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策研究

2020-08-02 01:52慈雪伦
环境与发展 2020年12期
关键词:湿地保护生态环境

摘要:文中重点分析了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对湿地的形成和退化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针对性的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策略,提高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充分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工作效果。

关键词: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环境修复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12-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2.097

Research on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countermeasures

Ci Xuelun

(State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Surve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Beijing 100714,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otection of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xpounds the form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wetland, and proposes targeted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ully realize the good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Key words:Wetland protec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湿地是生态环境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环节,在环境保护、气候调节等多个工作方面所表现出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很多地区湿地正在逐渐退化,同时还存在一些人为性破坏湿地等问题,对整个生态环境的质量形成了较大的影响。由于湿地是很多野生动物和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其中还包含了一些濒临灭绝的珍贵物种和一些稀有的水生植物等,如果湿地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则这些动植物将会失去正常的生存空间而逐渐死亡。

1 湿地环境的主要作用

1.1 储存水体,防洪防旱

湿地环境可以储存大量的水体资源,当外部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湿地的地下水体储存空间有限,此时湿地会吸收多余的水体资源,为了有效防止水量过多而造成洪水暴发问题。湿地环境在自然界当中起到了良好的环境调理工作效果,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调节雨季和旱季的水体资源,进而可以保证整个生态环境的正常发展。

1.2 调节气候

湿地环境由于内部含有的水分量相对较大,在表面蒸发的水体环境可以让周围的空气变得更加湿润,大量的水蒸气会逐渐融入大气层当中,实现对局部区域的气候环境进行有效调整,在天气干旱的条件下可以及时降雨,同时可以防止植物因为缺水而产生死亡现象。

1.3 净化水体环境

由于水体环境当中会生长着大量的植物以及微生物等,可以对水体环境形成有效的过滤以及消毒处理。水体当中的各种植物和微生物,还可以实现对水体进行充分净化,将污染物通过过滤沉淀的方法来进行处理,提高湿地水体环境质量,有效保证动物和植被的生长情况,避免饮用污染的水体而出现患病以及死亡等问题,进一步保护湿地环境的生物多样化和水体环境质量。

1.4 全面保护海岸线

由于海浪和海水对海岸线所产生的冲击力相对较大,经常会造成海岸线位置的土壤松滑,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海岸线会逐渐受到海水的侵蚀造成决堤现象。通过湿地环境的作用可以避免土壤条件被过分侵蚀,固化海岸线同时削弱海浪,对海岸线所产生的冲击力作用,进一步保护堤坝不会受到明显的损坏。

2 湿地环境的形成和退化

2.1 湿地环境的形成

湿地环境的形成可以通过自然界的慢慢演化,以及人类后期活动逐渐开发所形成,可以将湿地环境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种形式。天然湿地环境可以通过在自然环境的慢慢演变逐渐形成,河流海水经常流过的区域可以形成相应的泥潭,通过水体的涨潮、退潮逐渐形成湿地。区域内部的大量雨水渗透,随着时间的演变也会发展成湿地,雪山、冰川融化之后的血水会在低洼区域大量积累,逐渐演变成湿地环境。人工湿地主要是通过人为性开发工作逐渐形成,比如大规模养鱼所使用的池塘,大型水库工程,种植水稻的稻田等,不管何种形式所形成的湿地所发挥出的生态环境作用都基本相似,可以为很多生物和植物提供出必要的生存和生长空间[1]。

2.2 湿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当前我国在湿地生态环境的整体发展局势上不容乐观,其中一些湿地正在面临着退化甚至完全消失,针对一些湿地当中的生存生物而言直接面临着灭亡的处境,很多珍贵的动植物甚至慢慢面临消亡,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发展形成比较严重的影响。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湿地环境产生退化和消失的主要影響因素,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水土大量流失。水土流失问题对湿地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非常明显,大量的水土流失会造成江河湖海的水位快速下降,同时内部的淤泥积攒量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充足的水体资源对其进行供应,无法充分保证湿地的充分滋润,进而会慢慢造成湿地干涸。同时更多的是受到人类一些不文明性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植被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恶意大规模砍伐植被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水土沙漠化造成湿地环境快速退化。

第二,过度开发和使用湿地资源。在人类的日常生产活动当中,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大范围进行开荒造田,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湿地环境,对整个生态环境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将湿地看成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荒地。为了有效获取更多的粮食农作物,将湿地当中的水完全抽干并且将湿地填平,建立起大面积的农场和农田等,造成了我国湿地环境的面积逐渐缩减,尽管实现了眼前的经济效益,但是整个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了全面破坏,并且周围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不但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威胁,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珍贵的植物和动物灭绝[2]。

