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2020-07-29 04:26王玉梅戚小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满意率下肢血栓

王玉梅 戚小男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较常见骨科术后并发症,由于患者术后肢体制动、血流淤滞等症状,使得患者机体血液在深静脉管腔内出现不正常凝集,严重影响了患者治疗疗效[1]。在患者术后恢复期间,实施的护理质量高低及服务水平优劣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对骨科患者术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十分必要,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血栓形成几率,提高护理质量[2]。目前,临床常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术后进行干预,虽有一定效果,但疗效不佳。研究显示,采取集束化护理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治疗结局,并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3]。集束化护理是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健康教育、药物护理等多种护理措施综合到一起后对患者进行干预,其中的任意一种措施都能够经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且比实施单一干预的效果更优[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医院于2017年1月—2019年5月期间骨科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为15~65岁,平均年龄(55.27±5.87)岁;骨折类型:髋部骨折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4例,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0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15~66岁,平均年龄(55.33±5.88)岁;骨折类型:髋部骨折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4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8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骨折患者的性别、骨折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无任何手术禁忌者;(2)无凝血功能障碍者;(3)意识清醒且无语言沟通障碍者。排除标准:(1)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2)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3)生命体征不稳定者;(4)存在手术禁忌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责任护士需在患者入院后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具体如下:(1)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集束化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临床护士等人组成,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利用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2)心理护理。责任护士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3)运动护理。术后需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将其双下肢抬高至30°,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关节主被动的屈伸锻炼,以促进血液静脉向心回流。(4)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宣教小册子及开展讲座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避免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5)药物护理。责任护士需在患者给药前,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

1.3 观察指标与效果评价

记录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量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包括:(1)非常满意:90~100分;(2)较满意:80~89分;(3)不满意:<80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0软件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显示,再行χ2检验获得统计值;计量资料以(±s)形式显示,再行t检验获得统计值;P<0.05为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术后DVT发生率更低,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00%,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4.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更高,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骨折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休养,肢体易受到受压,导致机体血流变缓,易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时会致使患者出现死亡[5]。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壁损伤等[6]。目前,对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常采取手术或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还会增加医疗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7]。为了预防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需在术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8]。研究表明,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将传统护理与循证医学相结合,更加注重护理的科学性,将相关证据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进而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9]。

表1 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吴佳佳等的研究结果证实[10],观察组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合。分析原因可能为:(1)与常规护理措施比较,集束化护理能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运动护理、健康宣教及药物护理等,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1]。(2)集束化护理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帮助患者及早进行主被动锻炼,减少或避免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临床恢复时间[12-13]。

综上所述,对骨科术后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满意率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