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锁文化中的中国古典美学价值探究

2020-08-04 09:24王慧敏朱天阳
美与时代·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

王慧敏 朱天阳

摘  要:中国民间自古便流传着独特的锁器文化,形态各异的古代锁器玲珑精致,兼具生活实用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承载着意蕴深厚的中华传统美学精神。通过分析不同种类样式的古锁造型,可以探究其中蕴藏的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价值,为现代器物美学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美学价值;古锁文化

一、从纯粹理论建构到器物美学实践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孕育了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20世纪初,我国真正意义上从学科角度开始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研究,通过西方美学的基础理论来阐释中国的审美现象,不过大多停留在美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体系建构上。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研究实践不断进步,人民对于物质文化审美需要提升至更高的要求。中国古典美学历经“理论美学研究”到“实践论美学”的创新突围,寻找独特审美文化自有密码的嬗变,开始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与土壤,探索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当代美学价值。传承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沃土之上,先人的生活实践留给我们包罗万象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古典美学研究建立在“器物审美”基础上开展美学理论实践,“器物美学”理论应运而生。

农耕文明之下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孕育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作为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媒介,大量丰富具体的器物填补了我们对于传统历史文化认知的诸多空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历史精髓。遗存世间的民间器物如同一座尚未发掘的艺术宝库,一件件器物浓缩着一个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它们拥有着鲜活的灵魂,怀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寂静等待着人们的探询。其蕴含的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对今天的文学、绘画、建筑、雕塑等诸多艺术领域依旧有着深远的影响,融合中国传统元素与审美价值,蕴含文化传承与创新思维的作品愈发成为当代我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大趋势。

古锁作为民间广泛使用的日用器物(如图1),种类繁多且形态各异,依托于不同的使用价值与文化背景的更是琳琅满目举不胜举。通过历史悠久的锁具文化,探究其不同形态造型的文化意蕴,可以小见大,领略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所蕴藏的中国古典美学精神。

二、古锁造型设计的审美内涵

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也即必须用钥匙方得开启的封缄器。古锁文化源自于仰韶文化時期,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古锁是一种重要的民俗器物,其造型设计源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与时代背景,是民间艺术对于其所处时代的特定人文历史的诠释,是现实理想化、艺术化的外在形式。中国造型艺术的文化传统便是“以意造型,以型表意;一型多意,型简意概”。锁器,本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器物,却在古人精湛的技艺与匠心打造下,雕之以精美图案,刻之以寄托文字,模样灵秀,古朴精致。挂于门前柜上,佩于链中饰间,锁山水自然,锁世间百态,更锁心中之情。锁上每一处雕花,每一笔刻字,皆满载独一无二沉甸甸的内涵寓意。似“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的绚丽幻想,又似“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的入骨相思。每一把古锁心中必锁着一个故事,漫长岁月里,它静静地守护,不眠不休。

一把长命锁(如图2),自“长命缕”演变而来,又称“寄名锁”。稚子新生,取金银宝玉铸成古锁状、如意头状,其上镌刻“长命百岁”“福寿万年”的字样,辅之以寿桃、莲花、金鱼、蝙蝠等吉祥图案。如清代《快心编》中所叙,“恐儿难得长养,遂取玉锁挂于颈间,琢得精巧绝伦,缕着双鱼戏水,暖润滑泽”。在出生或百日时挂于婴孩胸前,可祛邪消灾,“锁”住生命,寄托着古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与祈福,长辈对晚辈浓浓的祝愿和期盼。

一把同心锁(如图3),锁住连理枝。自此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属于传说中月老的宝物同心锁,只赐予真心相爱的恋人。灵气充沛的山巅古木,岁月悠悠的古老石桥,挂上一串串小巧玲珑刻有双方姓名的同心锁,心心相印,便可“锁”住爱情,相爱的男女生生世世永结同心。美丽古老的传说赞誉可歌可泣的爱情,同心小锁书写着亘古不变的誓言,这是人们对理想中爱情最真诚的祈愿。

一把鱼形锁(如图4),寄予着“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的美好愿望,是守护财物的象征。在古锁文化形态各异的造型设计中,有许多源于意象与具象的动物形态。古人试图通过这种寓意深刻的动物图腾来赋予锁更为丰富的形态内涵,使其具有鲜明的传统民俗文化特色。在中国古代所有形态的锁具中,“鱼形锁”的历史最为久远,深受青睐。唐丁用晦在其《芝田录》中道:“门钥必以鱼者,取其不瞑目守夜之义。”古人认为,鱼在水中日夜不寐,将锁打造成鱼形,可预示锁同鱼一样不眠不休地守护着财富。

一把蟾蜍锁,寓意着富足的“对称”美学。蟾蜍造型的古锁中体现着中国古典美学中“对称”这一古老的美学法则,桃形的躯干线条圆润饱满,四肢微微舒展,锁孔位于身体正中,双目炯炯,惟妙惟肖好似静卧的蟾蜍。背部精雕细琢的鲤鱼分向两侧腾跃而上,颈间的花瓣纹路灵动活泼。古时传说吕洞宾弟子刘海,降伏一祸乱人间的金蟾精。金蟾有口吐金银财宝的绝活,助其造福世人以得道成仙,后民间便流传开“刘海戏金蟾,步步掉金钱”的故事,蟾蜍又被称之为“招财蟾”。古代匠人将民俗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器物,赋予蟾蜍锁“发家致富”“财源滚滚”的美好祈愿。

