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代科普场馆如何开展科学教育工作

2020-08-03 03:19阿米娜·伊沙木丁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18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新时代措施

阿米娜·伊沙木丁

摘 要 科学教育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教育行为,主要是指采用民众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和易于参与的方式,向其普及自然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提供公众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新的时代,伴随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科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新时代;科普场馆;科学教育;措施

1科普场馆科学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之一。早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总书记就强调要加强科普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科学、科学的良好氛围,充分释放亿万人民的创新智慧。因此,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科普场馆。科普场馆的主要功能是展示科技发展水平,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激发人们的探索和求知欲望,提高全民的科學素养。在场馆建设、科学教育内容、科学教育模式等方面,我国仍在走老路。虽然有些地区偶尔会有亮点,但仍难以满足公众对科学教育整体的需求[1]。

2新时期科普场馆如何开展科学教育

2.1 探索各种形式的展示和教学

通过对大中城市科普馆的调研,对众多信誉好、特色鲜明的科普馆进行考察,并从客流、新颖性、展示手段等维度对各类科普馆进行评价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科普馆在“展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硬件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展示模式、软件支持、场馆展示意识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笔者建议,应从增强展品的新兴趣入手,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积极吸引公众的兴趣。一是积极结合当前热点,对现有展品进行重新分类包装,创设主题,通过自媒体、网络等方式进行传播和展示,赋予老展品新的生命。二是加强场馆合作,通过展品交流和活动交流等方式引进其他展馆的特色展品或活动,建立科普场馆基地,使各展馆的展品和人员充分交流互动,让公众定期体验不同展馆的特色。三是对一些富旧易展的科普展品,通过科普大篷车、科普下乡等方式,联系边远欠发达地区基层科普工作单位和学校开展流动巡回展览。展览结束后,一些老展品可以捐给边远欠发达地区,延长展品的生命周期。四是团结社会力量,共享资源,举办临时展览,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科普场馆的展示教学功能。笔者认为,通过不同主题的临时展览,可以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既可以在一个系列中展示某一科普主题,又可以适时地添加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丰富科普场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科普教育的基础作用。

2.2 不断提升社教水平

一是结合学校教育和场馆资源,将课堂引入展教环节,利用科普场馆丰富的科技实物展品和校本知识充分结合,让学生能具体地对知识进行学习。二是加强馆校合作,结合双方资源,组织各类科技竞赛、科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入各种类型的展教方式,让青少年从被动观展到主动参展,充分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三是在展示过程中发放学习手册、教学互动手记、具有游戏性质的“藏宝图”“任务卡”等新媒体链接。这样既增加了观展的趣味性,也起到了很好的学习作用。四是组织从业人员参加专业展教竞赛,通过组织参加专业的展教竞赛,充分调动展教人员的积极性,让优秀的展教人员能够有发光发亮的舞台,从而激发其更多的灵感和创意,并在此过程中发掘优秀的展教后备力量。五是通过举办、参加同行业交流活动、展示活动,听取业内专业人士对展教方式优化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探索如何将优秀的思路、方式与现有展教模式相链接。

2.3 创新科学教育形式

一是建议科普场馆应加大与文物、林业、科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合力度,围绕社会热点,联合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如“科学之夜”“爱鸟周”“科普夏令营”“世界地球日”等,以自然科学、传统文化为构建体系,设置多项专题科普活动,为学生们提供知识与趣味融合的学习体验。二是招募小小科普讲解员,通过系统指导、现场教学、毕业考核、实地讲解等环节,为小小科普讲解员提供一个充分展示和锻炼自己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从而为青少年儿童打开一个多姿多彩的鲜活世界,成为学校教育有力的一翼。三是举办适合青少年的自然科学竞赛,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为目标,以创新青少年素质教育机制为突破口,开展青少年能够广泛参与的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如“环球自然日”“少儿科普讲解大赛”等,积极探索在多种模式下发展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工作模式,为创新型城市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

2.4 发挥教师及其他人才资源的作用

和学校老师一起工作。教师对科技馆教育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科技馆的学习,也影响科技馆教育计划的正常实施。此外,教师应知道应选择哪些科目,使学校教育与科技馆课程能够很好地互补。因此,科技馆应努力吸收科学教师为骨干,与馆员共同开发与学校、科学课程相结合的科技馆课程,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能力。并及时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一系列讲座、座谈会、专题研究等方式,使教师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并依靠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规划,使活动内容的设计更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更加科学。和孩子们一起招募小志愿者。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进科技馆,把学习科学、热爱科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科技馆结合工作实际,招募一批7至12岁的“小科普志愿者”。前期将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参观科技馆教学、现场实习讲解、观察专业讲解员讲解,对小志愿者进行语言表达方面的专业培训,实验原理与操作、表演技巧、身体礼仪等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学生参加科技馆的日常科普服务。通过与来访儿童的一对一和面对面的互动宣传,很多家长和孩子都非常愿意接受这种教育和培训方式[2]。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承担着向民众开展科学教育工作重任的科普场馆,应从全局的高度出发,深入分析自身在开展科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了解民众对科学教育的需求,分析提取其他科普场馆的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找准方向,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将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积极适应民众对科学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在科学教育中被赋予的职责,为民众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加强科普场馆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 25(4):434-435.

[2] 许晓霞.关于提升科普场馆吸引力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7):28-29.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新时代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