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课堂的自我提升

2020-08-03 02:05常瑞霞
教育·读写生活 2020年5期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小女孩

常瑞霞

1986年,初为人师,我订阅了很多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我总觉得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有时讲着讲着就会发现学生开始走神、不在状态。我遭遇到了瓶颈。2007年,是我生命中的重要节点——我遇到了新教育,我的教学生涯有了重大的改变与突破。我参加了理想课堂研课的学习。通过一课课研磨,一堂堂练习,我的教室逐渐润泽起来,我的课堂逐渐充满生机和活力。

2018年3月某地举行国培计划,让我和当地一名老师用同一个班进行同课异构,最后定下来讲的课题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品。对于这个童话的解读,多年来,我们都是建立在小女孩可怜、资本主义制度不好这个层面上。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表达的也是对小女孩的同情与怜悯。但是童话真正的内涵,仅仅就是去表达一下同情与怜悯吗?只是同情与怜悯的话,这样的作品会成为经典作品,流传百年之久吗?所以,认真阅读文本,我看到,这个小女孩虽然可怜,可是她却心怀美好,向往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我认为这才是这部作品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认真解读了文本,我就开始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落实教学框架,发现知识的伟大魅力,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我设计了这篇课文的A类目标是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B类目标也就是核心目标: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把握安徒生写作这一人物的目的;C类目标体现的是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要让知识、生活与生命实现共鸣,所以这一目标制定为小女孩能带给我们什么。

制定好了目标,课堂上就要落实怎么教了。我先抛出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一个涵盖整篇文章的大问题。这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我们要提出一个涵盖全文的大问题引领学生思考。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很快就做出了答复: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但是究竟怎样可怜,他们还没有体会到。于是我追问孩子们:你从哪里看出这个小女孩可怜?课堂上沉寂了一会儿,一个小男孩举手回答:我从小女孩光着脚走在街上感觉到她的可怜。孩子已经能在文本中找到答案了,不过这个答案还不够准确。我就继续追问这个孩子:光着脚就一定可怜吗?我引导孩子们重新回到文本。有的孩子明白了:夏天人们也喜欢光脚,那样多凉快、多爽!对,光着脚不一定可怜。但是在冰天雪地里光着脚,这就可怜了。到这里,孩子们走进了文本,开始和文本有了真正的对话。他们现在明白,小女孩的可怜首先是因为自然环境让人们感到可怜。接下来,我和孩子们探讨文本,得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都让我们感到小女孩的可怜。

课文学习到这里,我们确实看到的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但是安徒生要写的不仅仅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了。我就又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安徒生要写的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文章的结尾就会这样写: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

但是,故事的结尾却这样写: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故事的结尾写道小女孩曾经幸福过,曾经看到过美丽的东西。童话中的五次幻象就是小女孩看到的美丽的东西,就是她曾经的幸福。这是安徒生所写的故事,但是如果安徒生这样写: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辆马车上,她忽然看到刚才那两个把她吓得跑掉鞋子的马车夫。她举起鞭子,朝着这两个人挥去……可是,火柴灭了,马车也不见了。

我继续向孩子们追问:这个小女孩,有没有敌视撞丢一只拖鞋的马车?有没有仇视抢她拖鞋的男孩?有没有抱怨父母不疼爱自己?有没有嫌弃贫穷寒冷的家?

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这样写出来的是一个满心仇恨、满腹抱怨的小女孩,如果是这样的作品,我们肯定会把它扔掉,绝不会传阅百年,跨越国界。文中的小女孩,虽然如此可怜,心中向往的是美好,她用内心的美好包容着这个世界。

此时出示安徒生的名言:幸福不是艺术家的名声,王冠的光辉。幸福存在于对清贫的满足,对苦难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才是最幸福的。

学习到这里,孩子们一直在探究,他们发现了这个童话故事真正的伟大魅力。接下来,我就要引领他们走向理想课堂的第三层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我对孩子们说:我在这里要问大家,一个两百多年前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有关系吗?所有的孩子都陷入了沉思。在孩子们沉思之际,我在屏幕打出刘倩倩的《你别问这是为什么》,问大家,“我们就是这样对小女孩献上我们的同情与怜悯吗?现在,请大家拿起笔,寫一写,这个小女孩带给了你一些什么……”

带着思考的孩子们拿起笔,开始写下他们的感受。我在巡视之时,看到孩子们写的不再是同情之词、怜悯之声,他们开始和自己的辅导班、写作业、与父母吵结合起来。

至此,这个童话已经和孩子们的生命打通。相信这个故事会引领孩子们在苦难之中寻求幸福、在挫折之中探索快乐。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在这节课中的设计注重了——

1.按照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的要求把握整节课。

2.一篇课文要设计出涵盖整篇文章的大问题。

3.要善于追问学生,不断把学生带回文本,让学生学会研读文本。

一节课,孩子们既有讨论的欢声笑语,又有探究问题的认真思索;既有反复研读文本的经历体验,又有文本思想与孩子心灵的碰撞。作为一名教师,在十几年理想课堂的磨砺中,不断研磨,不断反思,不断前行,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学的水平,更使我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让一部部作品走进我和孩子们的心灵,使知识、生活也和我们的生命产生共鸣。老师构建出新教育理想课堂,让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探索知识,收获人生的成长。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环城南路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安徒生童话小女孩
大扫除
安徒生的世界
可爱的小女孩
跳高者
童话镇
小女孩的三、六、九
午夜童话镇
穿格子裙的小女孩
安徒生红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