一把字孔锁(如图5),反映着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划分制度,象征着身份权贵。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贵贱有别”“长幼有序”,封建礼教与纲常伦理是治理天下的工具。凡社会成员,无论贫富,凡衣食住行,宗教信仰或是婚嫁丧祭,皆需照制度分明的身份等级行事。这种权力有别地位分明的等级划分也体现在锁的使用上:“一”字形式样的锁孔代表着平民百姓;“士”形锁孔代表着士大夫;“吉”字形锁孔是高管权贵的象征等等,不同字孔的锁代表着拥有者权力地位的差异。

一把生肖锁(如图6),十二种动物活灵活现,守卫着新婚娘子的嫁妆宝箱。十二生肖锁与鱼形锁一样,同属于中国古锁文化中花旗锁的一种,顾名思义,是一种造型外观别致花式的象形锁器。不同的动物造型承载着各自的独特寓意。且看那仰首前倾似欲奔起的奔牛锁,前腿曲收后腿蓄力,弯曲上翘的牛尾以及充满力量的牛角,喻示着踏实努力刻苦拼搏的老牛精神。憨态可掬的狗形锁象征着忠诚,活泼玲珑的猴形锁代表着功名等,还有那盘旋欲飞的五爪金龙更是喻示着吉祥如意,祈求风调雨顺、谷物丰收的美好愿望。

一把密码锁(如图7),精致的造型下暗藏玄机。一如《从前慢》中唱道:“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圆柱形的锁体,中轴连接着几个大小相同的转轮,轮上各自刻有不同的汉字。只有当转轮上的字连成一线,恰好形成一句特定的诗句密码时,锁方得开启。古锁的密码,意蕴悠远,文雅隽永,好似一幅动态演绎的诗词字画,叫人妙趣横生,不仅锁住了秘密,更别具一番情味。藏诗锁中隐藏着句句诗词,精妙的设计匠心独运,一把小小的密码锁,浓缩着古时锁器匠人的创造智慧与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

一把灯笼锁,深深象征的是民族,紧紧锁住的是团圆。我国最早的灯笼诞生于距今1800多年前的西汉,每逢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象征喜庆团圆的大红灯笼便高高挂在家家户户的街头门前。由此设计而成的灯笼锁,便成了寓示团结友爱的中华民族生活美满,喜庆祥和、庆祝团圆的象征。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将贵重财物用兽皮包起,外以绳索系结,搭配“骨锉”挑开,便形成了锁与匙的雏形。最初的锁大多由竹木制成,结构单一且形态笨重,极易开启。《考工记》曰:“天有时,地有气,才有美,工有巧。”即强调了对材质美的重视。随着人们生产实践的发展,对于锁器的材质同样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青铜器的鼎盛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锁;冶铁技术快速发展的春秋战国诞生了铁质锁;金银材质大量普及的唐宋使用金银制锁。唐朝以后,锁器成为民间日常生活器物,品种日益增多,金银、铜铁、竹木等材质依照不同的造型和文化内涵而运用广泛。到明朝形成了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别的锁型,同时也出现了密码锁、机关锁这类造型别致、结构玄妙的较为少见的锁型。

不論是大道至简的广锁,形态各异的花旗锁,精雕细琢的首饰锁亦或是结构巧妙的密码锁,皆具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民俗艺术魅力。不仅实用于现实生活,更因其富于想象的造工、蕴藏美好的寓意、奇妙的构想与精巧的设计将人带入古锁文化的艺术世界,从而获得无与伦比的审美享受。

三、古锁文化的美学价值

正所谓“物我不分,天人合一”。无论时代怎样更迭变迁,无论社会怎样飞跃发展,人们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从古至今始终如一。古锁文化作为人们这份美好祈愿的载体,千百年来吸收着来自民间大众的文化给养,长期处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使其拥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美学价值。

对于古人来说,寻常生活中的锁器,不单单是满足生活所需,更是一切生活良愿的寄托。每一把古锁的身上,都承载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展现了我国古代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古代匠人在制作锁器时,在实用的基础上将生活融入其中,借鉴生活中的动植物、器具、山水等造型进行锁具设计,形成的一件件结构精巧、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锁具,兼具生活实用性与审美观赏性。古锁不仅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社会人文,更通过其独特的造型设计与雕花纹样展现了特有的风土人情。这锁具仿佛一颗颗光彩炫目的秘宝,亟待人们去探索,去发掘埋藏在件件古锁之中的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文化之美。

新的时代呼唤着杰出的艺术创作者,在未来无比广阔的文艺创作、学术创新的空间里,更要遵循习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扎根生活以书写时代,从中国古锁文化中,我们可就其丰富多样的材质运用、种类繁多造型设计以及生动鲜活的雕刻纹路,探索不同历史时代下的社会人生,寻求民俗文化质朴的艺术表达。

通过发掘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在古锁设计中所体现的美学价值,能够为当下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中民俗文化、本土文化的艺术表达提供借鉴,从而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入创新发展,运用新时代的设计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为世界展现一个立体、开放、多元的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赵慧,赵君.中国古锁的演变历程与文化意蕴[J].大众文艺,2019(10):239-240.

[2]陈亮,冯志文.中国古锁形态造型及其文化意蕴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22):37-39+41.

[3]张静.中国古锁的设计文化内涵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王慧敏,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艺术系硕士研究生。

朱天阳,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艺术系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
健美操的健身及美学价值研究
从《夕阳箫鼓》谈我国钢琴曲的美学诠释
文艺美学观念与散文艺术价值研究
体育艺术的美学特征及美育功能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关于《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美学价值分析
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学意义探微
中国画的高贵传统
谈杂技人体文化的艺术性
浅谈电视公益广告的美学价值