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反转现象研究

2020-08-02 11:02冯晓敏
声屏世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

冯晓敏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公众对舆情事件的认识受到情绪、情感、立场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倾向于表达自身情绪,忽视对事实真相的追问,网络进入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反转现象频发。文章试图分析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反转现象的特点,思考该现象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方法,从而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网络舆论 舆论反转 后真相时代

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反转现象概况

后真相的定义和成因。后真相是指个人的情感或意见比事件的真相更具有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对舆论的发展情况产生影响。在后真相时代,大众倾向于诉诸个人的情绪和观点,缺乏对事实真相的追求,许多未经证实的信息被广泛传播,事实真相被隐藏甚至忽略。

后真相现象出现的因素。首先,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成为后真相现象出现的技术因素。用户可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网络平台通过算法推荐技术向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信息,过滤意见不同的信息,使得用户处于“信息茧房”中,更容易强化自己的认识或偏见,无形中助推了后真相现象的发生。

其次,社交媒体的发展促进“后真相”现象的出现。传统媒体时代,政府和传统媒体成为主要的信息输出者,受众通常处于接收状态。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受众可随时发布信息,受众不再只是等待传统媒体的报道,而是选择通过各渠道主动发声。另外,受众通过多种平台认识与自己观点相近的人,当面对热点话题时,受众的态度会受到网络群体和意见领袖的影响,个人情绪中非理性的部分将被放大,从而忽略对真相的探究。

舆论反转的定义。不同学者对“舆论反转”的内涵有不同的定义。文章认为,舆论反转指的是舆论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在新闻事件刚被报道时,舆论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甚至是一边倒,但当更多细节和真相被披露出来后,舆论发展方向则会发生反转,新闻事件的发展走向将会受到影响。

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反转现象的特点

观点先于事实,倾向于情感诉求。后真相时代,人们更倾向于表达自身情緒。在新闻事件被报道后,网民根据自己的观点立场做出判断,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评论转发,助推舆论走向,各种非理性情绪不断蔓延,真相被曲解。在“罗一笑事件”中,许多网友起初出于自身情感诉求,选择打赏的方式来帮助患儿,但当事实真相被曝出后,舆论一边倒地指责罗一笑父亲的诈捐行为,却很少有人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2019年6月,山东广饶县的一名女快递员遭到客户投诉,快递员下跪求客户原谅但却无果。民警为快递员出具证明并向快递公司提出退还快递员工资的建议。事件引发热议后,舆论开始纷纷指责投诉者,支持快递员,并点赞民警的暖心做法。不久,舆论发生反转,快递员承认自己是撒谎,公司没有对其进行罚款,目的只是希望客户能够同情自己。面对某一事件,人们往往趋向于宣泄情感,忽略了对事实的追问。

舆论反转速度快,滋生谣言和网络暴力。舆论走向在发展初期具有一定特点,矛头开始集中在事件的某一方,但当更多的事实真相被曝光后,网友们迅速重新“站队”,舆论发生反转,从支持变为抨击,前后态度反差较大。在“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网络上一直充斥着各种谣言,从谣传小轿车女司机逆行到公交车司机前夜醉酒,网友根据获取的碎片信息,借助固有想象力任意揣测事故发生的原因。网友将矛头指向小轿车女司机,甚至还有网友随意曝光女司机的相关个人信息。最后通过车内的黑匣子监控视频得知,事情产生的原因是公交车司机与乘客发生争执,才造成车辆失控坠入江中,女司机并不是肇事者。一时间舆论哗然,舆论发生反转,开始有网友同情女司机并指责乘客的失控行为。

在事件真相被揭开之前,网络上会散布着各种虚假信息,各种情绪性的观点蔓延,谣言的传播更会干扰网民的判断,影响事件走向。在这起事件中,网民“人肉”女司机的行为是网络暴力的一种,不仅当事人的正常生活会受到影响,也会扰乱健康的网络环境。

意见领袖助推舆论走向。意见领袖通常为其他人提供相关信息,并对他人的观点意见产生一定影响,新闻媒体的报道和网络意见领袖的发声将会影响舆论的发展走向。面对社会热点话题时,网络意见领袖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网民的态度也会受其影响。

“陕西榆林产妇坠楼”事件在发生后引发关注,事件被报道后,部分微博大V转发事件的相关信息,迅速引发网民热议。对于产妇的死亡原因,家属和医院说法不一。网民一开始根据医院的监控视频加上自己的猜测,便指责家属拒绝让产妇剖腹产才造成产妇自杀,舆论一边倒,将矛头指向家属。但在榆林市卫计委发布结果后,家属和医院的说法产生较大分歧,舆论矛头又转向抨击医院。后真相时代,受众容易盲目跟风,加上意见领袖的助推,只注重表达偏激观点,这为舆论反转现象的产生增添了隐患。