第三,水体污染现象非常严重。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大量的工厂建立在湿地环境的附近,工厂当中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垃圾,为了方便工业生产工厂将每天所产生的工业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湿地环境当中,同时还将很多工业垃圾直接堆积在湿地环境的周围。由于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水当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性化学物质,因此,会对整个湿地的水体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造成湿地环境当中大量的生物死亡,直接影响到整个湿地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平衡。

3 湿地保护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管理工作没有落实

现阶段,我国很多湿地自然保护区并没有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管控工作制度,以及相关实施工作标准,只是在表面上对湿地进行了相应的维护和处理。在日常的管控工作中并没有将实质性工作落实到实处,仍然会存在一些不法人员潜入到湿地环境内部,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而破坏湿地环境条件。造成了湿地内部的水体含量不断下降,水环境受到污染以及周围存在很多人为丢弃的垃圾等,直接造成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3]。

3.2 湿地管理工作单位执法力度不足

由于湿地保护工作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监管工作中没有做好本职工作,对于湿地管理的执法力度相對较弱,经常会产生对湿地进行人为性破坏等现象。因此,湿地管理工作单位缺乏工作责任感是一个非常主要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在湿地相关管理人员私自将湿地承包给个人,造成湿地环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必须要对相关的管理负责人员进行处罚,禁止使用湿地来获取不法利益。

3.3 相关部门工作存在矛盾问题

在湿地环境的保护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单位之间并没有形成有序的系统管理模式,在整个管理工作方面经常会存在一些冲突和矛盾问题,同时各部门在管控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直接影响到湿地保护系统的整体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很多工作单位经常会出现单独行动的情况并没有形成团结一致的工作精神,针对上下级所下发的工作安排无法及时传达到每一个工作单位,因此,造成了整个湿地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充分发挥出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的真正效果[4]。

4 湿地环境等相关保护工作策略

4.1 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条例

对于政府单位而言需要出台相关的失地保护法律法规内容,并且将各种人为性的破坏问题有效列入到法律保护工作当中,以此可以形成相应的执法工作依据。通过使用法律所具有的强制性限制手段,禁止出现乱砍滥伐、水体环境破坏以及肆意猎杀动物等,要禁止出现大面积捕捞水生动物等各种违法行为,从根本上提高湿地的保护工作质量。国家相关工作单位需要全面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以及监督工作,将湿地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全面完善湿地保护工作的相关法律机制,建立起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法律管控体系,全面保证湿地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有效保护,防止出现湿地环境恶意破坏等问题。

4.2 成立起湿地环境保护研究小组

为了充分实现对湿地环境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需要有效建立起专业的湿地研究工作小组,对湿地的各种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并且开展后续的湿地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了解工作,以此来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湿地环境修复工作方案,提高湿地环境的保护工作质量,防止出现湿地环境大面积退化甚至是消失等问题,对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5]。

4.3 促进各工作单位的协调工作

相关工作单位之间需要有效做好信息沟通和交流,需要对湿地环境保护工作当中的关键性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同时针对应受到破坏的湿地环境,需要编制出相应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策略。通过上级管控工作单位的统一指挥和下达命令,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进行全面开展,有效防止出现各种缺陷和漏洞问题。全面提高湿地环境的整体保护工作效果。

5 结语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湿地环境的保护工作没有得到充分落实,造成了湿地生态环境受到大面积破坏,水体质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同时湿地环境过度开发,对整个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必须要针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全面保护,并且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环境进行进一步修复,全面推动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连煜.坚持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推进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J].环境保护,2020,48(Z1):22-27.

[2]应凌霄,王军,周妍.闽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及其生态保护修复措施[J].生态学报,2019,39(23):8857-8866.

[3]马蓉蓉,黄雨晗,周伟,等.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探索与实践[J].生态学报,2019,39(23):8990-8997.

[4]牛远,胡小贞,王琳杰.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9,9(05):482-490.

[5]徐梦佳,刘冬.长江经济带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和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17,45(16):50-53.

收稿日期:2020-10-26

作者简介:慈雪伦(1986-),汉族,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湿地生态。

猜你喜欢
湿地保护生态环境
浅谈湿地保护管理制度的建设问题
南宁市湿地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研究
辽宁省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