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即教育

2020-07-31 09:45潘娜
江苏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江苏省建构评价

潘娜,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小学部校长,正高级教师,先后获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劳模、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苏州市教育名家、苏州市特级校长等荣誉称号。

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二期重点资助课题。先后获得国家基础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二等奖,2016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教育研究类)二等奖,苏州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独立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编写省级教材2套;编写系列校本教材18套;应邀在全国各地讲座200余场,公开教学课百余节;成立江蘇省首批名师工作室、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区级“潘娜名师工作室”“先锋党代表工作室”,核心成员两百余人。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等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江苏省教育厅评审专家库成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苏派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等20余个政府(社会)团体职务。

“对话”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方式。“对话”意味着民主、平等、公平、和谐。“对话即教育”是指通过对话,发现自己,发现他人,发现世界,成为自己、他人生命成长的温暖样式。

一、“对话即教育”的时代内涵

“对话即教育,把学校办成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能积极参与、主动进取的认知实践、文化实践和自我生命意义实践的学习共同体。”这是我的办学思想。它是一种开放的、平等的、自由的教育形态和教育范式。大家有着共同的信仰和追求,通过互动对话进行知识、信息、情感、技能和经验的交换,达到个体和群体的知识、技能、道德、审美的均衡发展,达到知、情、意、行的自觉统一,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教育目标。这是符合素质教育需求的,是一种响应时代的创新教育范式。“对话即教育”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基于对话理论的角度,二是基于教育的实践特征,三是基于对话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寻教育教学的方式,从“独白教育”到“对话教育”的回归,教育理念从“单一解释”到“多维解读”的释放,评价方式方法从“硬性评价”到“软性评价”的人文关怀。

二、“对话即教育”推动学校四个转型

1.教育理念由独白转向合作。

现代化社会呼唤具有思考力与创造力的人才,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对话与反思。独白教育是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对话教育提倡的是合作、理解、建构的学习方式在知识的隐喻和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转型”是前瞻的、是现代的。

2.师生关系由权威转向伙伴。

对话教育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由垂直关系转向了平行关系,从教学理念上看是“单一解释”到“多维解读”的民主释放。我们提倡教育从对话开始,通过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师的自我对话和学生的自我对话等形式,让平等、民主的教学理念成为课堂主流,用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与对话代替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在对话教育中,教师要做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地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去体验并建构,在民主和平等的基础之上催生多元价值。

3.课堂教学由灌输转向建构。

对话教育中教师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领航员和合作者。从课堂实践上看,对话教育经历了从“教学建模”到“学科运用”的整体构建和发展的全过程。学校根据课堂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建构统领各个学科的“对话课堂教学模型”。同时开展对话教育在各学科的运用和流程研究。通过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研究,以“对话”为主线,各学科立足学科特点,彰显学科特色,提出学科对话教学主张。

4.学业评价由单一转向多元。

“教·学·评”始终是教育转型的三个重要环节。我们改变以考试和计分为轴心的“硬性评价”标准,将学科教学中对话教育的评价指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优化:评价目标积极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评价方式多样化,加强对形成性评价、非测试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的研制。从评价指标上看是从“硬性评价”回归到“软性评价”的人文关怀。

三、“对话即教育”在学校层面的模式构建

1.对话教育推动学校教育改革。

学校的教育改革表现为三个维度。其一,基于课堂转型的时代追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实现从“灌输中心教育”向“对话中心教育”的转变,在对话式课堂中,教师应相信学生具有生长的可能性,拥有自己的选择权,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精神世界,完善学生人格。其二,基于育人理念的文化追求。学校以“成完人”为育人目标,以苏州大学百年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核心理念,以对话天、地、古、今为四大支柱,以德性行为养成、课程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评价系统构建、校园环境优化、文化符号设计为六大工程,建设大气、灵动的学校,培养修德、博学的教师,培育崇德、善思的学子。其三,基于对话教育的价值追求。通过长期研究,我认为对话教育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人的发展等理论认识基础上的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培养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适用终身的核心素养。

2.实施对话教育的三个条件。

对话教育的实质是从教育的学习功能来审视学校行为。认知心理学关注学习者个体的学习过程,社会学关注个体和学习环境的互动过程。对话教育在这两个领域的结合点上,创造出一种可以操作的新范式,把个体的学习行为和过程放在学习环境中进行考量。但任何学习都是有条件的,对话教育也一样。一是有民主、平等、自觉自律的学校文化;二是有一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会学习、会学情分析的专业教师;三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并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行为上,课堂变学生才会变,学生变学校才会变。课堂的转型是对话教育的起点,也是对话教育的归宿。

3.对话教育的分类模式构建。

对话教育形态有人际对话、人本对话、人机对话、自我对话和人与环境的对话等。对话教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体和客体的交流互动。第二阶段是主体的理性建构,可以用“主体—客体—主体”公式表述。第一阶段依靠外部语言,包括文字符号和图形图像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文化的传递。第二阶段依靠内部语言,包括思维、推理和批判反思,建构属于主体自己的意义。对话教育的两个阶段是无痕连接的整统联合体,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对话教育能激活学习的自觉性,是教育智慧的集中反映。

围绕着核心素养,培养自我实现与社会健全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公民,始终是学校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对话教育是培养“核心素养”的DNA,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轴。

作为一名校长,我行走在对话教育中,通过与童心、自我、同行、社会的对话,来建构认知、建构自我、建构教育、建构世界,这是我专业发展的成才之路,也是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修炼过程。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小学部)

猜你喜欢
江苏省建构评价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吃火锅的发现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