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太森教授的诗书艺术之路

2020-08-04 09:18徐其广徐倩
新天地 2020年7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楹联诗词

徐其广 徐倩

杨太森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老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他也是国家一级诗人,中华医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华楹联学会、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在书法、诗歌方面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

中国人物出版社在征集《中华名贤录》文稿时,在入选词中写到:“杨太森同志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耕耘,通过笔端展现燃烧的激情,点亮了无数人的灯塔,志存高远,气象万千,既涵蕴民族传统,又充满时代精神。在平凡之处,闪现着不平凡的光辉,为人文风骨的传承,开创新境界。”

那么,他是如何走出一条艺术之路的?

求学路上见初心

1940年2月,杨太森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上小学时,教语文的李华佩老师教他写毛笔字,从如何握笔到字的间架结构,到临摹名家字帖,要求他不但要刻苦学习,还要得造化之理。他在李老师的亲切指导下,走上了书法创作的路。

从小学升到初中,他学习十分努力。他不但爱上了书法,也爱上了文学、音乐,课余时间读些诗词及小说之类的书,唱些歌曲。他渐渐学会了识谱开歌,拉起二胡、吹起口琴,能完整地伴奏一些歌曲,如《从草原到北京》《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

16岁那年他上高中,学习更加刻苦用功,一直保持优异成绩。在部队征兵时,他踊跃报了名,写出了《再见了同学们》的诗歌,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劝说下,还是留在了学校读书。

他在母亲的指导下报考了河南省医学院。上大学后,他对诗词书法的爱更加强烈了,看到班上学友谢增年楷书很棒,曾宪彬隶书出色,就很快结为好友,共同切磋书艺,把楷草隶篆写得都漂亮。

他善于交往,经常在同学、朋友通信时写几句诗。大学本科毕业前夕临床实习期,正是1963年夏季生活非常困难,他担任学习组长,就写出了一首《四季实习歌》,鼓励同窗克服困难,在困境中坚持前进。他性格开朗,学业优秀,一直是三好学生。

医学院知名专家

郑州大学一附属医院的前身是河南省医学院,顾名思义是河南省医学界的前沿学府。他1964年大学毕业,留在母校工作特别高兴,一心想着党和人民培养自己到大学毕业,自己就应该一心为党和人民做好工作。初始,单位的宣传栏、黑板报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法也崭露头角,成了单位写春联的骨干,有求必应,一律无偿书写。

他一直在泌尿外科工作,后来当了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成为知名专家,医术精湛、学术颇丰,获国家专利两项科,研成果三项,治愈患者和救治危重及疑难病症众多,培养出的优秀学生更是多不胜数。

在繁忙的工作中,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诗词书法爱好,一有空余时间,总要拿起钢笔写上几句诗词,拿起毛笔写上几张书法作品。由于酷爱书法,他每次上街看到一些店面的书法牌匾时,都要驻足欣赏,观其奥妙之处,悟其精妙之理。每当看到书法字帖时,更是爱不释手,取人之长、纠己之短,常在不经意间有所收获。多年的书法感悟,使他的书法水平日渐提高,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热情、慷慨、坦诚的他,书法作品中便平添了几分豪气、厚重,作为医学专家,工作中长期养成的严谨态度,又使他的作品在章法、布局上严循法度,细品则给人以隽永、灵秀、飘逸之感。

光阴似箭,到了2000年春天,他退休了,仍然被返聘到医院应诊发挥余热,坚持从事熟悉又非常热爱的临床医疗工作。他不仅常去查房、出诊,还亲自参加手术。每到上班时间,他为患者检查、开方、耐心解说,忙忙碌碌。

退休路上写诗书

杨太森教授退休后,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自觉加大了诗词和书法创作的力度。他非常重视对时间的科学合理管理,惜时如金。白天在医院里忙碌了一天,晚上回到家里,还经常写作到深夜,家人劝他早点休息,可他却说已习惯,看似苦,心里甜。有时在点滴空闲时间里,仍然见缝插针地把诗句写在手边的废纸上当作底稿,等到下班后再回到办公室里抄到稿纸上修改推敲。

在写作诗词和练习书法中,他认真拜读屈原、李白、苏东坡、岳飞和毛泽东的诗词作品,深入研究古代、近代和现代文学作品,以诗人的目光和思维方式来洞察世间各种事物。在他那里,几乎无物不可入诗,无题不可成咏。一有闲暇,他便带着学习和创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到诗、联行家那里请教,有时半天能走遍郑州几条大街,到两三位“老师”家中进行拜访,拿出作品请教。

