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斯“三元组合”符号学理论视角下对网剧《爱,死亡和机器人》的叙事分析

2020-08-02 11:02陈燕玲
声屏世界 2020年9期

陈燕玲

摘要: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我国涌现出了许多优质的网剧,网剧成为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媒介新品类。在这种背景下,引发热议的网剧《爱,死亡和机器人》凭借全新的呈现方式、强烈的视觉冲击、多样的元素整合、独立成章的分段叙述、夸张的符号隐喻等特点展现了网剧的新面貌。文章通过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的“三元组合”符号学理论分析网剧《爱,死亡和机器人》的结构框架与叙事创新。

关键词:“三元组合”符号论 《爱,死亡和机器人》 叙事分析

任何新兴事物的产生都会发生相应的连锁反应。网剧是具有多元丰富等特征的影视剧节目类型,一部优质的网剧势必要综合多种因素与内涵,也必须符合符号学领域专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提出的“刺点”理论。刺点能够激发公众审美认知与心灵震撼,进而展现符号的意义生发与表征作用。《爱,死亡和机器人》集中表现的悬疑、暴力、猎奇、幽默、惊悚、机甲等元素本身就形成了一幅壮阔的三元符号论景观,其中图像、指示、象征等元素在每一集中都能得到细致的体现。

“三元组合”符号理论与符号类型

皮爾斯的“三元组合”符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脉络,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符号媒介”“指称对象”以及“符号意义”三者的组合。皮尔斯是这样定义符号的:“符号或符号媒介在某种程度上向某人代表某样东西。”皮尔斯的“三元组合”符号理论是动态的,该理论中蕴含潜在的永恒动力,自身能够不断进行阐释和再阐释。意向性解释三角是利用心智哲学研究语言,因此可以说,皮尔斯符号学的研究对象是意向性解释三角研究对象的上义范畴,其研究对象更为宽泛,更加符合新媒体网剧的创新路径。

对符号意义的阐释就是对于符号的深刻认知,而对符号意义的阐释重点在于对符号意义的全面领略。符号意义一般可分为三种。第一种符号意义叫做“直观意义”,皮尔斯认为直观意义是语义的潜能,是符号自身带来的一种延伸关系,并不是真正的反应。第二种符号意义叫做“动态意义”,是指符号在解释活动中对个别解释者所产生的直接作用,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第三种符号意义叫做“终极意义”,它与符号使用者的习惯或规则有关,终极意义通常被确认为是某一符号的真实意义。

通过对“图像、指示、象征”的符号类型化解读,能够更加细致地分析《爱,死亡和机器人》的叙事结构。文章希望通过对《爱,死亡和机器人》叙事结构的分析,为新媒体网剧的认知提供参考,为新媒体网剧趋势的剖析提供依据。

《爱,死亡和机器人》的三元符号类型与叙事分析

2018年火爆网络的一部新媒体网剧《爱,死亡和机器人》向大众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网剧新模式。《爱,死亡和机器人》是一部内容新颖凝练、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互动性强的剧目。下面主要结合三元符号类型对《爱,死亡和机器人》进行叙事分析。

叙事特征片段化。该剧极具后现代性,叙事结构准确把握受众的接受习惯,采用文本叙事结构,强调游戏性、颠覆性、拼贴性、碎片性。该剧片段化与个性化的意义表达更加明显,具有强烈的先锋主义戏剧色彩。该剧节奏化特征明显,剧情节奏极快,剧集时间5~18分钟不等,其拍摄手法、镜头组接、景别设置等技术操作都更加强调个人创作新意与片段化切分的快节奏表达,这也是自制微纪录片的自主个性化表征所在。该剧层次性明显,由表及里、由小见大、由微观视角到宏观视角,主题、语言递进效果显著。

叙事结构融合化。首先,该剧采用碎片化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叙事时长短,信息量相对较大,叙事结构呈现出非线性的网络化特征。该剧线索多且杂,其作用是为了制造悬念,而采用碎片化的非线性叙事结构能够厘清顺叙与倒叙混杂的逻辑结构。

其次,该剧还采取双向结构并举的叙事结构。具体表现为:内部结构是片中的解说、人物对话而推理出的叙事内容,再以被叙述的内容为命题中心来安排外部结构。这种双向结构并举的叙事结构在片中体现在哲学命题、主题升华、人与机械的关系、博爱的多元体现等元素上。其中,外部结构是从情节叙事形式中看到的、通过网络呈现的文本形态与整体布局。外部结构主要体现强烈的视觉冲击、风格迥异的动画设计、主题各异的故事线索等。

最后,该剧还采取结构与价值衍生化的叙事结构。结构与价值衍生化的叙事结构在片中的具体表现为:叙事的内容与故事通过结构进行架构,形成由小及大、由点到面的叙述价值,最终在故事的内容、动画形式、多元价值之下使得观众进入沉浸式体验,得出了人与机械的生存思考、情绪与理性的彰显。

