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与“转机”:全球疫情蔓延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的纾困策略

2020-08-04 08:49张芳汤吉军
当代经济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外贸企业新冠肺炎风险防范

张芳 汤吉军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需求萎缩、订单减少、物流受阻、供应链不畅等多重压力。尽管形势严峻,外贸企业可以利用多种风险防范措施,依然有发展的新动力,如新兴市场依然保持增长,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活力充沛,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异军突起,多式联运方式弥补传统运输方式不足;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外贸企业可以利用宏观政策和微观的多种纾困措施“化危为机”。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外贸企业;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20)07-0027-05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截至2020年4月底,全球“新冠肺炎”已确诊病例超过260万人,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等成为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全球经济受到重挫,多国股市出现严重下跌、经济迅速下滑、消费严重萎缩,失业人数剧增。伴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很多外商延迟履行合同甚至取消海外订单,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当前,外贸形势严峻,但“危机”中也存在“转机”,只有看清形势,找到突破点,才能转危为机。

一、全球疫情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危机表现

1.外贸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形势严峻

受疫情影响,2020年1—2月,国内很多企业停工停产,出口受到极大限制,3月初,国内疫情刚刚得到控制,国外疫情又开始蔓延,很多国家采取管控措施,关闭国境,限制人员流动,出口受到严重冲击。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57万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万亿元,同比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同比下降0.7%。我国多个优势行业出口降幅较大,机电产品出口1.95万亿元,下降11.5%,占出口总值的58.5%,纺织服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5 969.8亿元,下降15.3%,占17.9%,从贸易产品来看,以服装、鞋靴、家具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受的出口冲击较大。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较严重的国家多为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从市场看,我国对美国、欧盟进出口贸易额明显下降,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对欧盟进出口贸易额为8 759.3亿美元,下降了10.4%,欧盟被东盟反超,成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对美国贸易进出口额为6 680.1亿美元,下降了18.3%,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2.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外贸订单大幅减少

随着疫情在国内逐渐平稳,国内很多工厂已经陆续复工复产,但由于国外疫情越来越严重,很多国家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对内采取禁足令,规定市民除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采购以外,限制其他一切出行;对外加强出入境管控,限制或拒绝外国人入境。目前,国外很多实体门店都处于关闭状态,不少行业如纺织、服装等都出现了订单大量减少、推迟或者取消。全球最大的快时尚品牌ZARA自疫情爆发以来关闭了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的3 785家门店、H&M宣布停止向孟加拉国指定代工厂派发新的订单。H&M在全球有超过1 400家工厂,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和孟加拉国,这家企业每年从孟加拉国进口超过30亿美元成品服装,没有订单,对外贸工厂的生存带来极大压力。随着疫情蔓延,各国经贸人员往来基本停滞,各类展会、洽谈会纷纷延迟或取消,全球延期的展会数量已达数百场,企业获得订单的传统方式受阻。浙江湖州一家纺织出口企业,往年春季订单早已排到六七月了,但2020年4月以后的订单还没有着落。疫情在全球呈现蔓延之势,一些国家生产、消费、零售等领域受到很大冲击,贸易活动大幅减少,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外贸企业订单不足、外需不振、订单减少的现状可能还要维持一段时间。

3.国际物流受阻,运输成本大大增加

疫情期間,很多国际航线暂停,航班取消,目前全球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航班、列车、船舶实施限制,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关闭部分甚至全部口岸,近30个国家对货物进口进行限制,全球贸易规模严重萎缩。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月份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量为1 370万TEU,较上年同期下降17.9%,其中,中国第一大港上海港为230万TEU,下降幅度达到19.5%。除了港口运输能力大大降低以外,飞机的运输能力也大为降低,截至3月底,根据各大航空公司官网统计,已有超过30家航空公司全线停飞所有航线。由于空运运力的断崖式下降,国际快递公司如联邦快递、DHL、UPS等纷纷提价,国际包裹的费用大大增加。从北京运往德国法兰克福的运费涨到80元每千克,运输40千克的货物就需缴纳3 000多元的运费,运费甚至高过货物本身价格。往年同期,从中国飞美国的航空运价二三十元人民币每千克,现在发往美国的部分航线货物运费最高已超过200元每千克。运费的高涨,已让国内外贸公司叫苦不迭,不仅如此,外贸公司还需要承担运输过程中的高风险,受疫情影响,国际运输中退运风险、高额订舱风险、无法退回风险等各种风险陡然增加。

