏倚量(2.42±0.66)mmol/L要明显低于静脉血组的偏倚量(6.13±1.75)mmol/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附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上的多发病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生的可能性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已成为影响患者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类型[5]。李东萍学者[6]研究发现,早期有效地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充分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治疗措施和后续护理,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这可以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准确检测血糖[7]。当前,糖尿病患者中的血糖水平主要是使用即时血糖仪来检测指尖血来确定患者的血糖水平[8]。由于它的易用性以及结果出现比较迅速,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并被多数医务人员接受以确保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大量争论,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9]。马琳琳学者[10]发现,即时检验血糖仪的原理是电流检测器检测由血液与试纸之间的葡萄糖氧化酶反应产生的瞬时电流,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血糖浓度。葡萄糖含量和血糖含量之间存在直接关系,电流越强,患者的血糖浓度越高。但是,环境因素、仪器性能、采血方法和细胞比例会影响测试结果[11]。另外,采样方法不规范、操作步骤不正确、采血部位选择不正确等,将严重影响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这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各种因素,使用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和静脉血中的葡萄糖水平。相关研究表明,指尖血和静脉血的检测值指尖会有一些变化,范围从-1.48%到-13.6%,并且不超过20.0%[12]。所有患者测试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指尖血和静脉血的检测符合临床需求。此外,研究发现,使用早期血糖测试仪检测指尖血液时,偏倚量显著低于静脉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指尖血患者毛细血管中的血细胞比容显著低于静脉全血中的血细胞比容。静脉血中的氧气含量明显高于毛细管中的氧气含量[13]。如果患者的血糖浓度超过10 mmol/L,则测试结果的偏差值将显著增加,尤其是血糖水平升高时。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值以及偏倚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值以及偏倚量比较(±s)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血糖值(mmol/L) 偏倚量(mmol/L)指尖血组 40 9.58±1.34 2.42±0.66静脉血组 40 9.07±0.83 6.13±1.75 t值 - 7.135 7.351 P值 - <0.05 <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指尖血的平均血糖含量明显高于静脉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仪器的检测结果相比,指尖血组的偏倚量明显低于静脉血组中的偏倚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指尖血的平均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静脉全血,但失真情况低于静脉全血。需要注意的是,当检测到患者指尖的毛细血管血糖水平时,必须进行仪器的存储和日常维护,以确保仪器的性能,同时保证仪器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正常运行;重视仪器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方法,对有用药史的患者进行适当的检查,以确定该药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达到最低。

综上所述,使用即时检验血糖检测仪来检测糖尿病患者的指尖血和静脉血葡萄糖水平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指尖血测试的结果更接近于生化测试仪的结果,这意味着即时检验血糖仪在指尖血的检测中准确性更高。因此,当使用即时检验血糖监测设备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时,应首选指尖血液为测试样本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超过10 mmol/L,以获得更准确的测试结果,则应首先使用生化仪器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然后制定符合患者实际的护理质量措施,从而获取最佳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血糖仪全血指尖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虔诚之花在指尖绽放
指尖上的生活,指尖上的美
自测血糖靠谱不
自测血糖靠谱不
指尖童话
微量全血彗星试验检测电子制造业不同工种人群DNA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