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0-07-30 07:30罗丽华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积极性意识初中语文

罗丽华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语文阅读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学生需要在语文阅读时积极思考,跟随教师的引导提出问题,及时弥补自己知识的短缺,培养创新思维,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1.学生过度依赖教师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不可撼动,学生不会质疑教师所讲的内容,只是一味地信赖和依赖教师,不管是平时的作业还是考试,通常只有一个固定答案。然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面对死板的检测方式时,容易失去与教师讨论的信心,更依赖教师和习题后的答案,导使学生固化自己的思维方式,不仅学习成绩没有提升,还使得学生不愿意思考,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不习惯提问

学生从接受教育开始,一直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即使是初中阶段的学习,也是由教师引导,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即使对一些问题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的想法,害怕想法太幼稚,或是自己的问题没有价值,而遭到同学的讥笑。久而久之,学生的成绩会受到影响,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

3.没有合适的培养机会

在教学时,教师往往都有自己的安排,预设了教学进度,在课上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很短。另外,教师比较照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所 以课堂上的教学时间一般都用来解决成绩好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会让他们在课后专门学习,但学生课后往往有很多的课业任务,教师也有自己的教学任务,逐渐导致学生不愿意向教师提问。

二、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这个专业领域的佼佼者,而学生作为这个领域的初学者,只能听从教师的讲解。尤其是初中生,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毕竟不够成熟,对解决问题的依赖性非常强,导致他们不愿意,甚至不敢向教师提问或质疑,只会一味地赞同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有足够的权威性,使学生根本没办法提问。其实,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如果教师的教学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求,那么只能忽略不能够表达自己需求的学生。另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实现精准教学,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解决方案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很多情况下,课堂是刻板沉闷的,有些学生觉得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以至于不愿意提问,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师与学生放在了不平等的地位上,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抗拒提问。因此,教师一定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与教师站在同等的高度进行交流探讨,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鼓励其他学生大胆提问。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主导,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学生不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这使得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均衡每个学生之间的学习进度,还能够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提问,相较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问的压力更小,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都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拓宽学生的思维,有效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有发挥的空间,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提问时也能够更有理有据,充分表达他们的想法。

初中语文阅读能夠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积极性意识初中语文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