4.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

世界贸易组织4月8日发表声明指出,疫情大流行破坏了世界各地的正常经济活动,预计2020年全球贸易将下降13%—32%,其中,以复杂价值链链接为特征的行业贸易额可能会急剧下降,特别是电子产品和汽车产品。无论从出口还是进口来看,我国均已深入参与到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之中,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中广泛经济类别(BEC)归类下的贸易数据统计,除去无法判明用途的产品,2018年我国中间品出口额占总出口的46%,资本品占总出口的30%;我国中间品进口占总进口的79%,资本品进口占总进口的14%。疫情初期,国内停运、停工和航空禁运导致我国中间品和资本品出口严重受挫,进而导致一些产品国际生产线停摆。此次疫情造成中国零部件供应中断,导致韩国现代汽车不得不宣布暂停所有在韩生产线,起亚汽车也宣布将暂时减少产量。[1]疫情后期,海外疫情的爆发让海外产品供应链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很多外贸公司海外上游企业停工停产,物流受阻,原材料上涨,导致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无法到位,一些重要的原材料、元器件严重缺货,给我国企业复工复产造成障碍,不利于全球产业内贸易和就业的恢复。

二、我国外贸企业的多种风险防范措施

1.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可以保障企业收汇安全、转嫁风险,解决企业收不回贷款的风险,如果买方因信用问题导致贷款损失,比如破产、拒收货物、无故拖欠等,信用保险可以对损失贷款进行赔偿。出口信用保险是海外应收账款保险,针对出口企业在面临海外客户因政治风险或买方信用风险导致的商业风险而引起的贷款损失进行风险补偿。在疫情期间,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出口信用保险来降低风险,及时跟踪买方信用状况,完善单证,提升风险控制水平。为了缓解外贸企业出口,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不仅开辟了定损核赔的绿色通道,还在疫情期间在合规的基础上放宽了理赔条件。山东提高了对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比例,对小微外贸企业在全省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项下,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费给予全额支持。根据中国信保东莞办事处的资料,2020年1—2月,东莞信保服务企业超过4 700家,同比增长20%,保障外贸出口20.6万美元,同比增长40%,合计挽回东莞企业海内外坏账损失约6 300万元,共向企业投放对美出口授信1.03亿美元,对新兴地区出口授信2.9亿美元。

2.利用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的创汇。[2]在疫情期间,外贸公司普遍受到海外市场萧条的影响,调整出口退税税率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开支、渡过难关。2020年3月1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公告》,将瓷制卫生器具等1 084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将植物生长调节剂等380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9%,自2020年3月20日起实施,此举使多家公司受益。瑞贝卡是国内最大的发制品专业公司,其产品畅销北美、欧洲、亚洲、非洲等海外市场,此次提高出口退税税率,涉及公司出口的产品编码有四种,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10%提高至13%,按公司2018年的出口额来算,本次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为公司节省2 000万元的成本。

3.利用不可抗力,减少企业损失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解释,不可抗力是指买卖合同签订后,不是由于合同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合同,发生意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者推迟履行合同。[3]发生疫情以后,由于企业无法生产、供应链中断、物流阻断等各种原因使用不可抗力情况大为增加,企业可向贸促会申请办理与不可抗力相关的事实性证明。截至2020年3月11日,全国贸促系统共计103家商事证明授权机构累计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5 637件,涉及合同金额约5 035亿元人民币。青岛、大连、成都等多地贸易促进委员会、国际商会积极发挥贸促系统优势,为企业开具不可抗力证明,并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协助企业采取措施应对疫情。

