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救赎

2020-08-02 11:02杜珊珊
声屏世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叙事结构救赎

杜珊珊

摘要:《盗梦空间》作为好莱坞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多年来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认可。该电影精巧的情节构思、严密的叙事结构、商业大片的拍摄手法都值得我国电影学习。文章通过对这部电影叙事结构、情节展现、摄影手法三方面的剖析,分析这部电影“叫好又叫座”的原因所在,以期为我国科幻电影的拍摄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盗梦空间》 叙事结构 摄影手法 商业电影 救赎

从《盗梦空间》(2010)到《敦刻尔克》(2017),七年时间,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电影在中国收获了近1700亿的票房成绩。而让中国观众欲罢不能的,是诺兰建构故事的能力。诺兰导演的电影似好莱坞电影中的“一股清流”,弥补了以往商业电影卖特效、卖明星的短板,通过富有逻辑性的叙事实现了电影经济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双赢。

《盗梦空间》,顾名思义,其主要叙事是基于主角的梦境而展开的。中国有“黄粱一梦”的古语,因此这部电影中梦境与现实的时间差异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并不难以接受和想象,或许这也是这部电影在中国语境下仍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这种时间差异也使得影片故事可以在非常长的虚拟时间内和非常短的现实时间内同时展开,正是这种时空的交错为影片的叙事与结构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使这部影片成为一种开创式的、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并由此开创了一种“意识流”电影类型,引起众多导演的致敬与借鉴。

该片最突出的创新之处在于叙事结构的创新,并做到了剧情与结构并重,剧情没有为结构所累,结构没有因剧情而散,因此在上映多年后仍被奉为经典。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盗梦者柯布(Cobb)因盗取他人梦境失败面临被杀的风险,因此不得不与被盗取梦境者斋藤(Saito)合作,从能源大亨之子费舍(Fischer)的潜意识中植入思想,并重塑其梦境的故事。

故事结构分析

影片的时间线索。基于梦境的影片既要有现实的依托,又要有梦境的展现,因此大多存在两条时间线索:一条是现实中的时间线索,另一条为虚拟的梦境中的时间线索。《盗梦空间》也不例外。

现实中的时间线索是主人公柯布因无法归国与孩子们团聚而不得不为斋藤工作,带领盗梦团队以费舍为目标展开“意念植入”的行动,这是影片得以展开的基础和依据。

梦境中的时间线索在柯布对妻子的愧疚与救赎中交缠推进。影片一开始,柯布对于妻子梅尔(Mal)的死不能释怀,甚至因为梅尔在梦境中的干扰而无法造梦,不得不寻找新的造梦者。随着影片的发展,柯布逐渐厘清自己对梅尔的感情,逐步走出心理阴霾,最终完成自我救赎。

影片的空间线索。在时间线索的基础上,《盗梦空间》在影片中构筑了六层空间线索。

第一层:现实,这是所有梦境故事发生的基础,梦境中的种种纠葛以此为基础得以展开。

第二层:梦境的第一层,现实中的五分钟是梦境中的一小时。

第三层:梦境的第二层,第二层梦境中的一周是上层梦境中的五分钟,这为影片提供了充足的叙事时间。

第四层:梦境的第三层,是柯布和他的团队本来应该完成任务的空间,时间大约是十年。

第五层:梦境的第四层,极为不稳定,柯布为了争取时间而构建了这一重梦境。相对于其他梦境,这一层梦境中时间的流逝极为缓慢。

第六层:混乱的迷失域,在这一空间中,时间永无尽头,如果在梦境中的人死亡且在现实中无法清醒时,人就会坠入迷失域。除非死亡,否则无法离开迷失域。

每一层梦境都由一名盗梦团队的成员面对危境执行任务,其他成员则继续潜入下层梦境,这样层层递进,每一层梦境均面对似乎无法突破的困境。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影片的线性叙事结构,在有限的情节时间内,扩充了巨大的叙事可能,通过“最后一分钟营救法”的四重惊悚效果,形成强烈的心理冲击效应。

故事叙述分析

影片的情感诉求。救赎与本心是美国电影最常见的题材,从“意识电影鼻祖”《香草天空》到《盗梦空间》,“意识流”电影注重对本心的探究,因此也能更好地表现救赎这一主题。尽管主题老套,但新瓶装旧酒,只要酒香,观众依然买账。

《盗梦空间》以救赎为目的,而爱是实现救赎的桥梁:柯布得到救赎是因为对妻子的爱,更是因为对孩子的爱;费舍得到救赎是因为对父亲难以割舍的爱。影片向观众表达了一种情感诉求——如果你不能真正认识到你爱的是什么,你永远不会得到救赎。这种情感诉求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首尾呼应环形结构。这种环形结构在影片中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影片开篇,柯布被带到一位老者面前,这位老者是衰老时的斋藤。老者问柯布:“你是来杀我的吗?”观众由此产生对后续情节的好奇。紧接着老者拿起陀螺说道:“我知道这是什么,我们在一个梦中相遇,而那个梦我已经记不清了。”老者边说边转动陀螺。在影片结尾,这个画面再次出现,不但与影片开头相呼应,而且为柯布将迷失在梦境中的斋藤救回现实世界提供依据。

