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措施

2020-07-30 13:26刘通
青年生活 2020年27期
关键词:法治化体制政府

刘通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本文在坚持党的十九大精神基础上,围绕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措施、方法。

关键词:社会治理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社会治理新实践,多方面开拓社会治理新境界。这充分体现了当前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背景下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应从转变社会治理思维、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和专业化水平五个维度着手。

一、转变社会治理思维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第一要义是转变社会治理思维。“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转变社会治理思维,首先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治理思维。目的在于:减少行政干预,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权力空间,避免因权力寻租而导致的权钱交易;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供给,集中发展,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正义;集中精力,强化市场监管,培育社会信用,以避免因企业忽视社会责任而导致的人民群众利益受损,并由此牵发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其次,在社会领域,政府要树立“刚柔并济”治理思维,转变以往“维稳”诉求重于“维权”的社会治理刚性思维。“所谓柔性治理,就是指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是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强制性手段,而是秉持自主、平等、民主等理念,采用非强制性方式激发治理伙伴与治理对象的内在潜力、主动性与创造性,以寻求社会对于政府治理的信任、配合和参与,从而实现善治的目标”。

二、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

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的核心在于改变过去以政府为单一社会治理主体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政府由凌驾于市民社会之上的管制者,又重新回到市民社会之中成为服务者”。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重点是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要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权利的基础上,统合社会力量,突出市场在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丰富社会公共产品服务类别,提升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效率效益的优势作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政府要重视利用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进行社会治理,这有利于发挥各类治理主体比较优势,弥补单主体社会治理劣势。更为重要的是,要着力改变和扭转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被市场和社会倒逼社会治理的现状,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治理,增强省市级及以下党组织社会治理领导能力,社会治理宏观战略把控能力,重视研究和总结社会治理经验和规律,领导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引导市场和社会参与社会治理,回应人民群众重大诉求。

三、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

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核心和重点是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与“互联网+社会服务”建设,发挥大数据的技术性优势,以增强政府的治理能力,服务能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要重视数据沉淀、挖掘,开放、共享,以构建覆盖全国的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与服务,以实现开放共赢。要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要敢于接受广大网民监督,推进“互联网+阳光政府”建设。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必须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服务理念,必须全面考量公众利益诉求,必须重视回应公众热点关切,必须尊重公众存在感、参与感。利用互联网平台,引导公众通过制度性渠道与方式进行有序参与社会治理,以实现公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积极有序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治理体系。

四、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行民主法治治理,切实提高法治化水平,使法治在社会治理中起决定性作用。推进社会治理民主化法治化的重点是大力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加强监督体制机制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各类监督主体合法监督权利,尤其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主体地位,依法维护和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因此,只有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和公共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才能有效协调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才能促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证人民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才能构建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结构公平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社会主义内在政治价值目标与追求。

五、推进社会治理专业化

社会治理准确化精细化只是在方法和技术上明确社会治理靶向问题,而问题的本质或者说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如何更有效地更切实际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提供更有效更优质更专业的社会服务。“现有的理论与实践均已表明,社会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能够有效促进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因此,培育解决的专业性社会工作组织,是推进社会治理专业化的“牛鼻子”。还应尝试和探索“社民互动”的社会治理服务模式,即通过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党委组织为领头羊,社区居委会为协调单位,以社会工作组织为服务承接方,社区居委会与社会工作组织协同,积极动员社区成员成立社区义工服务队伍,在协助社会工作组织进行社区服务的过程中,以实践行动教育公民,以强化公民社会责任担当,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化了的社会工作组织,社区义工队伍,将无序的基层民众社会治理参与逐步转化为敬法知法懂法守法,运用国家与政府提供的制度性渠道,理性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

参考文献

[1]《習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版.

[2]谭英俊:柔性治理:21世纪政府治道变革的逻辑选择与发展趋向,《理论探讨》2014年第3期.

[3]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2期.

[4]罗家为:加强社工队伍人才建设 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中国社会报》.

猜你喜欢
法治化体制政府
长三角区域生态利益平衡及其法治保障
全面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法治化高质量转型升级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经典来信
提高民生建设法治化水平
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程序的完善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