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2020-07-29 04:26王彤王军张鑫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王彤 王军 张鑫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能够累积滑膜、软骨、严重甚至出现骨质的破坏。患者发病时,表现为关节炎反应,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1]。参考现阶段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研究表示[2-3],对患者进行检测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检测,可以早期提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检出率,有助于患者病情判断。为进一步明确相关因子在类风湿因子中的诊断价值。本文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50例,定义为试验组,同期另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比两者的检测结果。现进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50例,定义为试验组,临床诊断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男31例,女19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6.04±14.69)岁;同期另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定义为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0~75岁,平均(55.47±13.04)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上,无显著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患者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4-5]

入组标准:均符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均进行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患者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类的患者;存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沟通障碍,不能完成试验者;患者及家属不同意纳入此研究。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清晨患者均处于空腹状态,抽取静脉血约5 mL,放在非抗凝管内,放置于37℃的环境中进行水浴,时间为1 h左右,随后进行离心操作,时间约为20 min,3 000 r/min,待分离血清后进行相关检测操作。

免疫球蛋白检测:包括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l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l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检测,选择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进行检测(实验仪器均为同一厂家配套产品),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验。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检测:仪器选择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使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检验。上述应用的试剂盒均由上海复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同时操作均严格按着说明书指示进行操作。

1.4 观察标准和评价指标

观察指标[6]:观察两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检测情况。

评价指标[7]:C反应蛋白正常参考值≤10 mg/L;RF参考浓度范围在20 IU/mL 以上;免疫球蛋白A参考范围0.7~3.8 g/L;免疫球蛋白M参考范围0.6~2.5 g/L,免疫球蛋白G正常参考范围9.5~12.5 mg/L。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将研究结果数据等录入统计学软件,两组患者血清的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t检验,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对比

试验组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和对照组患者差别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对比

试验组IgA、IgM、IgG检测水平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IgA、IgM、IgG的检测水平和对照组患者差别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又名类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发病部位为身体的各大关节,如髋关节、肩关节、膝关节、手腕关节、脚关节、肘关节等部位[8-9]。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处的轻微疼痛,若是严重时则会导致患处关节畸形以及损害,严重的危害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隐形疾病,因此在早期临床症状一般不明显,患者难以察觉,而大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能够及时、早期治疗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因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10]。

本研究结果表1、2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反应蛋白水平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IgA、IgM、IgG的检测水平和对照组患者差别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吞噬、激活补体,在机体发现炎症、组织损伤、和恶化时,其水平会呈现持续性的升高,并且在症状出现呈现升高状态,因此诸多相关学者主张将 CRP 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之一[11]。免疫球蛋白中的IgG能够作用是和类风湿因子相互结合,进而对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活性有抑制作用,在临床检测的中,其可以作为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相关因子之一,而IgM与类风湿因子结合后,其水平的波动和患者骨质侵蚀以及关节活动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也可以作为类风湿因子关节炎患者评价病情的标准之一。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指标变化相对较大,其在临床有一定的特异度,但是仍需要和其他指标联合鉴别[12]。

综上所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有助于为临床医生提高准确的诊断,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价值,可作为有效的检测指标广泛应用。

表1 两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对比 (±s)

组别 例数 类风湿因子(IU/mL) C反应蛋白(mg/L)试验组 50 19.64±1.63 15.63±2.56对照组 50 14.34±1.46 5.32±0.61 t值 - 17.126 27.702 P值 -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对比 (±s)

组别 IgA(mg/L) lgM(mg/L) IgG(mg/L)试验组(n=50) 4.63±0.41 3.51±0.47 19.45±5.23对照组(n=50) 1.25±0.36 1.36±0.17 10.63±2.14 t值 43.804 30.418 11.037 P值 0.000 0.000 0.000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转录因子Egr2/Egr3在类风湿关节炎寒证中的作用机制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