4.信用证方式下风险防范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的解释,信用证是指由开证行依照客户的要求和指示,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情况下,凭约定的单据向第三方(受益人) 或指定方进行付款,或承兑或支付受益人开立的汇票,或授权另一银行进行议付的法律文件。[3]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复杂的付款方式,也是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一种。信用证弥补了买卖双方在初次合作时互不信任的缺陷,买方担心付款后卖方不发货,卖方也担心买方交了货后找借口扣款或者直接不付款。信用证是银行信用,风险相对较小,容易被买卖双方所接受。[4]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可能出现中途取消订单或因公司财务状况而无力支付货款,因此,出口商采用信用证作为货款结算方式更为安全,因为信用证本质是银行信用,只要开证行信誉好,信用证条款正常,就能大大降低收匯风险。但要注意,受疫情影响,开证申请人可能出现财力不支或破产等情况,迫使开证行倾向拒付。因此受益人尽量争取信誉较好的开证行,并且严格审证和制单,尽力将单据做到完美,以便顺利结汇。

三、全球疫情下我国外贸企业的新转机

1.各种“稳外贸”措施多管齐下,帮助外贸企业渡难关

为了应对疫情给外贸企业带来的影响,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一系列措施来缓解疫情给外贸企业带来的影响。2020年2月,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简化对外经贸管理程序,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等多种措施,来应对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巨大冲击。国家还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加大了贷款支持,国家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出现暂时性资金流动困难的企业给予临时性还本付息安排,贷款本息可以延长至6月30日。为了把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商务部会同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稳外贸措施,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财税、金融、保险等手段引导企业保订单、保市场,做好风险防范。在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相关部门提出了包括落实及时足额出口退税、加大外贸信贷投放、落实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并降低费率等系列举措,助力外贸企业生产发展。

2.对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仍保持增长

我国对传统贸易伙伴如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进出口贸易额有所下降,但对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仍保持增长。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对东盟进出口贸易额为9 913.4亿元,同比增长6.1%,出口5 394.3亿元,增长2.4%,进口4 519.1亿元,增长10.9%,东盟超过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同时,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也保持增长,进出口贸易额为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对俄罗斯进出口贸易增长5.7%。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合作增加了外贸企业的发展机遇,拓展了我国外贸的发展空间,缓解了全球疫情对我国外贸带来的冲击,对维持我国外贸的稳定格局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值得关注的是,中欧班列也助力于疫情下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出1 941列,同比增长15%,有力保障了疫情时期我国对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3.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活力充沛

疫情当下,会展业深受影响,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关于会展业应对新冠疫情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2020年2—4月受疫情影响的境内展会近3 500场,出境展受影响程度更为严重,会议产业影响程度不亚于展览业。订单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没有会展,就没有订单,网上参展将是未来外贸企业拓展业务的新趋势。国务院4月7日常务会议决定第127届广交会于6月中下旬在网上举行,外贸企业要大力发展数字化手段开展网上洽谈,利用网上展会来吸引客户。面对线下参展受阻,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走上“云端”,采用云会议、云展会、直播等方式开拓新市场。燕加隆家居有限公司近年来就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每年约投入60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电商,今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电商等线上平台的投入。浙江省贸促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由智能云展(CALSEE)系统提供的一系列国际性线上展会,参展商能在任何地点与展会现场的客商进行沟通洽谈,获得客商的需求信息,解决企业因疫情无法亲临展会的问题。

4.海外仓异军突起,成为跨境电商新业态

海外仓是跨境电商出口卖家为提升订单交付能力而在国外接近买家的地区设立的仓储物流节点,具有货物储存、流通加工、本地配送以及售后服务等功能。本次疫情下由于航班停飞、对跨境电商的影响也很大,但拥有海外仓的跨境电商情况就大不一样,全球物资采购及运输环节中,跨境电商能够将全球物资供给与市场需求进行快速匹配,并通过跨境物流第一时间将物资运抵全球最需要的地方,海外仓在全球供应链系统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境电商平时比价格、比服务,但遇到突发事件,企业的专业型和资源整合能力成为生存标准,海外仓异军突起,成为跨境电商的新业态,即便跨境物流受阻,也只需要目的国“最后一公里”派送。据统计,亚马逊的海外仓在疫情期间交易量明显上升,上升幅度为20%—25%。阿里巴巴国际站举办的“新贸节”疫情期间业绩也大幅增长,首周交易额同比增长71%,订单量同比增长60%。

