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三原则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三种译本汉译对比研究

2020-07-30 13:26徐雪静
青年生活 2020年27期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对比分析

徐雪静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兹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近年来,不计其数的学者对其进行汉英翻译实践。本文在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姚乃强、吴建国及董继平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汉译本前三章内容,了解三人不同的翻译风格以及翻译方法,为其它译者提供学习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三原则;《了不起的盖茨比》三译本;对比分析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文学界享有盛名,在中国也深受欢迎。如今该作品的汉译本逐渐增多,参与翻译的学者们也不计其数,例如巫坤宁教授、姚乃强教授以及吴建国教授等。本文以目的论三原则为指导理论,对三位译者对前三章翻译的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为后人提高文学翻译水平提出建议。

(二)文献综述

据卞建华(2006)和崔永禄(2006)的研究,目的论三原则在1978年开始在翻译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本部小说的汉译研究,诸多学者投入了大量精力。除巫宁坤教授的译本,还出现了许多不同译本。如范岳泽的《大人物盖茨比》、王晋华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等,而吴建国教授编著的《菲兹杰拉德研究》使我们对美国文学的研究又跨上了崭新的一步。

二、目的论三原则

1970年代,汉斯·费米尔将翻译理论作为德国功能学派的重点引入了目的论并认为整个翻译行为应根据目标语境中要实现的目的来确定。(Shuttleworth&Cowie,2004)目的论包含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忠实原则与连贯原则受其支配(1984)。

目的原则在翻译中占主导地位,即赖斯和费米尔的“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Nord,2001:29),很明显,每个文本都是为某个目标而产生的,应该为这个目标服务。连贯原则强调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的连接,诺德认为,只有当文本符合交际目的并且在交际情况下为接收者所接受时,它才有意义(Nord,2001:31)。忠实原则是指翻译人员翻译源文本时的忠诚度,要求翻译后的文本和源文本之间必须具有连贯性和对应性。

三、翻译对比研究

文学翻译强调价值,注重形象思维和艺术感,在选择翻译方法上更为灵活。以下是三个译本中选取的例子进行对比分析。

(一)名词的翻译

1 “How do you get to West Egg village?” he asked helplessly.

姚:“劳驾,到西埃格村怎么走”他无可奈何地问道。(2006:5)

吴:“请问去西蛋村该怎么走?”他无助地问道。(2016:47)

董:“到西卵村怎么走呢”他无助地问道(2017:39)

原文中,“West Egg village”是地名,一般可以通过直译,意译或者音译等常用方法对地名进行翻译。在这里,姚将其音译为“西埃格”,并且为其增加注释,强化村名的象征意义。吴将其直译为“西蛋村”,与董采用的翻译方法一致,与原文保持高度一致。“直译法是翻译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能传达原文意义, 表现内容和形式相符之处。”(丁萌飞,2016)这三个译本都遵循了目的原则,以读者感受为目的进行翻译。但姚给出背后的意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a national figure in a way, one of those men who reach such an acute limited excellence at twenty-one that everything afterward savors of anti-climax.

姚:他是这样一个人,二十一岁就在一个方面达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让后不论做什么,总有点走下坡路的味道。(2006:7)

吴:这些人21岁就在有限的范围内取得了如此抢眼的卓越成就,弄得后来的一切都不免有虎头蛇尾的味道。(2016:38)

董:他这类人在二十一岁时就迅速到达了成就的巅峰,而此后的一切又有了漸渐走向衰落的意味。(2017:59)

“anti-climax”中文意思是“令人失望的事物; 令人扫兴的事物”,倘若采用直译法,那么译文就无法为读者所接受。姚译为“下坡路”,与上文“登峰造极”对应,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另外也符合中文表达。原文强调的是汤姆在21岁这样一个年龄有着非凡的成就,未来可能大不如此,因此吴译成“虎头蛇尾”,添了文学性。而董采用了直译,虽表明意义但在文字表达上没有前两位译者表达得顺畅自然。

(二)形容词的翻译

1 There was a touch of paternal contempt in it, even toward people he liked

姚:他说话的声音里有一种老子教训儿子的轻蔑的口吻,甚至对他喜欢的人也是如此。(2006:24)

吴:他说话时总是带着一种颐指气使、不屑一顾的腔调,即使面对他所喜欢的人也一样(2016:40)