事实真相揭露后,舆论趋于平静。舆论反转现象的发生过程具有一定特点。首先,新闻媒体或受众发布事件信息,相关新闻媒体和意见领袖进行连续报道或发表意见,网民依据当前掌握的基本信息发表评论,导致舆论呈现一边倒。事件更多细节信息被揭开后,新闻媒体转变表达方式继续跟踪报道,舆论发生反转,最后真相被揭露,舆论趋于稳定,表达出更多理性的话语,并对事件进行总结和思考。

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反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传播主体责任缺失,影响舆论走向。由于媒体间竞争激烈,许多媒体为了抢发新闻,对新闻来源没有反复核实,造成舆论发生反转。在“肾丢失”事件中,《新安晚报》最先报道宿州男子刘永伟在徐州一所医院做完手术后发现右肾丢失的事件情况。事件被报道后,舆论指责医院,但医院一方和家属一方却坚持不同说法,舆论走向不稳定。最后,专家检查后揭开真相:刘永伟的肾并没有丢失,而是发生肾萎缩,舆论也一片哗然。另外,网络意见领袖的观点意见也会影响舆论的发展走向,部分网络意见领袖缺乏理性认识,在真相未明前就发表不当言论,引起网民随意转发,导致谣言四起,不仅伤害当事人,也影响网络环境的发展。

传播内容来源单一,导致偏离真相。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呈现碎片化趋势,部分新闻报道未对新闻来源进行全面考察,导致舆论发生反转。网络上曾曝光一则新闻,深圳一名女孩给一位乞讨老人喂饭,事件曝光后女孩被称为“深圳最美女孩”,多家媒体报道转载,网民纷纷点赞女孩的行为。但经过媒体求证才发现,整个事件其实是商家炒作,女孩喂饭只是摆拍,舆论反转,网民转向指责商家的行为。舆论反转事件的信息源大多比较单一,网民仅靠一张图片或一段文字和视频就对事件发表定论,容易偏离事实真相。

网络群体缺乏理性思考,易盲目跟风。后真相时代,受众缺乏一定理性思考,容易人云亦云,即使有受众了解事件相关事实,也会被舆论的压力所淹没。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受众认为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观点而不用为言论负责,这使得网民习惯随意发表意见甚至会造谣、攻击他人。例如,乐清市男孩走丢事件牵动着许多人的心,相关部门人员全力搜救,期间流传出“男孩被拐卖”的谣言,最后男孩被找到,真相却发生反转,男孩走丢只是母亲策划的闹剧,而各种谣言和网络暴力难免会对当事人的心理造成伤害。

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的引导建议

增强主流媒体话语权,提升舆论引导力。如今,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受眾虽可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但主要还是通过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获取信息。然而,部分媒体未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导致新闻失实,对自身的公信力产生损害。因此,主流媒体应增强自身话语权,对信息来源加强把关,及时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同时,主流媒体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真实客观的报道事件真相,及时对舆论作出正确的引导。

建立舆论监测机制,及时公布事实真相。后真相时代,面对网络舆论反转现象,政府部门应建立有效的舆论监测机制,深入了解舆论暴发和演变的根源,并针对舆论演变规律,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在引导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正确看待网民的非理性情绪并进行疏导,在舆论事件发生后总结规律,不断完善监测机制。另外,官方部门在舆论暴发初期应及时公布事实真相,面对网络谣言,官方部门应着手采取措施进行疏导,只有及时向受众展现事件的相关细节和事实真相,才能让受众了解到事实的全貌,从而进行理性判断。

受众应提高媒介素养,增强辨识能力。网络上传播的信息繁多复杂,受众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媒介素养,增强辨别能力,在事情信息没有完全显露时不随便发表评论。面对新闻事件时,受众应注意报道中的信息来源是否全面,不要轻易做出判断。面对网络上各种舆论,受众应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避免盲目跟风和情绪化表达,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和辨识能力。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受众应增强法律意识,理智对待各种事件,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结语

在后真相时代,主流媒体应增强自身话语权,提升引导力,反复核实新闻来源,避免报道失实;政府部门应及时疏导网络舆论;受众应提高媒介素养,面对新闻事件时保持头脑清醒,多思考事件的相关信息,理智做出判断。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网络舆论反转现象的产生,从而有利于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秋菊:《后真相时代的舆论特点、引导难点及建议》,《青年记者》,2017(16)。

2.崔逾瑜,匡志达:《“舆论反转”背后的反思》,《新闻前哨》,2015(10)。

3.李惠琳:《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反转现象》,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猜你喜欢
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
后真相时代慢新闻研究
“新闻反转”中的“陌生化”运用
新媒体时代受众视域中“后真相”时代成因浅析
后真相时代新闻报道“标签化”现象研究
2017,国妆产业在“后真相时代”的三个真相
默克尔面临的“后真相时代”(观察家)
魏则西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探析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