5.多式联运货运方式迅速发展

由于很多国家封国封境,停航停飞,一些原有的物流线路无法继续使用,外贸公司的货物普遍存在运输困难或者运费大涨的困境,原本大量走空运、海运的产品受疫情影响改走铁路,带动了中欧班列的发展。截至2020年3月底,成都国际铁路港跨境电商交易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6万单,同比增长近21倍,中欧班列在一季度后期频现“爆仓”现象。为了尽可能保证到货时间和降低运输成本,很多物流公司推出“海铁联运”“空铁联运”等线路。“海铁联运”方式抛弃了过去“海运+公路”才能到达内陆港的国际物流干线,大大缩短了国际物流时间,是空运物流直达的补充,降低了国际物流费用。乾丰供应链在国内公路运输受阻的情况下,迅速打通了澳洲—钦州—成都的“海铁联运”国际路线,该线路从澳洲墨尔本出发,到达成都青白江港口完成报关入仓,全程只用了30天。

四、全球疫情背景下外贸企业“化危为机”的纾困策略 1.大力发展数字外贸,积极参与“网上广交会”

受疫情影响,第127届广交会将采取网上参展的形式举行,主要将包括线上展示对接平台、跨境电商专区、直播营销服务三部分内容,以B2B平台为主,兼顾部分B2C平台。广交会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洽谈平台,“网上广交会”给企业发出了积极的信号,疫情不会阻断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企业应抓紧时机转型升级,将线下展会搬到云端,积极抢占行业的发展主动权,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企业“弯道超车”的目标。“网上广交会”对参展企业提出更高要求,企业可以多采取一些新技术来打响自己的品牌,如人脸识别技术、AI服务、VR技术、线上直播、短视频等新技术和新营销模式相结合,加强网上参展的体验感和情景感。外贸企业也可以积极与阿里、腾讯、京东、快手等电商联合,借助电商平台的技术和优势把网上参展做大做强,同时利用数据资源挖掘技术来提升外贸业务的水平。

2.开拓新模式,跨境电商逆境突围

疫情发生以来,人员跨国流动受阻,大批国际展会推迟或取消,不少跨境电商企业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拓宽物流运输渠道、开辟新市场等方式寻找商机、劣境突围。随着国外部分平台封仓,一些跨境电商企业不仅在产品结构上升级换代,还开始积极寻找新的海外市场,谋划独立仓、海外仓等新模式。四川米仓公司在很多长期合作的国家处于“封城”“封国”的情况下,开始寻求新的合作伙伴,积极与缅甸、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的采购商保持密切沟通,并计划在疫情结束后重启海外仓建设。在供应端,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好产品”,生产商会面临更严格的优胜劣汰,跨境电商要把眼光放远,严把质量关,诚信经营。同时,针对疫情导致的航班关闭、物流不畅等情况,跨境电商也可以采取“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空铁联运”等多种货运方式进行物流。

3.多渠道开辟新市场,实现精准营销

当前外贸企业稳订单、稳客户是重点,企业的出口业务或者销售市场不能太单一,不能局限于传统市场和渠道,单一的市场及订单业务极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企业应提前做好结构性布局,在传统市场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向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客户。同时,也可以向内需发展,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高质量、高性能的外贸产品颇受国内消费者欢迎,外贸企业在大数据和5G互联网的数字化背景下,提升运营管理的水平、加快企业数字化发展及产品智能化升级,将优质的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营销、智能互联、等方式推广到国内市场,多渠道开辟市场,实现精准营销,在逆境中找到生机。外贸从业人员要敏锐地感知大数据的重要性,不断积累相关数据信息,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云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海量数据,捕捉客户资料、市场需求、消费偏好、物流信息等相關环节的业务数据,形成更为合理有效的企业运行模式,并将其有效运用到市场营销以及内部企业管理等的相关环节。[5]