同样在影片的开头,柯布在躺在沙滩上,看到不远处自己的两个孩子在沙滩上玩耍的身影,但是他始终只能看到孩子们的背影,无法看到孩子们的正面,这为影片设置了一个悬念。在影片的结尾处,当柯布终于归国回家时,他再次看到孩子们玩耍的背影,但这一次孩子们转过身来,他终于看到了孩子们的脸。这与影片开头处柯布希冀团圆的诉求相呼应。

嵌套式叙事结构。影片以层层梦境展开,嵌套式的叙事结构是完整展现层层梦境间关联性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影片的亮点所在。《盗梦空间》中的四层梦境都采用了嵌套式的叙事结构,即“梦中梦”。梦境的情节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构成了完整的影片叙事结构和富有逻辑的因果关系,同时也使影片的叙事节奏变得明快与紧凑。

《盗梦空間》共有四层悬念和四个套层。每一层梦境中都有一个悬念,在观众还在为上一个悬念揪心不已的时候,影片迅速进入下一层梦境的叙事。这种悬念嵌套的叙事结构不仅增添了故事的复杂程度,同时拓展了故事的叙事时空,使得影片的思想深度和叙事宽度得以增强。

影片在主次情节的安排上也采取了嵌套式叙事结构。通常来说,嵌套式叙事结构中的次情节可以为主情节埋下伏笔。在这部影片中,主次情节相融合,当主情节必须推迟时,可能需要一个伏笔式次情节来展开故事的叙事,通过次情节为主情节制造纠葛。例如,在影片中,每当柯布盗梦团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都会通过重新构筑一层梦境来继续行事。导演诺兰通过主次情节的嵌套式叙事结构,不断拓展故事发生的时空领域,或解疑释惑,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影片摄影分析

作为一部好莱坞商业大片,摄制的精良与特效的运用水平自不必说。整部影片大量运用高速摄影,因为高速摄影可以放慢瞬间动作,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视觉冲击。在《盗梦空间》中,导演将高速摄影广泛应用于诸如“梦境坍塌”等情节的展现,还将其用于解释说明多层梦境存在的时间差,使得影片的叙事结构更加清晰。

在影片开头营造的两层地理空间即两重梦境,分别是斋藤藏有保险箱的房间与他的办公室。这两层梦境为观众说明了影片展开的大致空间与情节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层梦境的地理空间崩塌前的打斗场面,导演运用了大量的摇晃镜头和斯坦尼康的拍摄手法,提高了观众对枪战的真实体验感。

在第二层与第三层梦境中,导演主要运用蒙太奇手法进行叙事。在第二层梦境中,柯布在寻找新的造梦师的同时遇到了新的麻醉师,通过麻醉师的麻醉他进入了更深一层梦境。在这一层梦境中,他看到他和妻子梅尔以前的相处画面。他一面回忆彼时与妻子的交谈,一面又交叉着妻子卧轨的画面与火车经过时震动的铁道的画面。交叉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足以令观众联想到两个情节的发展顺序。此外,蒙太奇手法还为观众营造了一种紧张刺激的观影氛围,使观众始终对影片后续情节充满期待。

当柯布盗梦团队进入第三层梦境后,影片采用的则是平行蒙太奇手法,用以表现同一时间不同层次梦境的故事,在多重紧迫感的影响下,加剧影片情节的紧凑感和冲击力。

在第四层梦境,导演通过航拍的手段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大全景,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与视觉冲击,并通过色彩与画面的搭配,营造出一种颓废、虚无、荒无人烟的氛围。在这一层梦境中,柯布找到了妻子梅尔,并对梦境中的梅尔说出真相,解释了影片之前留下的悬念。在这一层梦境中,柯布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影片前后呼应,从情节上和视觉呈现上将原本破碎的内容串联起来。

《盗梦空间》虽然初看并不觉得惊艳,但在观众观看完多部影片后便会察觉到诸多影片对其的致敬与借鉴,由此才能真正意识到这部影片的价值与开创性的意义。结构与情节的并重,使《盗梦空间》经久不衰。这部影片的成功打破了人们对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固有认识,实现了口碑与票房、情怀与经济的双赢,体现了艺术与价值的完美融合。(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黄文芬:《叙事视角、时空及结构的精妙布局——影片〈盗梦空间〉的叙事学解读》,《西部广播电视》,2020(2)。

2.何梦雪:《浅议电影〈盗梦空间〉中蒙太奇的运用》,《艺术科技》,2019(6)。

3.孙承健:《空间、身体与存在:当代科幻电影叙事的文本建构逻辑》,《电影艺术》,2019(2)。

4.屈可馨:《〈盗梦空间〉的空间叙事分析》,《常州工學院学报(社科版)》,2018(4)。

5.崔程:《浅析〈盗梦空间〉的叙事策略》,《今传媒》,2018(7)。

猜你喜欢
叙事结构救赎
《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解析
贾樟柯电影叙事的板块结构分析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谢尔盖神父》中卡萨茨基的救赎之路
爱无尽 梦飞翔
《烈日灼心》:一念之差,救赎一生
电影《明日边缘》叙事动力解读
《西厢记》与《春香传》的叙事比较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