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

2020-08-02 10:51温新阶
散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猪崽田埂班子

温新阶

山里的空气清新甜润,每一根树枝的摇动,都像是撒了一波氧气,让人沉醉和心悸。

前几天蒋叔刚把这一片田埂的杂草割尽,青草的气息格外浓烈,那种清香只有在农村待过的人才会觉得特别好闻。像我这样上初中时每天都要割羊草的人,嗅到青草的芳香就像一个酒徒闻到酒的气味一样,有些魂不守舍。一个人在田埂上行走,这特殊的清香立马牵出我脑海中储存的一个时代的风貌记忆。一个时代的故事立马开始上演。

蒋叔的刀磨得快。他习惯在月下磨刀,一盆水放在磨刀石旁边,一弯银月卧在盆底,磨几下,用手浇一捧水到磨刀石上,盆中的月亮就被他搅乱,然后慢慢摇荡成月亮的碎片,待这些碎片复原,弯月再次沉入盆底,蒋叔的手又伸进来了……磨了一会儿,月光投射在刀刃上,一片银白。他用左手拿起镰刀,用右手的大拇指轻轻从刀刃上滑过,一种涩涩的黏附感,这刀锋利了,他把那盆中的弯月泼了出去。

只有把磨快的刀放上刀架,他的睡梦才香。

蒋叔的刀快,草就割得齐整,草茬几乎贴着地面。他常说:女儿的鞋边,男儿的田边。女子做鞋,要把鞋边修剪得光光溜溜;男人种田,要把田边的杂草收割得整整齐齐。蒋叔的田边是全寨子割得最整齐的,哪怕现在用了微耕机没有喂牛了,他依然把田边的杂草收拾得干干净净。

我还在田埂上呼吸着青草的清香,几个小伙子骑着摩托从田边的公路上飞驰而过。我挥手拦住一辆摩托问小伙子急急忙忙去哪儿,他说蒋叔突然去世了,他们分别去请包厨的班子和跳丧的班子。

我差一点跌坐在田埂上,前几天,蒋叔在这里割草,我还跟他讲了很多话,问了他的孙子上高中的事。他一边噗噗地割草,一边回答我。我又想起蒋叔年轻时,有一次背着木背子握着镰刀准备下河割草,迎面来了一个人挑着一担猪崽。他一想,家里刚卖了一头猪,正要捉个猪娃,于是拦着卖猪崽的讲价,卖猪崽的硬是一分不让,直到蒋婶在稻场坎上喊吃饭,还是没有讲妥,这时蒋叔说:就按你说的价,我称半斤。卖猪崽的气得不得了:你,你白耽误了我的工夫。蒋叔说:你也耽误了我的工夫,我一根草都没有割。

蒋叔就是这样一个有定力又很幽默的人,没病没灾的,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鄂西土家族死了老人,认为是顺头路,称为白喜事,要跳一种叫作“撒叶儿嗬”的丧舞。有研究跳丧的学者认为,跳丧应该是起源于原始狩猎时期,彼时武器落后,在和野兽的搏斗中,死人是常有的事,为了纪念死者激励后人,人们在死者尸体前歌之咏之,舞之蹈之,歌颂死者的勇武,祈祷未来的顺利。

跳丧是一种极具阳刚之美的歌舞,由一个人击鼓领唱,被称为掌鼓歌师,两个人或者四个人在灵前边唱边舞。

跳丧本来是很多男人的爱好,也是一个乡下男人出人头地的机会。不论谁家死了人,大家都去帮忙劈柴挑水,扫地搭棚,一切安顿下来,天色将晚,就擂起牛皮鼓,跳起丧鼓舞,轮流换班,直至天明。跳得精彩的,就会引来无数的观众,甚至于跳得好的后生被年轻女子看上,下半夜就去树林里约会了。现在,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跳丧的人少了,于是就有年轻人组织了专门的班子,买了音箱麦克风,置办专门的服装,为办丧事的家庭提供跳丧服务,三千元一场。他们还到处揽活,谁家有重病住院的人,他们甚至提前到医院接受预订,预交定金,可以打九折。有时被人骂了出来,也有人想只是迟早的事,早定下来还可以省几百元钱,于是就交了定金。小沟的岑小华父亲病重,在镇上医院给郭小虎的跳丧班子交了五百元定金,没想到老人病愈出院,过了五年还健康着,那五百元要了好几回,最后抡着菜刀才要回来。