4.稳定供应链,提升抗风险能力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畅通国际贸易产业链和供应链,是稳定外贸形势的重要手段。发生疫情以后,一些外贸企业已开始加强海外布局,广泛收集国际市场信息,稳定老渠道,开拓新市场,尽量备足生产所需的上游半成品或原材料,谨防因供应链中断带来的风险。受到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开放、稳定受到重大影响,企业也需要调整其在全球的布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尽量加强其全球供应链中的多国布局,对冲因高度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单一国家供应链的生产风险。同时,我国企业也需要掌控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将重要生产环节布局在国内,加强产业链稳健性、柔韧性和抗压性,非常时期,如国外无法恢复生产,可以收回国内进行生产。

5.抱团取暖,行业自救

浙江省2019年外贸依存度达到49.5%,高于全国12.1个百分点,2020年3月份大部分工厂虽已复工,但境外需求锐减,取消大部分订单,这对外贸行业冲击巨大。非常时期,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作用,加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联系,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搭建供方与需方的桥梁。浙江省眼镜行业协会在本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多次召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座谈会,提供最新行业信息,鼓励工厂运用抖音或直播方式进行营销,建议企业在国外航班减少和海外仓难以进入的情况下,转型出口护目镜,进行供应链整合。浙江盈昌眼镜公司采取六大特色渠道来维持企业运营:拓展网购业务、加大护目镜生产、开展老花镜业务、扩大内销渠道、发展国内品牌和维持外销出口业务。温州朗盛光学公司多管齐下,从客户分类管理、择优配合入手,通过优化员工,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20%,转型代加工OEM。

6.多与国外客户保持沟通,尽力提供援助

在疫情期间,很多国外客户终止了订单,但外贸企业要积极与国外客户保持联系,切勿消极应对。企业应对手头的外贸订单进行分类,第一种是受疫情影响国外客户延迟接货的订单,这种情况要做好备货、清关、物流、商检等准备;第二种是客户对未来预期不明确,犹豫是否取消订单的,这种可以在价格或者其他条款上给予客户一定的折扣;第三种是疫情严重客户取消订单,企业可以采用保险、不可抗力等手段进行止损。目前很多国家缺乏口罩、一次性手套等医疗物资,这时如果企业力所能及地为国外客户提供帮助,赢得信任,在疫情结束后,依然会恢复经贸往来。中国小商品依然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外贸企业要善于发现新需求,密切关注在疫情期间国外客户的新需求,目前是口罩、护目镜等医疗物资线上贸易的最好时机。

[参考文献]

[1]沈国兵.“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和就业的冲击及纾困举措[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0,27(2):16-25.

[2]刘克崮,贾康.中国财政改革30 年亲历与回顾[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黎孝先,王健.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4]孙志娜.我国外贸企业对非洲出口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J].对外经贸实务,2015(9):67-70.

[5]李彦荣.“互联网+ ”时代下中小外贸企业贸易风险防范 [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7(2):42-45.

Abstract: Since the outbreak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China 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multiple pressures such as shrinking demand,declining orders,blocking logistics and poor supply chain.Although the situation is grim,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can take advantage of a variety of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and still have new impetus for development,such as the growth of emerging markets,the vitality of new forms and modes of foreign trade,the emergence of “overseas warehouse” mod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and the shortage of traditional transport mode made up by multimodal transpor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epidemic,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can make use of macro policies and a variety of micro rescue measures “turn crisis into opportunity”.

Key words: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epidemic situation;foreign trade enterprise;riskprevention

(責任编辑:张积慧)

猜你喜欢
外贸企业新冠肺炎风险防范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外贸企业收支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