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美术馆迎《巴人汲水》“回家”

2020-08-04 08:49杨艳
重庆与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汲水石家巴人

杨艳

6月19日,“汲登百丈路迢迢—徐悲鸿与民族美育的时代理想”艺术展开幕式暨重庆徐悲鸿美术馆开馆仪式,在江北区石家花园徐悲鸿旧居举行。

本次艺术展展出作品涵盖徐悲鸿在重庆时期的23幅原作,包括经典代表作《巴人汲水》),以及李可染、李斛、宗其香、张安治等画家的22幅原作,展示藝术家们在特殊的时期利用艺术绘画为国抗争的民族精神,诠释艺术家们的家国情怀。

在展陈设计上,艺术展采用了绘画作品原作展出、史料文献、实景还原、科技互动、云上虚拟展览等多种表现方式,展示了名人故居美术馆未来形态的探索性,开启了徐悲鸿旧居—石家花园的时空之门。

徐悲鸿的山城岁月

重庆徐悲鸿美术馆馆长、徐悲鸿先生的孙子徐骥介绍,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战时的重庆,对命运多舛、生死关口的中华民族来说甚为重要,而对徐悲鸿来讲,这里是他众多鼓舞民众的现实主义力作的诞生地。

1942年,徐悲鸿由南洋义展筹款回国,重庆工商界名人石荣廷将石家花园的两栋楼房拨出,邀请徐悲鸿居住于此。这期间,徐悲鸿为发展美术事业在此地筹备创建研究性质的“中国美术学院”,聘请在国内美术界有一定影响的画家为研究员。徐悲鸿先后聘请了在渝的张大千、吴作人、李瑞年、沈逸千、冯法祀、孙宗慰、宗其香等画家,他们推动并促进了中国美术事业的蓬勃向前,成为20世纪中国画坛繁荣发展的引领者。

“彼时,日军频繁空袭。为顺利开展教学,徐悲鸿先生只好在地下石室进行研究、创作。在不大的石室里,他完成了《愚公移山》《巴人汲水》等名作。”徐骥介绍,1943年3月19日,徐悲鸿画展在当时的重庆中央图书馆举办,展出了国画、油画、素描作品百余件,轰动山城,3天时间参观者逾3万。石家花园见证了他艺术创作生涯的最高峰。

1946年夏,徐悲鸿离开重庆时完成了他艺术人生的蜕变,山城岁月也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夫人廖静文曾回忆道:“悲鸿直到逝世前仍在深情地回顾重庆岁月,他在许多作品上题‘在化龙桥‘作于渝州‘写在盘溪等字款,以示他的眷恋之情。”他们给儿子取名“庆平”,“庆”字便取自“重庆”,为的是纪念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石家花园的前世今生

石家花园始建于1931年,经历过抗战的艰辛岁月,它集书法、石刻、建筑艺术于一体,是一处比较典型的中西结合园林式建筑。分为正屋、地下石屋、配房三部分,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原是重庆著名富商、民主爱国人士、时任四川商会会长石荣廷的私宅。

新中国成立后,石家花园作为石门派出所的办公地被完整地保存下来。1986年5月,石家花园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江北区政府决定修缮“石家祠”徐悲鸿旧居,与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打造重庆徐悲鸿美术馆。

徐骥表示,本次在石家花园推出展览,展出徐悲鸿学派的系列作品,是对呈现在即的美术馆形态的初期探索性展示,和徐悲鸿与重庆这座立体之城内在联系的梳理,也是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建立的展示。

图片/活动主办方提供

猜你喜欢
汲水石家巴人
美丽的给予
英勇善战的巴人
英勇善战的巴人
品茶
终结者
巴人:一个不能忘却的文化战士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Secret that Cannot be Told
日出之诗
石家泉水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