我历来敬重蒋叔,是必须送他一程的。

苍山如铁,过去做生产队保管室用的吴家老屋旁的刺楸树上,抬丧鸟在叫,蒋叔家的鞭炮一直响个不停,明亮的灯光映白了半边天空。

我和妻在灵前磕了头,奠了酒,在阶沿的椅子上坐定,就看到郭小虎的跳丧班子正在牵电线接音响,牛皮鼓已经摆到稻场上了,还铺了一大块油布。

一杯茶还没喝完,跳丧开始了,每个人都戴着耳麦,掌鼓师和跳丧的人的唱腔通过音箱传出来,格外洪亮。

跳丧的四个人,竟然还有两个女的,男女穿梭交叉,动作协调一致,还融入了现代舞蹈的元素。人们都觉得新奇,立马过来围观。四个人跳了一阵,下去三人,留下一个男生,高个儿,身材苗条。他来了一段独舞,掌鼓师没击鼓领唱了,歌声是从音箱传出来的,是根据跳丧调子的基本旋律改编并制作的伴奏带。高个子男生的独舞有不少高难度动作,已经不是跳丧,而是一种舞台表演了。就在他倒立旋转时,一位姑娘端了一面锣走向人群,讨要赏钱……围得密密麻麻的人群渐次散去,高个子男生又连续来了几个后空翻,但围观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掌鼓师又拿起鼓槌时,一个六十多岁的人走过来说:“你们也忙活累了,我们来换一换,不要一分钱的,我们只是真心来送蒋叔一程。”我认得这个人,叫覃春虎,他不由分说把鼓槌拿了过来,接着又上来几个五六十岁的人,把牛皮鼓搬到灵旁的脚盆上。就在灵前,他们开始了不要音响不要统一服装的跳丧。

覃春虎当掌鼓师,开了场:

请出来,请出来,

请出一对歌师来,

好些打,好些跳,

莫把脚步踩错了。

叫错号子犹是可,

踩错脚步有人说,

好汉不等人识破。

这叫四大步的开场,跳的人在灵前边唱边跳。掌鼓师领第一句,跳的人唱一句“撒叶儿嗬哟”;掌鼓师唱完第二句,跳的人再把一二两句连起来唱一遍,当然是边唱边跳。如果是奇数句,最后把倒数第二句和最后一句合在一起唱。

覃春虎掌鼓领唱节奏感强,还在主旋律之外另外加一些衬词,加一些花儿,跳的人也在基本步伐之外加一些花儿,这就增加了观赏性,围观的人就越来越多。

换了掌鼓师,覃春虎加入跳丧的行列,也换了曲牌:

姐儿住在斜对门,

喂个狗子乱咬人,

张哥去了狠狠咬,

情哥去了不做声,

一条狗子两条心。

跳丧歌中有很多情歌,这与悼念亡者的情景似乎不协调,却也正好说明了鄂西土家人豁达乐观的生死观。死亡,也许是生命的另外一种形态,生前的快乐在死后也还要继续延续,每一个活着的人的快乐应该与死者分享。

叫好声响起,持续了几分钟,跳丧的更来了劲,覃春虎带他们尽情展示。老汉推车、凤凰展翅、浪里捡柴、姑嫂推船、猴子爬岩、犀牛困泥、猴子望月、猛虎下山,各种高难动作套路一样一样表演,咚咚的鼓声、洪亮的歌声越过门口的小河,漫过那片松树林,传到很远很远。

覃春虎们在灵前跳,郭小虎的班子在稻场里跳,更多的人挤在堂屋里看覃春虎他们跳,我也挤在堂屋里看。这才是原汁原昧的跳丧。

第二天清晨,跟蒋叔做了最后的告别,我们才回家。从今天起,他就要一个人躺在另外的世界里,这是每个人最后的归宿。土家人给逝者送来了最后的热闹,给逝者展示了一场欢乐的艺术,这是怎样一种豁达的心态!

安葬了蒋叔,郭小虎专程登门拜访了覃春虎,要他加入自己的班子,覃春虎拒绝了:“跳丧是我们对亡者的追怀,对死者的祭奠,是我们对死者灵魂的护送,不是为了挣钱,我们还是各划各的船吧。”

在我的老家,再也没有見到郭小虎的班子了。

几个月以后,一位电视台的朋友要拍一个跳丧的电视片,我陪他到我的老家,覃春虎约来了他的那些老哥们儿,跳了一场原始古朴原汁原味的土家跳丧舞。虽然围观者有两百多人,但是人群鸦雀无声,不是跳丧使他们忧伤,而是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直抵人们的内心,让人不由得去思考生命的厚度和质地,思考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绽放出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光彩。

电视台的朋友说:太震撼了,轻快而又凝重,活泼而又肃穆。哲学、宗教、艺术全部囊括在内,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他说这话时,夜幕刚刚降临,最后的夕晖照在骡马岩上,一只山喜鹊从那里飞过,镀染了一翅金晖……

责任编辑:田静

猜你喜欢
猪崽田埂班子
田埂的底色
卖猪崽
9号猪崽儿
田埂似脊,父爱如山
摇曳的田埂
爷爷家的猪崽儿
试论如何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网格员进“班子”
田埂
恶狼与我做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