董:话音中,他还带着父辈般的轻蔑意味,即便是对他喜欢的人也不例外。(2017:38)

“paternal”这个词表示“如父亲一般的,像父亲的”。董将其直译为“父辈般”,实现了语意连贯,但这里想强调的是他说话像父亲轻蔑的语气,而单从“父辈般”无法判断出原文想要传达的意义。姚将其译成“老子教训儿子”,既符合原文的表达,并且将感情色彩充分表达出来,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吴的译文省略了“像父亲的”这一含义,意译成“颐指气使、不屑一顾”,强调了其背后隐藏的意象及感情色调。但姚不仅保留了原文形式与内容,表达也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2“Hulking,”insisted Daisy.

姚:“笨重,”黛西不依不饶又说了一次。(2006:14)

吴:“笨头笨脑。”黛西不依不饶地说。(2016:45)

董:“你就是粗笨。”黛西坚持说。(2017:46)

“Hulking”中文意思為“笨重的,粗鲁的”。这里,黛西对着自己的丈夫汤姆说他“Hulking”,汤姆不悦。姚这里将其处理成“笨重”,但是一般“笨重”用来形容物品较重,而这里黛西形容汤姆,因此,该译法略有不妥。吴将其翻译成“笨头笨脑”,强调的是汤姆“笨”这个特点,但是,在黛西看来,汤姆不但愚笨而且粗鲁,因此这个译文未能完全将其含义表达出来。而董将其翻译成“粗苯”,完全符合译文的内容,并保留了意义。

(三)语境下的翻译

1 Turning me around by one arm, he moved a broad flat hand along the front vista.(2009,6)

姚:他用一只胳臂把我转过身来,然后移动着他宽大的手掌,指点前面的景色。(2006:10)

吴:他一把拽住我的一只胳膊,拉得我转过身去,然后挥动他那只宽阔的手掌,指点着前方的景色。(2016:52)

董:他伸出一只胳膊,让我转过身来,展开宽大、扁平的手掌,指点眼前的景色。(2017:37)

对于“by one arm”的翻译,姚译本和董译本中的“arm”指的是汤姆的手臂,而吴译本中的“arm”指的是“我”的手臂。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看出,汤姆体型健硕足以用一只手臂让“我”转过身来,因此姚和董的译文在这种情况下更符合语境,但是在表达上,姚的译文较董的译文更为准确连贯,突出了汤姆力大无穷与粗暴的特征。

2‘All I kept thinking about, over and over, was ‘You cant live forever; you cant live forever.”(2009,45)

姚:‘我脑子里一遍一遍问自己‘能长相守吗?能长相守吗”(2006:33)

吴:‘我脑子里颠来倒去地想着的只有一个念头:‘你不可能长命百岁的,你不可能长命百岁的。”(2016:95)

董: ‘我当时反复思考的只有这句话:‘你的人生苦短,你的人生苦短”(2017:84)

该句话在关于“live”这个词的翻译在三个译本中同样存在着理解上的歧义。“live”意为“居住,生活及生存”。原文是梅特尔第一次遇见汤姆便心生爱意,想与之长相厮守。因此,为了表达原作者的意图,姚将其译为“长相守”,而吴和董的译文都与此语境关联不大。因此在该种语境下,“长相守”更贴切原文作者的表达意图与上下文的联系也更紧密。

四、总结

本文从目的论视角下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姚乃强、吴建国和董继平的译本前三章进行对比研究,列举了前三章中的实例,通过对名词、形容词以及具体语境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不同之处。在翻译中,这三位译者都能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感受,选取合适的翻译方法,突出各自的翻译特点。但由于笔者知识与能力欠缺,未能对三个译本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总结每位译者的翻译特征与风格,对此仍有不足需要改进。

参考文献

[1]Mark Shuttleworth & 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Nord, C.(2001).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卞建华,崔永禄. 功能主义目的论在中国的引进、应用与研究[J].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6.5.

[4]丁萌飞.接受美学视角下文学作品中地名汉译研究——以《冰与火之歌》为例[J].科教文汇.2016.(11):181-182.

[5]董继平.《了不起的盖茨比》[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3.

[6]吴建国.《了不起的盖茨比》[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3.

[7]姚乃强.《了不起的盖茨比》[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了不起的盖茨比对比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物形象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