叙事视角个性化。叙事视角对剧集的形成具有绝对的影响,它是叙事的立足点与依据,是叙事者或人物与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坐标。新媒体网剧更多呈现的是非聚焦视角与外聚焦视角,从故事脉络与外在符号等元素呈现人物特征,进行客观叙事。该剧整体以非聚焦与外聚焦叙事为主,而在具体剧集呈现上又适当采取内聚焦叙事。非聚焦与外聚焦视角是指每一集都直奔主题,不过多着墨于剧集之间的联系。

叙事语境狂欢化。虚拟狂欢场域是指将后经典叙事学引入叙事语境中,后现代主义特征明显,宣扬超越人类理性、道德和历史辖制的思想自由。虚拟狂欢场域具有创造性、批判性和建设性。在片中,人们言行的表现实则就是编创者对于虚拟空间中人的心理需求的呼应,是智能时代下人与机器的狂欢。微观宏观并蓄环境是指除了文本的上下文之间的互动与整体架构要保持一致之外,还要立足于当下的时代特征——机械化、多元化、智能化。网络空间实则是强大的舆论阵地,人们在网络空间中观点的表述与思想的衍生方面更加直白,也更接近于人物内心最真实的表达。在网络空间中,标新立异的文本作品与表达范式更容易获得“出名”的机会。这部网剧的动画亮点与高科技拍摄手法符合当下网络空间的需求。也就是说,以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为前提的语境表达是叙事成功的主要因素。

三元符号类型与叙事关系

《爱,死亡和机器人》的最大亮点就是通过高科技三维立体动画的视觉冲击与人物形象展开叙事。三维动画,又称“3D动画”,是一种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技术,具有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三维动画首先需要操作者在计算机相应软件内进行绘图、建模等各种操作,操作完成后由计算机运行,并生成最终画面。例如,该剧第一集《桑尼的优势》讲述了在地下怪兽格斗世界中,女孩桑尼是一个传奇,桑尼和她所控制的怪物依靠她独特的优势,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这一集符号的呈现集中在“爱+死亡+桑尼战队的蛇图腾”元素上,强调正邪交战,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哲学命题。再如,在第十八集《秘密战争》中,一队苏联红军奉命在西伯利亚森林里寻找怪物的踪迹,并伺机消灭它们。但他们计划失败,还引出明显超出他们预期的怪物数量。这一集的剧情安排充满神秘感与紧张感,最后极富冲击力的战斗场面,显得血腥又异常悲壮。这一集符号的呈现集中在“村庄死亡+警察死亡+代苏联红星村庄的死亡”。通过对《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集和第十八集的分析,为整部剧的符号意义提出有力的论证。

以上是对于《爱,死亡和机器人》三元符号体现的分析,正是这样的符号意义建构出生动多样的叙事图景,从而使得叙事的结构更加精细化。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动画网剧的制作趋势与流行因素,也可以得出越是详细的符号元素和类型融合,叙事节奏与框架越紧凑和丰富这一结论。要知道,符号类型之间的逻辑关系越明显,叙事的视角与语境就越统一。文章希望通过对《爱,死亡和机器人》三元符号的分析,为今后观众选择和观看优质的动画网剧提供参考。

符号对于动画网剧的深层建构意义

符号呈现的表征与视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爱,死亡和机器人》的亮点就在于各种三元符号的呈现,该剧的视觉文化正是建立在丰富符号与直观情感的唤起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剧中对于色彩、角度与主题元素的呼应都直接表现了该剧的专业化与体系化。此外,视觉技术的进步不断带动人们视觉感知延伸、视听需求增强,为迎合人们日益变化的观剧习惯,该剧重点打造符号这一视觉第一要素,以满足人们不同的视觉奇观需求。例如,证人的裸露镜头、全真的香港街头、梦幻的大鱼复苏、齐马蓝的蓝、狩猎愉快的机械狐狸等。不同符號的生动呈现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由此形成该剧独有的特点,即类型化越来越细密、元素包含更广泛、人物形象更多元、文化融合更充分。

结语

《爱,死亡和机器人》带给观众深刻的主题,即人与机器的关系。该剧并没有片面地指出机器对人是有益或者无益的,而是综合论证机器对人的双面影响。技术本身是无过错的,技术是进步的表现,也是由人性更迭与现实生活需求产生的。机器化的极致最终带给人类的既有爱,也会有死亡,也就是该剧强调的双面并存影响。《爱,死亡和机器人》不仅强调视觉感官的冲击,更强调符号对于动画网剧的深层建构,这正是《爱,死亡和机器人》带给网剧叙述与符号意义探寻的深刻启示。(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贾宏宝,李斌娟,杨博:《网络自制剧的类型化发展与反类型尝试》,《西部广播电视》,2019(15)。

2.贾婧,石雪飞:《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微动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新媒体研究》,2018(7)。

3.卢巧丹:《符号,意义和阐释——索绪尔符号学和皮尔斯符号学意指功能对比》,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Proceedings of 2013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3) Volume。

4.沈巧娜:《浅析动画在新媒体传播中的视觉表征作用》,《艺术科技》,2016(7)。

5.王铭玉:《对皮尔斯符号思想的语言学阐释》,《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