在“题郑州联”时,他最初是这样写的:“中岳千秋峙,大河万古流”。到林从龙老师家中,老师看过后说:“写得不错,挺好的,不过这‘千秋与‘万古都是时间概念,有合掌之嫌,若能把‘万古改作‘万里就更好了,前者是时间范畴,后者又是地理范畴,对仗更好。于是,他就改作“中岳千秋峙,大河万里流”。点睛之笔,妙理无穷,一字之师,没齿不忘。

他热爱医学事业,是一位对患者和蔼可亲的老者,一位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教授,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艺术追求完美的人。在诗词书法创作中,他经常围绕自己的医学事业,写出了大量的养生保健诗、医学保健诗,谜语诗及科普常识等。

发展藏头嵌腰诗

杨太森教授写的小令、绝句、格律诗、词、回文诗、谜语诗,四、五、六、七言诗,楹联及各种书体的书法作品等,皆植根于中华诗词文化沃土,源于现实生活。

他在传统“藏头诗”形式上,进一步挑战自我,发展成为“藏头嵌腰诗”,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很突出。创作时既要巧妙遣字组词,严守格律,又要突出中心,和谐自然,不但在每句诗第一个字的位置,而且在每句诗的“腰部”(通常是七言诗句中第四个字的位置)都分别嵌入一词;让这两处所嵌之字连续起来都分别成为一句有一定思想内容的四字短语或成语。如下举例简析之:太白雄风跃诗中,行赏奇景溢激情。山叠翠如天赐美,上苍作画我点评。“藏头”为“太行山上”,“嵌腰”是“风景如画”。谁能说这诗中未闪跃出李白的诗韵之雄风?“上苍作画我点评”何等的豪迈。

郑州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振亚在《落笔惊风雨,成诗泣鬼神》的评论中写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教授所独创的一种新诗体——“藏头嵌腰”诗,并用个人的一首“藏头诗”赞颂:赏析新诗情激荡,心诚意恳和优章。愉悦之余察四海,目光放远见五洋。

专注与奉献

杨太森教授原来在工作岗位上,在繁忙工作之外,对书画、诗词、楹联就有独到的研究。退休以来,他更是潜心文字艺术研究和创作,与文字为伴、与书法为友,创作了大量诗词、楹联和书法作品。

他说自己是党和人民培养的,就应该时常想着党和人民。每到重大节日,他都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交流访谈,或是书法创作等,只要接到通知,他就马上准备,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直到圆满地完成任务为止。每到春节前夕,医院里总要邀请一些书法家,为单位广大职工和患者写春联,他只要一听说就赶去为职工和住院患者义写春联送祝福。他精神矍铄地挥毫泼墨,字体苍劲有力,风格潇洒飘逸。每当职工和患者从他面前拿起一幅幅春联时,都打心眼里感到无比快乐。

在创作过程中,他的作品在2002年由作家出版社《中华当代咏物诗精选》出版发行后一发而不可收,很快在《华夏风情》《中州诗词》《嵩山诗苑》《河南老年诗词》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首诗词和书法作品。在2003年和2006年,出版了《玑珠拾遗》叠石诗词选,后又出版其自撰楹著《楹联600幅集》。

在每本书印出后,都有许多读者来到家中购买,他却免费赠送,还一再劝说:“我当教授有楼房住,有工资花,把书送给读者,是我心甘情愿的!”他的话感动着读者,读者也鼓励着他多印书、印好书。在大家的鼓励下,相继出版了6本书,近百万字,印刷一万多册,每本书都由名家写序和跋,每本书再印也是销售一空,他把出的书免费送给有需要的人,以書赠友、与友同乐。许多读者的书信,从四面八方乃至海外向他飞来,电话、短信、点赞众多,更有青年学子登门拜师学艺,他从心眼里感到高兴。近年来,杨太森教授的作品广受好评,他也常常不吝笔墨,为英烈和军人家属,以及书法爱好者送出自己的作品。

今年,在疫情发生以来,除自己和家人做好防护外,他一有时间就拿起笔,写出一首首藏头嵌腰诗:“疫播载史记医书,情愿资无协力除。肆势空前惊世宇,虐愕万例千人殊”。

他决心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楹联诗词
书法作品选登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孔府的年节楹联
我行我秀
诗词之页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
楹联简史三字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